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發佈2016年小微工業調查報告:超六成企業市場需求不足

2017-02-15 08:53:5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偲瑤):從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獲悉,2016年,陜西小微工業呈現出新增企業增多、主營業務收入增速總體放緩但逐季轉好的態勢。

  全年來看,小微工業呈現增速逐季小幅增長的態勢:全年可比價增速較一季度回升6.4個百分點,較上半年回升1.7個百分點,較三季度回升1.2個百分點,全年小微工業穩步走高。

  民營企業成為主導  佔全部企業數量的97.8%

  近年來,各級政府逐步消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制度性障礙,積極鼓勵引導民間資本投資興辦企業。按照所有制形式對小微工業進行分類統計,民營企業(非公企業)涵蓋了所有工業行業,並且企業數量上具有絕對優勢,民營企業數量佔到全部企業數量的97.8%。

  在民營企業中私營企業的數量最多,佔比近六成,且私營企業發展穩定,波動較小。調查顯示,全年私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4.6%,國有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下降16%;在吸納就業方面,私營企業佔全省小微工業吸納從業人員的14.03萬人,佔到全部小微工業從業人員數的一半以上。

  小微工業發展行業間差距明顯。涉及的40個行業中有17個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超過上年,有17個行業利潤總額高於上年。分行業看,行業間主營業務收入差距較大: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製鞋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收入翻番;食品製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專用設備製造業和汽車製造業等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幅在50%以上。與之相反,部分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大幅下降,其中:有色金屬礦採選業下降65.4%;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下降38.1%;紡織服裝、服飾業下降87.3%;金屬製品業下降44.9%;傢具製造業下降34.7%。

  小微工業企業發展掣肘  414家企業市場需求不足

  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實體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的今天,製造業發展遇到較大的阻礙,尤其是作為製造業配套生産為主的小微工業在現有條件下面臨諸多障礙。據對全省653家小微工業企業進行的調查問卷顯示,目前小微工業發展主要面臨以下困難:

  問卷調查顯示,2016年多數小微工業企業主不滿意本年度的經營狀況:填報問卷的653家企業中僅有9.1%的企業認為本年度經營狀況較好;有58.7%的企業認為一般;有32.2%的企業認為本年度經營情況不佳。受2016年度企業發展不理想現狀的影響,多數企業對下年度的發展態勢也不太樂觀,經營信心不足,消極情緒較重。

  市場需求減少,企業生産能力利用率依然較低。問卷調查顯示,市場需求不足是當前企業經營面臨的突出問題,在調查的653家企業中,有414家企業存在此問題,比例高達63.4%。四季度,全省小微工業企業中,40.5%的企業産品訂貨量低於正常水準,55.7%的企業維持正常水準,僅有3.9%的企業高於正常水準。

  調查顯示,四季度有37%的企業生産設備利用率低於正常水準,有60.6%的企業維持正常水準,高於正常水準的僅為2.4%。四季度低於正常利用率的企業比重較前三季度均有所減少,較上半年減少5.2個百分點。表明上半年企業市場需求不足,訂貨量減少,開工不足的情況依然存在但有所緩解。

  加快供給側改革步伐  倒推企業轉型升級

  製造業是工業發展的基石,製造業的大力發展對推動社會進步,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在經濟發展速度下降,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各級政府愈加重視小微企業發展。目前,我國正在經歷著製造業脫胎換骨的局面,如何讓小微工業從低谷中崛起,從“中國製造”轉型為“中國智造”,努力實現廣大投資者、從業者的“中國夢”,應考慮以下幾點:加大幫扶力度,重塑企業經營信心;加快供給側改革步伐,倒推企業轉型升級;擴大惠民範圍,減輕企業經營負擔;繼續鼓勵眾創,引導企業投資方向。

  調查顯示,受惠企業比重呈現逐季走高的態勢,四季度享受稅收減免的政策的企業比重達到28%。由於優惠政策條件限制,仍有較多企業被排除在門檻之外,建議進一步降低優惠門檻,讓更多的小微工業企業享受國家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