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鳳翔發現秦漢大型“祭天臺” 或為漢高祖劉邦設立

2016-12-05 15:21:5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楊舒曼):秦漢時期皇帝都在哪祭祀天地及五帝?史書文獻中記載的當時不同身份等級參祭人員的所走不同行道的“神道八通”是否真實存在?12月5日,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發佈的“陜西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取得重要考古發現”中得到了證實。

  分佈于雍山三座峁梁之上,面積近5平方公里的血池遺址範圍。(供圖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

  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位於陜西省鳳翔縣城西北的柳林鎮血池村東至溝南村之間的山梁與山前臺地上,東南距秦雍城大遺址15公里,這裡溝壑縱橫,植被豐茂,且處在秦漢時期重要的水陸交通要道上。整個遺址區覆蓋于東西排列、南北走向的三道峁梁及陽坡一面,遺跡相對密集。

  2016年4月至11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國國家博物館、鳳翔縣文物旅遊局、寶雞市考古研究所和鳳翔縣博物館聯合組隊首次對血池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分別遴選兩處遺跡性質不同的“夯土臺”和“祭祀坑”進行發掘。

  由壇、壝、場構成的“壇場”,符合文獻“封土為壇,除地為場”的記載。(供圖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

  “夯土臺”所處的東側山樑上的小山頭之上,其北側有一個更高的山頭。臺為圜丘狀,通高5.2米,基座直徑23.5米,下部為粗夯,上部為密實夯,從臺頂面的跡象和臺子周圍出土的秦漢時期以及更晚的陶質屋頂建築判斷,判斷當時在臺上還可能建有亭、閣類小型建築,且秦漢之後還曾沿用過。圍繞“夯土臺”的是一個圜狀“壝”(即環圍夯土臺的圍溝),整個環“壝”的直徑31米,口徑寬5米,底徑寬4.1米,深1.5米。在“壝”的外側有三重臺階平地,其中臨近處踩踏面堅實,其它兩階臺地由於歷代耕種,踩踏面已幾近消失。在對整個“夯土臺”周邊調查勘探時曾發現從山下不同方向通向這裡的道路遺跡。該項目領隊田亞岐研究員在採訪中説道,根據“夯土臺”發掘點已有的信息,結合其所處的地理位置、環境地貌,以及《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等文獻的記載,它完全符合秦漢時期置“畤”(古代祭祀天地及五帝之固定場所)的條件,即選址應該在“高山之下,小山之上”,築壇須有 “封土為壇、除地為場、為壇三垓”的形式和規模,此外發現的道路遺跡則很可能與當時不同身份等級參祭人員的所走不同的行道有關聯,即文獻所記載的“神道八通”。

  在對山梁高處的古遺跡調查中,考古學家們還發現不少夯土基址和戰國至西漢早中期的板瓦、筒瓦、瓦當等建築材料。由於處在滾水坡上,遇雨沖毀,加之歷代山地牧耕蠶食,整體建築結構遭受破壞,但從其規模上仍然可區分出從大型宮殿到一般小型建築之大小不同等制,這與文獻所記雍畤應該有能夠提供皇帝親往主祭的“齋宮”、祠官的常駐的管理與祭具存放場所的建築群落的背景相吻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