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拾遺——“泥叫叫”吹響老手藝

2017-02-10 10:12:3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造型惟妙惟肖的泥叫叫(宋安琪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宋安琪):“泥叫叫”,是一種流傳于關中地區的民間祭祀用品和兒童玩具,已有60多年曆史。“泥叫叫”造型豐富,顏色鮮艷,還能吹出聲響,雖然如今它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説已經陌生,但在50年代,它的受歡迎程度可絲毫不遜色于當年風靡于90後圈子中的玩具賽車。

  據考證,西安半坡出土的單孔泥哨就是“泥叫叫”的鼻祖。“泥叫叫”又稱“娃娃哨”,解放初期物資匱乏,人們的娛樂設備單一,只能利用一些原始材料給孩子們製作玩具,比如糖人、面人、娃娃哨之類。半個世紀以前,“泥叫叫”生意在城隍廟一帶一度十分紅火,魚化寨還曾以製作“泥叫叫”為産業。

  來自白鹿原狄寨鎮的徐文岳老人從那時起與“泥叫叫”結下不解之緣。雖然徐老的“泥叫叫”手藝曾因工作原因中斷了,但退休後的他又迅速重拾這門手藝。2007年,“泥叫叫”被評為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徐文岳成為“白鹿原‘泥叫叫’製作技藝”第一代傳承人。如今他年事已高,由兒媳劉新霞繼任傳承人。

劉新霞(宋安琪 攝)

  劉新霞跟隨公公學習製作“泥叫叫”已有30年之久。她衣裝整齊,頂著一頭黑油油的小卷髮,一對醒目的彎眉,不施粉黛,面龐卻白裏透紅,完全看不出是56歲。“徐氏泥叫叫”的名號在白鹿原上十分響亮,“泥叫叫”一名來源於它的原料和功能,一定得取材于經過反復篩濾的綿軟細土。製作一個“泥叫叫”需要十多道工序,首先是設計形象。“泥叫叫”的造型多來源於中國古典文化,比如西遊記、八仙等,或是秦腔劇、兵馬俑、唐三彩,取材廣泛。接下來是選土,需選擇細膩、有粘性的深層新土,以防開裂。劉新霞每次都會到離家兩公里外的鯨魚溝採集泥土,回來之後將土曬乾打成碎末,篩濾掉雜質,放入盆內加水浸泡,經反復捶打、揉搓,加工成適宜製作“泥叫叫”的綿軟泥土。材料備好後,就是製作模具了。模具由凸體和凹體兩部分組成,通過雕刻、陰幹、晾曬、燒烤等程式,製作一個模具需要2個月的時間,為了能批量生産,劉新霞都是提前做好模具以備使用。之所以叫“泥叫叫”,是因為在捏制過程中會在人物或動物背面用竹扦做一個吹氣孔,一般分單孔、雙孔兩種。經過晾曬、烘烤,為人物著色時,每一個眼神,身上每一樣物件都要仔細斟酌後方能下筆,畫錯了得先用底色蓋住再進行修改。若天氣晴好,製作一個“泥叫叫”也得10天左右。

  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種類豐富,製作工藝複雜,繪畫上色講究的“泥叫叫”也早已從玩具上升為工藝品。劉新霞用色澤鮮艷的丙烯材料代替了原來的紡織顏料,並對“泥叫叫”的人物進行了創新,加入了如“喜洋洋”、“灰太狼”等卡通形象。“咱就是希望這門手藝不要丟了,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它。”劉新霞説這話時眼神堅定,她帶著作品跑展會、進校園,辦傳習所,雖然忙,卻樂在其中。由於受到陜西省政府的重視和保護,泥叫叫這一傳統工藝不僅在陜西省內展出,80年代還遠銷日本,出展巴黎。

劉新霞正在為人物上色(宋安琪 攝)

  如今孩子們的童年充斥的都是炫酷的高科技玩具、網遊,它們吸引眼球,且極具誘惑力。相比之下,靜下心來動手製作“泥叫叫”的那份專注卻漸行漸遠,慕名來傳習所學習的人大都也只圖一時新鮮,並沒有真正堅持下來的。

  每個年代有每個年代的作品,它們反映著特定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態和文化性格。時代變遷,“泥叫叫”從曾經孩子們手中熟悉的玩伴成為了難得一見的藝術品,被五光十色、包裝精美的商品遮蔽住光環,被工廠的批量生産淘汰為需要政府資助的家族傳承手藝。申請非遺,靠傳承人的努力只能是杯水車薪,一邊是對老傳統的不捨與遺憾,一邊則是現代技術的日新月異,如何能讓老手藝和現代産品相結合,讓這些傳統文化的內在生命延續,實現“自救”,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