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文化展品進古城 群藝館裏聽農耕故事

2016-12-29 09:33:4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市民在展廳內觀看農耕物件(王偲瑤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偲瑤):“快看,這個是鐮刀,割小麥用的工具!”李女士在西安市群眾藝術館內激動的説。鐮刀進了群藝館,這可讓西安的李女士莫名開心。12月28日,西安市群眾藝術館、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高陵場畔農耕文化博物館共同舉辦“迎新春·高陵場畔農耕文化主題展”,展品從新石器時代到改革開放前的農耕物品有2000多件,展期持續近兩個月。

  講好農耕文化故事 傳承非遺文化

  市民體驗農耕工具中(王偲瑤 攝)

  高陵場畔是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授予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基地”,現擁有各種傳統工藝和極具價值的文物展品30余萬件。“我們為此次展覽準備了5000余件展品,每週會進行展品的更換,其中有15件是國寶級物件。比如説,你這次來看到的是這幾種採獵石器,下周我們會換其他的採獵石器,但都屬於一個時代。所有的展品陳列都可以串起來講一個農耕故事,”高陵場畔負責人閆國新説。

  閆國新表示,年紀大的人去高陵場畔不方便。而此次把農耕文化老物件在城裏展示,能夠更有力的宣傳農耕文化。“因為老年人對這些物件是有感情的,大家都對過去的農耕文化有很深的回憶,也希望讓自己的後輩更深的了解。

  西安市群眾藝術館非遺部主任張俊傑説:“這次展覽從12月28日到2017年2月18日也是春節文化惠民活動之一。平常農耕文化只有到農村才能見到,現在在群藝館展出,市民能更好更方便的了解農耕故事而且能更好的傳承農耕文化。”他提到,有些東西孩子們都沒有見過,直觀的視覺感受更利於理解。高陵場畔特色場館的開設,為全市傳統文化保護工作起到了積極的示範帶頭作用,有效的推動西安市非遺保護工作的開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