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凝心聚力 紮實推進農業現代化

2016-12-14 10:18:11|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原標題:

  凝心聚力,紮實推進農業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兩週年系列報道②

  民為政首,農為邦本。在奮力追趕超越中,陜西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紮實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凝心聚力,立足資源多樣性,以“特色”為突破口,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遵循五大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加快陜西由傳統農業向特色農業的轉變,農業現代化建設穩步推進,實現了糧食生産連年豐收,果畜菜茶全面發展,農民收入不斷提高,脫貧步伐明顯加快,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穩定糧食生産保障農業發展 

  陜西是典型的乾旱半乾旱地區。乾旱少雨,是制約陜西糧食生産的“瓶頸”。

  “陜西要強化糧食生産功能區建設,以糧食主産縣和旱作農業高産縣為重點,推廣旱作節水技術,打造規模連片的現代糧食生産基地。”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西視察時的重要講話,切中了陜西糧食生産的要害。

  為了切實抓好糧食生産,提高種糧比較效益,保障農民種糧不吃虧、得實惠,近兩年來,陜西大力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加快耕地建檔立卡,在耕地提品質提産能上打基礎,打造了一批穩固的集中連片現代糧食生産基地,建成關中灌區噸糧田産業帶;渭北、陜北旱作高産玉米産業帶;陜南油菜水稻一體化産業帶和陜南、陜北高産高效馬鈴薯産業帶4大糧食功能區,建設高産糧田2400萬畝,年糧食播種面積3500萬畝,單産達到300公斤以上,總産量達到1000萬噸。四大糧食功能區産能佔到全省糧食總産量的75%以上。

  同時,陜西還在不同生態類型區示範推廣節肥、節藥、節水、節種、省工的成熟綠色高産高效技術模式,促進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配套,廣泛開展深松深翻、秸稈還田,培肥地力。不斷引領糧食生産方式轉變,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糧食産能持續多年穩定在1200萬噸左右,糧食安全的基礎不斷鞏固。 

  突出特色構建農業産業體系 

  在穩定糧食産能、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陜西加大結構調整,把走特色路、打特色牌,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陜西果業推行“出路在轉型、提質在有機、增效在行銷”思路,打造喬化改造、矮化栽培、山地蘋果3大板塊,發展獼猴桃“一帶一板塊”,打造出全省農業領域最具競爭優勢的特色産業。目前,全省水果面積達到1910萬畝、總産1700萬噸。其中,蘋果和獼猴桃優果率達到80%以上。全省農民人均收入70%來自於果業。陜西果品已行銷8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通過科學佈局,陜西果業還形成了蘋果、獼猴桃、葡萄、鮮食棗、柑橘、傳統水果及時令水果7大板塊,全面實施標準化果園建設、現代園區打造、科技研發創新、良種苗木繁育、經營主體培育等十大工程,實現了“果業強、果農富、果鄉美”三大目標,引領陜西現代農業快速發展。 

  尤其是蘋果,通過果樹更新換代,逐步實現“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由分散型向規模專業型、由資源依賴型向科技驅動型”三個轉變,並成為全省農業效益最好的産業。目前,陜西蘋果面積、産量全國第一,佔到世界産量的1/7,已成為全球知名農産品。 

  同時,陜西大力發展陜北紅棗和小雜糧、大荔冬棗、紫陽富硒茶、韓城花椒、甘泉豆腐幹、千陽刺繡等優勢特色産業,不僅成為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來源,還提升了陜西現代農業發展水準。目前,已建成省級現代農業園區301個、各級各類園區2047個,園區面積佔全省耕地總面積的10%以上。 

  陜西還加快新型經營主體培育,通過實施“十百千萬”工程,涌現出大批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走在全國前列,成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生力軍。     

  小康路上不讓一戶群眾掉隊     

  “扶貧開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陜西省委、省政府緊盯2020年這個關鍵節點,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科學謀劃,高位推進,聚焦精準,鎖定貧困,一項項脫貧工程相繼啟動,一個個扶貧新政陸續出臺。今年3月,中省2016年首批財政扶貧資金24.92億元全部切塊到縣;4月,陜西“1+N”脫貧配套政策相繼出臺;5月初,全省今年130.6萬人脫貧任務分解落實到市、縣。

  同時,省市縣鎮村五級書記挂帥,挂圖作戰。全省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16.72萬,並把易地搬遷脫貧、産業就業脫貧、教育脫貧、生態保護脫貧、社會保障兜底脫貧,作為未來5年陜西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本路徑,確保小康路上不讓一戶群眾掉隊。目前,全省脫貧攻堅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新格局。 

  截至上半年,在産業就業脫貧方面,省財政安排扶貧資金6億元,省供銷集團銀行貸款6億元,同20個試點縣37家企業與合作社合作,帶動3.76萬戶13萬人脫貧致富。全省47個縣設立了貸款風險補償金,總額達3.35億元。在易地搬遷脫貧方面,省扶貧開發公司先期預付56億元,加快縣(區)級項目實施。寶雞、銅川、渭南、延安、安康、商洛和韓城7市40個縣開工建設集中安置點項目320個,安排搬遷30.6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5萬。

  陜西財政今年還統籌資金104億元,加大推進教育脫貧,努力阻止貧困代際相傳。同時,進一步落實完善新型合作醫療、醫療救助等脫貧政策以及各類社會保障兜底政策。積極探索生態保護脫貧有效途徑,在40個貧困縣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治理項目1300多個,5000多貧困家庭勞動力就地轉為生態護林員。 

  生態保護助推農業綠色發展 

  “陜西生態環境保護,不僅關係自身發展品質和可持續發展,而且關係全國生態環境大格局。”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時的重要講話,言猶在耳。

  近兩年來,陜西緊緊圍繞“山青、水凈、坡綠”目標,加強綠化,加強以渭河、漢江、丹江綜合治理為重點的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加強水源地保護,全力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綜合治理。努力讓三秦大地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令人可喜的是,今年陜西又收穫兩個“國家森林城市”——西安、延安,加上之前的寶雞市,陜西已有3個城市獲此殊榮。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陜西堅持産業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推進,積極探索“果沼畜”“菜沼畜”循環發展模式,努力實現産業發展、農民增收與生態保護同步推進。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依託“一村一品”,推動休閒農業融入美麗鄉村建設。 

  目前,全省已發展休閒農莊、休閒鄉村979個,創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5個、中國最美休閒鄉村6個、中國美麗田園11處,推動農村村容村貌、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全面改善,為美麗鄉村建設增加現代元素、提升發展品位,也培育了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分佈在全省各地的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每年吸引2000多萬名遊客。 

  如今,陜西每年造林以400萬畝的速度增綠,渭河已成為橫跨關中的“綠絲帶”,漢丹江出境水質長年保持在II級以上……(記者 晁陽 齊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