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馬六甲 探尋她前世今生的故事

2016-11-09 10:01:2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楊舒曼):11月7日,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攜手馬來西亞國家旅遊局走進了素有“海上絲綢之路咽喉”之稱的馬六甲海峽的所在地——馬六甲,滄桑的歷史與多元文化交匯於此,形成了馬六甲獨特的魅力。從明朝鄭和下西洋到今天“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馬六甲與中國的淵源似乎越來越深,記者一行行走在馬六甲,探尋它前世今生的故事。

  鄭和下西洋五次駐紮馬六甲

  馬來西亞的古城馬六甲位於馬來半島南部,瀕臨馬六甲海峽也是曾經的馬六甲王國都城,鄭和下西洋有五次在此停靠,如今是馬六甲海峽這條海上生命線的咽喉所在。

  在中國典籍中,“滿剌加”就是現在的“馬六甲”。歷史上,“馬六甲”曾經作為一個王國而存在。由於地理上的原因,中國人很早就到達過這裡。根據中國史書《漢書·地理志》的記載,早在西元1世紀初,中國漢代商人就曾來到馬六甲海峽的皮宗和當地居民建立了經濟聯繫。據日本歷史學者藤田豐八的考證,皮宗即蘇門答臘和新加坡之間的皮聲島(印度尼西亞語意為香蕉島),也就是《鄭和航海圖》中的毗宗。考古學家弗玲斯對從爪哇、蘇門答臘和加裏曼丹出土的中國漢朝陶器的研究,也認為西元紀元時中國人已經到馬六甲海峽附近島嶼通商。

  而鄭和的到訪,讓大家更全面的了解馬來西亞。在15世紀上半葉,在地球的東方,從波濤萬頃的中國海面,直到非洲東岸的遼闊海域,呈現出一幅中國人在海上稱雄的圖景。而馬六甲是遠洋航行的必經之地。先是永樂元年(1403年)尹慶出使馬六甲,後有鄭和在1405年至1433年七下西洋歷經此地。15世紀初葉的馬六甲王國,由於受到外部的侵擾而求助於中國明王朝,鄭和下西洋也肩負著“和平使者”的使命,在那裏他的船隊幫助肅清海盜,促其解決與相鄰國家間的不和與衝突。鄭和第一次下西,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再從福建五虎門揚帆啟航,中經佔城、馬六甲洋,然後遍歷各國,同群島上主要國家和印度洋沿岸以及阿拉伯、波斯、東非沿海諸國通商和好。在第二次下西洋期間,鄭和就于永樂6年(1408年)促成了馬六甲拜裏米蘇剌蘇丹受冊封為王,馬中親善關係由此建立起來,馬六甲王國因此而日益強大,馬六甲港口也成為當時東西方商業貿易活動中心,這使得馬六甲獲得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安寧。馬六甲國王曾多次親自率使團來華,規模最大的一次曾達到540多人。

  行走在馬六甲的街頭,隨便問一個華人或馬來西亞人,“馬六甲會讓你想起誰?”大家會異口同聲的告訴記者——鄭和。如果問“鄭和留給馬六甲了什麼?”大家會異口同聲的告訴你——水井和中國古籍《天工開物》。在馬六甲家家戶戶都會有一口井,導遊説以前馬六甲的人民是喝河水的沒有井水,鄭和一行到來以後覺得河水不乾淨,便將鑿井的技術帶到了馬六甲,讓這裡的人們喝上了乾淨的井水。而《天工開物》這本書的到來,則幫助馬六甲人民學會了農業、工業等生産技能。

  歷經滄桑的葡萄牙古堡、紅色的荷蘭教堂、藍色的英式小洋房、古色古香的中國式建築、東南亞風格的住宅,操著福建口音的僑鄉們、看見遊客會say "hello!" 的可愛的印度小朋友、馬六甲河兩岸坐著各種膚色的喝啤酒的老外。馬六甲在經歷各種戰爭與保衛後,今天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個多元文化匯聚的地方。

  通古貫今的“海上咽喉”

  站在聖保羅教堂下,向遠方眺望就是著名的“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有悠久的歷史。約在西元4世紀時,阿拉伯商人就開闢了從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經過南海到達中國的航線。他們把中國的絲綢、瓷器,馬魯古群島的香料,運往羅馬等歐洲國家。西元7-15世紀,中國、印度和中東的阿拉伯國家海上貿易船隻,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進行貿易往來。尤其是1869年,蘇伊士運河貫通,大大縮短了從歐洲到東方的航路。馬六甲海峽的通航船隻急劇增多。過往海峽的船隻每年達10萬多艘,成為世界最繁忙的海峽之一。

  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航道。導遊告訴大家,馬六甲海峽的通航歷史遠達2000多年,是環球航線的重要環節,每天平均通過的船有200多艘,每年通過8萬多艘,成為僅次於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的世界最繁忙海峽之一。

  有人問馬六甲海峽與中國有什麼淵源?馬六甲州首席部長伊德里斯曾經説過,在馬六甲,最早與外國的關係就是600多年前,14世紀末起,鄭和七下西洋,5次讓艦隊駐紮在馬六甲。在這5次中,他來這裡不僅是為了貿易和商業目的,他還曾保護馬六甲免受暹羅和爪哇的入侵,馬六甲海峽更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而在今天,中國85%的石油依靠水路運送,多需要經過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對中國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馬六甲海峽也再次發揮它得天獨厚的優勢。今年7月,馬來西亞政府也有發佈報道,稱將依靠馬六甲海峽的優勢,建設巴生第三港口,目前兩國正在就項目可行性進行商討,促進“一帶一路”的建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