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查控信用懲戒 陜西向“老賴”亮劍

2016-11-16 11:06:28|來源:人民日報|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原標題:陜西向“老賴”亮劍

  網絡執行查控 佈下天羅地網追查“老賴”蹤跡

  “又查到了一個!”西安中級人民法院執行法官李凱興奮地喊道。近日執結的一起案件,讓他深切感受到信息化給執行工作帶來的變化。

  西安某物流科技公司申請執行某工程公司一案,涉案標的2300萬元。立案後,通過網絡執行查控系統,李凱發現被執行人在新疆和田一銀行有足額存款。向上級彙報情況後,李凱立即前往新疆,向執行的銀行發出查詢、凍結、劃撥申請,很快案款便扣劃到西安中院,然後向申請執行人兌付。從立案到結案僅用了9天。

  “這在幾年前,真是不敢想像。”李凱説,以往執行案件要一家一家銀行查財産,耗時耗力,到外省查控財産更是難上加難;現在通過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可以及時查詢到被執行人在全國範圍內的存款信息,大大提高了執行效率,提高了辦案效果。

  為了改變過去“兩個法官、一台車、四處找”的落後執行方式,有效破解“執行難”,陜西高院在三秦大地上掀起一場提升執行信息化水準的變革。

  陜西高院與陜西省銀行業協會經過充分協商,確定在省法院與各商業銀行省市分行之間建立網絡查控專線,實現被執行人銀行存款信息的網絡查控。法官在自己的電腦前,輕點滑鼠,查詢被執行人財産的請求便通過專線到達省內18家銀行。不到5分鐘,被執行人在這些銀行中的財産信息便清晰地反饋到法官電腦上。

  此外,高院還與省工商局、省公安廳、省國土資源廳簽訂共建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合作協議,進一步拓展了網絡執行查控系統的覆蓋範圍。目前,全省121家法院不僅建成執行指揮中心,還連通最高法院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實現了對被執行人全國銀行賬戶信息的查控。

  “網絡執行查控體系經歷了一個由點到面、由區域到全省的建設過程。”陜西省高院執行局局長譚愛華介紹説,省高院在現有的對被執行人銀行存款等財産信息查控的基礎上,推動對網絡金融平臺財産信息的查控,各市房産、土地等不動産網絡查控分平臺建設,及與省公安廳關於車輛查扣、被執行人查找、邊控等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建設,實現以最高法院“總對總”為主、全省“點對點”為輔,覆蓋主要財産形式、全國範圍內查凍扣一體化的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將對被執行人財産“一網打盡”,從根本上提高執行查控的效率。

  目前,陜西各級法院依託信息技術手段,已建成全國四級、全省三級法院上下一體、內外聯動、規範高效、反應快捷的執行指揮體系,充分發揮其上傳下達、實時監控、異地調度、快速反應等功能,形成執行實施工作全國、全省一盤棋的格局。

  “信息化是破解執行難困局的金鑰匙。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抓住了信息化,就抓住了基本解決執行難的‘牛鼻子’。必須以執行信息化引領執行體系和執行能力現代化,努力實現從傳統執行模式向現代執行模式的重大轉變。”陜西省高院院長閻慶文強調。

  聯合信用懲戒 公告曝光揪出“老賴”原形

  “你們把我曝光後,家人指責我,老鄉、工友躲著我,都説和我這樣沒誠信的人在一起有風險。” 劉某怎麼也想不到,他的失信之舉,帶來如此嚴重的後果。

  劉某涉及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漢中市西鄉法院判決他需償還申請人程某借款70余萬元。判決生效後,劉某遲遲沒有履行義務,無奈之下,程某只好申請強制執行。

  執行過程中,劉某仍不配合,藏匿財産並外出包工,案件一度陷入僵局。西鄉法院審查認為劉某有能力履行而逃避履行生效裁判,依法決定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並在當地電視臺進行曝光。懲戒的威力如同炸彈一般,在劉某的家鄉引起了轟動。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劉某很快來到法院主動履行了義務。

  譚愛華認為,通過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公佈與聯合信用懲戒,對失信被執行人形成有力的威懾,極大壓縮了失信被執行人的生存空間,凸顯了這項制度在推動執行難問題的解決和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的作用。

  自失信被執行人“黑名單”制度實施以來,陜西省各基層法院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法院微信、戶外電子屏等方式公佈“老賴”信息。目前已有2615名被執行人因無法乘坐飛機、軟臥、動車,無法貸款、招投標,生意夥伴不願意與其交易等原因,主動到人民法院履行了義務。

  曝光僅僅是開始,合作備忘事項的進一步落實,使圍剿“老賴”的合力更加強大。陜西省高院聯合省發改委等44家單位會簽《陜西省違法失信“黑名單”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辦法》,不斷拓寬失信被執行人曝光渠道,讓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制”。

  此外,通過開展“執行開放日”活動,省法院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群眾代表見證執行活動、視察執行工作,主動接受監督。依託12368服務平臺、法院微信、微博、手機APP,全力打造“互聯網+”法院,為社會公眾提供“多渠道、一站式、綜合性”的執行公開平臺。

  當然,解決“執行難”問題,並非一朝一夕之事。但陜西高院已吹響全面宣戰的“衝鋒號”, 全力推進執行體制、機制、模式改革。高院執行局試行執行懸賞舉報制度,給予舉報執行線索且取得實際執行效果的公民重金獎賞;推行執行案件調查令制度,授權律師可持調查令對案件被執行人的財産狀況和實際履行能力證據進行調查收集;設立“12368執行服務專線”,為當事人提供執行業務諮詢、線索舉報、申訴、投訴及建議等在線服務,從而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公檢法分工協作 聯合執法擊潰“老賴”防線

  “執行難”的另一面是“老賴”頻現,且花樣不斷翻新。受調查權力範圍及專業技能所限,執行法官往往難以全面獲取實質性證據。再者,“拒執罪”屬於公訴案件,必須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再由地方法院進行審理,分工不明晰往往讓執行工作缺乏“準心”。

  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2016年2月,渭南市合陽法院依法受理了陜西首例自訴程式追究被執行人拒執罪案件。被執行人迫於壓力,主動與申請人達成和解,償還欠款。這得益於公檢法三家聯手提供的新救濟途徑,即通過自訴程式請求法院追究被執行人刑事責任。

  陜西高院會同省檢察院、公安廳聯合製定《關於辦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的指導意見(試行)》和《關於適用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自訴程式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公、檢、法三部門將加強配合,加大對拒執罪案件的懲處力度。

  如此三位一體、環環相扣,有助於在破解“執行難”的同時,梳理出科學有效的執行工作長效機制。

  8月14日上午,咸陽高速交警大隊永長中隊通知省法院執行局及漢中市勉縣法院,已協助扣押一輛黑色奧迪轎車。

  原來,該駕駛員胡某涉及與勉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執行標的本金30萬元,利息17萬餘元。執行中,法院雖在車輛管理部門依法查封胡某名下奧迪轎車,但始終未能找到該車,案件執行陷入困境。

  扣押當天,胡某已被勉縣法院納入“失信”名單,無法購買飛機票,無奈之下才駕車前往銀川。令其沒想到的是,他剛到收費站時,便被咸陽交警查扣。在聯動執法威懾下,勉縣法院徵得申請執行人同意,現場促成雙方達成執行和解,胡某將自動履行案款。

  此案通過“扣車查人”,推動案件取得實質進展的成功經驗,再次顯現了法院與公安交警部門聯動機制的威力,為解決執行難增添“利器”。

  目前,陜西法院共通過“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信息平臺”公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10295例,對違反限高令的1671名被執行人採取拘留措施、62人採取罰款措施,以拒執罪移送追究刑事責任140人,已經判處8人。

  只有使“老賴”“賴”不掉,進而不敢“賴”,才能真正體現出法律的威嚴和效率。一位基層法官的感慨代表了無數法院工作人員的心聲。(記者 龔仕建 人民網 李浩 參與采寫)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