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西安學校若裝新風系統 這6大問題需關注

2017-01-10 09:07:01|來源:西部網|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近日,學校因霧霾停課引發的“應該為學校安裝新風系統”的大討論在一天天升溫。為了孩子們的學習和身體健康,西安廣大學生家長紛紛呼籲為學校安裝空氣凈化設備。記者採訪中發現,如果要為西安市3000多所中小學、幼兒園安裝空凈系統,這6大問題最需要關注。

  問題一

  該不該給學校安裝空氣凈化系統?

  這是學校安裝的大前提,是大家探討這件事的本源。

  前不久,西安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兩次因霧霾停課,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被打亂,家長們也不得不請假在家陪孩子學習。有不少家長擔憂,霧霾短時間內很難徹底治理,“霾來課停”的現象將來可能頻頻出現,孩子們的學習怎麼辦?停課在家就能不被霧霾傷害麼?

  一系列的問題討論在各种家長群裏進行著。2017年1月5日晚,北京市教委表示,日前已部署中小學、幼兒園安裝空氣凈化設備試點工作。一石激起千層浪,效倣北京做法,為西安中小學、幼兒園安裝空氣凈化系統的呼聲驟然而起,不僅家長,還有知名律師、社會專家、廣大網友,都建議西安能參照北京的做法,給學校安裝空氣凈化設備,保護孩子健康。

  問題二

  該安裝什麼樣的空氣凈化設備?

  那麼到底該安裝什麼樣的空氣凈化設備呢?空氣凈化器、新風系統設備到底哪個好,哪個性價比更高?

  一家空氣凈化品牌負責人介紹,空氣凈化器只能解決室內循環,時間久了室內會缺氧,會覺得憋悶。而新風系統是把外面空氣凈化後吸進來,然後把室內甲醛、二手煙、二氧化碳等排出去,讓室內空氣清新且時時流通,相比之下,新風系統更實用一些,尤其是人員較為集中的教室。

  而據了解,早在幾年前,北京的個別學校曾安裝空氣凈化器,後來又更換為性價比更高的新風系統。目前,西安也已有多家小學、幼兒園安裝了新風設備,實地測量效果不錯。

  問題三

  教室不能嚴格密閉,如何減少外界空氣污染?

  現在西安不少家庭和商場、會所都安裝有全屋新風系統,對空氣的凈化作用非常明顯。但也有網友提出了自己的擔憂:“教室畢竟不像家庭,可以做到嚴格密閉,出出進進的頻率相對較高,即便安裝了空氣凈化系統,怎麼保證不受外界污染空氣的干擾?”

  這就涉及到使用中的精細化管理。北京中芯學校校董周憲明在分享該校安裝新風系統後的使用經驗時説,培訓學校保潔、老師、學生養成快速進出教室、隨手關窗習慣等措施,有效保證教室密閉性,才能保證凈化效果。

  問題四

  西安財力不如北京,錢從哪來?

  西安市3000多所中小學、幼兒園安裝新風系統的費用,算下來需要幾十億元,這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錢到底從哪來?

  日前,北京教委宣稱已部署中小學、幼兒園安裝空氣凈化設備試點工作,市級財政給予補貼。“這是一個大手筆,目前是試點,如果所有學校安裝,財政全額負擔這筆費用,那麼將數額巨大。”西安學生家長溫先生表示,也許北京市財政有這個實力,西安市呢?

  不少家長、網友在呼籲學校統一安裝空氣凈化設備的同時,提出願意承擔一部分費用。但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見,霧霾到底是怎麼産生的?這樣的費用是不是該由政府來出?

  問題五

  如何監管保證專款專用?

  另外,新風系統並非一次性投資的買賣,除了購買和安裝,後期的使用和維護也需要一定費用。

  記者關注到,在網絡和民間有一種聲音認為,安裝的費用應該來源於不同的渠道,政府財政一定要予以適當補貼,學校自籌一部分,家長貢獻一部分,還可以政府名義向社會募捐。那麼,如果政府財政給予了補貼,家長給予了幫助,社會愛心企業貢獻了力量,如何保證這些資金能真正用於學校購買合格實用的空凈設備呢?有網友提出,政府主管部門應成立專門的機構對此嚴加監管,專款專用,並通過嚴格的招投標程式,公開、透明,保證款項用於學校新風設備的安裝。

  問題六

  學校願意家長積極,政府會表態支持嗎?

  記者在連日來的採訪中了解到,在教室安裝新風系統似乎已勢在必行,不僅家長們翹首盼學校加裝新風設備,各學校也紛紛有所動作,在想辦法籌集資金並爭取政策的支持。西安一所學校的負責人表示,學校也想過購買新風系統,但鉅額的資金很難籌集,雖然家長願意出資,卻缺乏政府政策的支持,“我們要向家長收錢,需要經過物價部門的批准。”該學校負責人表示,而學校自行決定安裝也會帶來一系列後續的問題,在沒有政府政策支持的情況下,僅憑學校的熱情很難實現。據了解,西安一所私立幼兒園正在向教育、物價部門申請政策支持,擬以向學生收取費用的方式籌集資金用於校舍新風設備改造。

  實際上,有不少學校在籌集資金方面困難並不大,但苦於沒有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許可,校方多不敢擅自做主。因而,有學校負責人明確表示,要在全市大範圍幹好這件事,必須由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門牽頭,給出明確的政策。政府部門可以對學校摸底掌握情況,可以搞調研,可進行專家論證,但最主要是政府層面的政策許可和支持。(記者 楊德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