陜西這56縣咋脫貧 破解脫貧難題用啥良方

2016-10-17 09:18:20|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原標題:脫貧中的書記縣長們 ——縣級黨政主官談脫貧

  基層縣域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貧困縣脫貧更是一場難打的“硬仗”。能夠最大限度調動縣域各類資源的地方官員,破解縣域脫貧難題該用啥良方?

  扶貧怎麼扶,是不少縣域執政者面臨的首要難題。同樣是國家級貧困縣的佛坪、太白、綏德等縣,在脫貧攻堅上巧施良策,因地制宜制定各種行之有效的扶貧工作措施,巧妙破解脫貧難題。

  1、“到最偏遠的村、最窮的貧困群眾中去”

  “領導幫扶不是做樣子,更不是栽盆景,要將最差、最窮的貧困村交給縣級領導,尤其是縣級主要領導幫扶,要到藍田最偏遠的村、最窮的貧困群眾中去。”藍田縣委書記王浩時常給扶貧幹部們這樣説。

  楊纏民家是王浩幫扶的貧困戶。在藍田縣三官廟鎮柴家村楊纏民家,每逢節日總會迎來王浩這位熟悉的客人,坐在一起拉家常、問冷暖。在平日裏也要打打電話,問問家裏的生産和生活。

  三官廟鎮柴家村,是藍田最有名的貧困村,全村174戶群眾中有貧困戶120多戶。王浩在多次與群眾談心走訪後,在柴家村提出了“股份扶貧”新模式,將財政及社會的幫扶資金作為貧困戶個人股份,融入到産業發展之中,讓貧困戶獲得長久收益。通過鑫龍門現代農業園區的山羊養殖場,柴永貴等35戶貧困群眾年收入可達到3000元以上。柴永貴高興地説:“資金變山羊、山羊變股份、股份變收入”。

  在2012年啟動新一輪扶貧開發之初,藍田縣扶貧開發如何落筆?藍田縣委書記王浩作了這樣的概括:從“粗放扶貧”轉向“精準扶貧”,從“千篇一律”轉向“量身定做”。

  青坪村還利用自身的自然、人文優勢,群眾不僅相繼辦起了農家樂,還吸引了陜西國畫院、陜西畫院聯盟在村裏成立陜西國畫院藝術創作基地以及陜西畫院聯盟寫生基地。如今該村挖掘飲食文化,開發民俗藝術,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建成集生態休閒、旅遊、參觀、教育于一體的現代旅遊藝術度假村。

  “果子是有機果,雞是散養雞,咱這個方法既致了富,又享了口福!”九間房公王村村民潘鋒登打趣地説。潘鋒登緊緊抓住縣上提供發展基金扶持的機會,承包了1000多畝山坡地種植了核桃林,在市縣農技專家的指導下,還發展了林下經濟。養殖成本的降低和山地雞的暢銷直接讓像潘鋒登一樣的貧困戶在這條脫貧致富的創新路上,步子越邁越大,越走越快。

  三年來,藍田縣對200多個低收入村進行全方位扶持,目前已形成無糧村10多個,低收入村村村有産業規劃,30個縣定貧困重點村産業規模基本形成。洩湖黑溝村、小寨董嶺村、三里鎮秦家寨村核桃栽植達到了全覆蓋,華胥鎮上許、阿氏村戶戶有大杏。2015年,全縣順利完成了貧困人口“清零”任務。

  王浩説:“我們將實事求是地看待貧困人口‘清零’,努力從實現基本脫貧向鞏固脫貧成果、促進穩定增收逐步轉變。”2016年,實施“旅遊+”戰略,推進全域旅遊,打造“人文山水藍田,絲路生態慢城”,這是藍田為65萬藍田人民描繪出的嶄新畫卷。

  2、“精準扶貧關鍵在於頂層設計”

  “精準扶貧如何落地生根?關鍵在於頂層設計。”佛坪縣委書記李芳説。

  兩個核桃,賣了十塊錢。一節竹子,售價百元。從賣臘肉到賣盆栽,從賣雞蛋到賣文玩,一個個頗具巧思的“文創産品”,著實讓深山裏的金磚溝“驚艷”了一把。佛坪縣石墩河鎮迴龍寺村,距離縣城46公里左右。一條小小的金磚溝,原是一個獨立的小村落,在去年撤鎮並村中,剛剛合併為迴龍寺村。村民們沿河而居,全溝裏共有75戶216人,其中有1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不只賣農家特産,還賣創意手工;不單打“生態牌”,還走“文化范兒”。從過去的“等人上門收雞蛋”,到獨具匠心開發文創産品,金磚溝人家走出了陜南鄉村“文創生態”旅遊扶貧的新穎一步,對於陜南脫貧攻堅和旅遊産業轉型升級,都具有重要的探索意義。佛坪縣脫貧攻堅工作的創新更在於:在完善扶貧工作機制的同時,佛坪縣持續發力精準扶貧,將全縣44個村規劃為省級旅遊扶貧示範縣創建區和專項扶貧區兩個區,分別通過旅遊開發和專項扶貧實現脫貧,把精準扶貧、旅遊扶貧示範縣創建、陜南移民精準幫扶、迎接高鐵時代三年行動計劃統籌謀劃、協調推進,互為依託,多規合一。

  “多虧政府幫忙提供扶貧貼息貸款,我才能養蜂40余箱,發展板栗等幹雜果經濟林60余畝,去年凈收入兩萬元,日子開始好過了!”佛坪縣大河壩鎮鳳凰村貧困戶李懷鳳説。2015年,佛坪縣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三位一體”戰略,以貧困人口脫貧為目標,以加強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大力推進精準扶貧,實現854戶3125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今年1至9月,佛坪在産業扶持上共計投入資金4507.8萬元;啟動建設的7個省級旅遊扶貧示範村,已完成投資4125萬元。財政、國土、交通、水利、陜南移民辦等部門已向貧困村投入各類資金1.28億元,著力破解貧困村在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培訓、易地搬遷、公共服務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瓶頸制約。全面推行“321”聯戶幫扶模式,組建駐村工作隊62個,派駐“第一書記”37人,實現了對貧困村、貧困戶結對幫扶全覆蓋。

  “根據縣情扶貧實際,我們從産業發展、移民搬遷、教育就業、生態補償、醫療救助、社保養老等扶貧工作板塊實施了‘六個一批’工程,同時積極推進從專項、産業、社會‘三位一體’扶貧的戰略部署,確保佛坪在今年年底率先成為漢中市脫貧摘帽縣。”李芳説。

  3、“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縣上各行業資金項目要重點向貧困村戶傾斜,加強貧困村的飲水工程、生産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改善貧困村的生産生活條件。同時,還要抓好本縣具有特色的蘋果、核桃、甜瓜,包括電商、小吃、旅遊、勞務輸出等特色産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綏德縣政府代縣長姬躍飛説。

  芝麻香瓜是綏德縣的特色産品之一。在綏德縣薛家峁鎮、白家鹼鎮,芝麻香瓜種植成為當地農戶脫貧致富的黃金産業。“我種香瓜已經6年了,現在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現在管理起來得心應手,一年下來收入10萬元左右,比外出打工強多了。”綏德縣白家鹼鎮白家鹼村的種植戶白海軍説。這幾年,芝麻香瓜已經成為周邊群眾發家致富的優勢産業,帶動了更多貧困戶種植芝麻香瓜脫貧致富。

  “各級幫扶幹部要沉下身子、深入一線,‘打頭陣’、‘當先鋒’。同時,選樹脫貧致富先進典型,加強宣傳報道,用本地的事、身邊的人通過自身艱苦努力創業致富的案例引導鼓勵貧困戶,強化扶‘志’措施,實現‘輸血扶貧’向‘造血脫貧’轉變。”姬躍飛説。

  今年8月9日,綏德縣定仙焉鎮為179戶在冊貧困戶免費發放5000隻優質綠殼蛋雞仔,總價值15萬元,並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現場做養殖技術指導。“政府就是好,給我們發了這些免費的雞娃兒,養幾個月這雞就能下蛋了,這比種地強多了。”領到雞仔的貧困戶王奶林説。

  今年以來,綏德縣緊扣17項扶貧工程,全面推進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將全縣貧困人口20792戶50793人全部納入信息系統並實施動態化管理,切實做到精準識別。積極推進特色種植、養殖、傳統釀造、大棚等項目,扶持貧困戶9386戶23934人。整體推進移民搬遷,全面實現2015年度204戶移民搬遷任務,正在落實2016年度1330戶4400人的移民搬遷任務。有序實施教育資助,實現了在冊貧困大學生救助全覆蓋,完成技能培訓29000人次。建立醫療救助體系,健全大病保險制度,完成800人口以上貧困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打造8個示範鎮衛生院,建設120個中心村衛生室。落實兜底保障工程,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殘疾人、智障等喪失勞動能力的對象,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紮實開展駐村扶貧,實現貧困村駐工作隊和第一書記全覆蓋,投入幫扶資金1310萬元,有效改善了貧困戶的生産生活條件。(記者 梁瀟 霍海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