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停課引思考:能否實行彈性工作制

2016-12-21 16:47:09|來源:西部網|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原標題:西安中小學停課3天后復課 首次停課的三點思考 

  從12月19日到12月21日,西安中小學、幼兒園首次因為霧霾停課三天。孩子誰來管,停課怎麼學?對於學校和家庭來説都是新的挑戰,從這三天的應對上看,老師可謂用盡了洪荒之力。霧霾散去,我們是否應該總結,停課是否需要更多的人性化配套?

  思考1

  單位能否實行彈性工作制

  昨日,西安重污染天氣Ⅰ級響應降為Ⅲ級,華商報記者從西安市教育局了解到,全市中小學校(含職業中學)、幼兒園今起全面復課。各區縣教育局督促轄區學校及時通過校訓通、微信、《告家長書》等形式告知家長做好學生復課的準備工作。

  停課後孩子誰來管?是對家長們最大的考驗,有送興趣班的、有讓老人看管的、有把孩子獨自留在家裏的,還有直接把孩子帶到單位的,還有幾個家庭輪流看孩子的。

  記者了解到,西安市有個別單位比較人性化,讓員工把孩子帶到單位,專人看管,確保員工能安心工作。12月8日,北京市針對霧霾天氣首次採取的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措施啟動,建議中小學幼兒園停課、企事業單位可實行彈性工作制,做好健康防控。儘管北京彈性工作制未得到積極響應,仍有西安市民建議如果啟動一級響應,停課後孩子無人看管,單位能否實行彈性工作制?

  思考2

  教學有沒有更好的軟硬體配套

  雖然停課了,但是老師們還是照常到校。西安城區一小學一年級班主任李老師告訴記者,停課三天感覺比平時還要累。到校後,錄視頻、音頻、做微課,然後儘早發給學生。李老師坦言,“平時培訓的這些技能只是偶爾用一下,但這三天是隨時在用。還需要再點對點溝通,還要讓報平安,一整天都是對著電腦。平時有時間放鬆一下,但是在線教學後感覺工作節奏非常快,懷念跟孩子們面對面學習的時光。復課後離期末考試只剩下7個教學日,時間非常緊張。”

  停課期間,記者也走訪過一些中小學,有學校每天仍按照課表上課,各科老師對著電腦像平時一樣講課。西安市26中開設了6個直播教室,老師們迅速變身成網紅,學校變身直播間,老師們甚至放棄了午休,不斷調試設備,準備授課內容。孩子們在手機那頭邊聽邊刷評論,送老師虛擬禮物“公仔鮮花”表示支持“有點潮”的教學方式。“與其他網紅形成強烈對比,我們都開玩笑説老師是直播界的一股清流。”

  儘管老師們很努力,但停課不停學效果究竟如何?採訪中,高一學生小陳表示,在家學習對學生的自律性是個考驗。有家長表示,老師要求家長在群裏每天兩次彙報孩子的情況,老師還得人工統計到達率。在線教學也還需要電腦、手機網絡技術的支持,家人是否會操作?是否應該有更好的軟硬體和人性化配套政策來匹配霧霾造成的“被迫停課”?

  思考三:

  互聯網 教育能否均衡教育資源

  停課對我們有怎樣的啟示?著名教育專家、陜西省蓮湖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劉鵬認為,這次事件將會大大改變信息化教學、互聯網教學的應用面。傳統的基礎教育系統儘管已有一定認識,但應用深度和廣度還不夠。此次初步嘗試,既有青澀一面,卻是好開始,讓我們看到信息技術在基礎教育應用更廣闊的的天空。

  其實不是霧霾天教育資源也存在不均衡的問題,通過信息技術可以推進基礎教育的提升,還可以促進電子點到、人臉識別、師生互動、朋友圈社區、虛擬社區、VR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可以預測將來信息技術與教育會有更緊密的結合,這才是未來的教育。而課業負擔過重學生上課時間過長,學生路上耽誤時間多等難題也可以通過新技術手段來解決,也需要在實踐中探索。其實不是每個老師都要用自己的課,可以網聚網絡的力量,學生在家就能看到全國最優秀老師講課。美國可汗學院的公開課,讓很多懼怕數學的人喜歡上了數學,如果沒有互聯網,一般人怎麼可能聽到數學教學天才的課,所以互聯網教育才能均衡教育資源。

  老師作為資源具有稀缺性,國家正在建立“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的網絡平臺,西安市也在建立大學區網絡平臺,來破解教育不均衡難題,只不過萬事開頭難,讓我們在重新呼吸到清新空氣時,也看到信息技術跟傳統教育結合的新的天空。(記者 雷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