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西安市第十三屆委員會五年工作綜述

2017-02-16 14:44:33|來源:西安晚報|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這是奮鬥的五年,是探索的五年,也是大踏步前進的五年。五年滄海一瞬,但政協西安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卻在任期內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實現了新發展、開創了新局面。

  過去的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同時也迎來了西安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歷史機遇期。五年來,在中共西安市委的領導下,政協西安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認真履職,創新工作,不僅打造了政協鐵軍,也充分發揮了人民政協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為西安改革發展作出了新貢獻。

  堅持履職為民

  為全面深化改革咨政建言

  五年來,政協西安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完善我市政協協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機制,著力拓展協商內容、規範協商程式,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在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視察提出的“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共召開23次黨組會議專題學習討論,推動研究解決一些理論和實踐問題。組織舉辦委員學習研討班、集體學習講座42次,3000多人次參加學習,進一步鞏固了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五年來常委會緊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領域和人民群眾關切的重大問題,共開展125次調研視察活動,提出千余條有價值的意見建議,在助推西安發展中進一步彰顯了政協的優勢和作用。

  這期間委員們聚焦全市改革發展的關鍵問題,既議政又監督,既獻計又出力。堅持把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和“十三五”規劃制定實施建言獻策作為服務大局的主攻方向,圍繞關係西安長遠發展的工作建真言、獻良策。去年,市政協及時跟進我市開展的“千人親商助企”活動,在全體政協委員中組織開展“獻智助企促發展”活動,號召政協委員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牽線搭橋,為我市經濟發展把脈診斷、獻計出力,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此外秦嶺北麓保護、城中村改造、生育政策執行、城市水源地保護和農村宅基地管理以及基礎教育改革、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農産品品質安全和糧食儲備等問題,也是政協委員們履職盡責的重點和建言獻策的焦點。

  這五年中,政協委員們還針對社會各方關注和提案聚焦的治污減霾、緩堵保暢、養老事業等問題,專門組織召開座談會進行專題協商,創新性地對這三方面同類提案集中“打包”督辦,有力地促進了相關責任的落實和工作的開展。

  廣泛協商議政

  有力助推全市重點工作

  常委會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戰略部署,把政協協商民主建設作為重要工作,堅持全體會議集中協商、常委會議專題協商、專題協商會議對口協商、月度協商會議重點協商,創新協商載體、增加協商密度、提高協商實效,進一步健全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協商議政格局。

  五年來,市政協先後組織召開了5次全體會議,組織委員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等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提出了320條意見和建議,有力地助推了全市重點工作。

  先後召開了15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創設了委員與政府有關領導互動交流環節,分別圍繞渭北工業區建設、農村扶貧開發、科技服務業發展、物流業發展等問題進行了專題協商,促進了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各專門委員會結合工作實際,先後組織召開了20次專題會議,就我市改革發展重大問題和即將出臺的法律法規開展對口協商,提高了協商議政的廣泛性和有效性。

  同時還參照全國政協雙週協商機制,制定和完善了月度協商制度,每月一題組織委員開展座談交流、協商議政。先後對農村學校建設、地鐵建設、公共交通、城市規劃和社區治安綜合治理等問題進行了協商。協商成果通過多種渠道報送市委、市政府參閱,許多建議被相關部門積極採納,在社會各界引起反響和關注。《人民政協報》先後4次報道我市政協月度協商成果,特別是頭版頭條對社區治安綜合治理月度協商成果進行了專題報道,引起了很好的反響。

  常委會堅持把搞好調查研究作為提高協商議政成效的重要前提,探索完善調研方法,優化調研隊伍結構,創新性地把政協委員、業務部門和專家學者的智力資源整合起來,充分發揮“三位一體”綜合優勢,有效提高了調查研究的理論性和實踐性。五年來,組織政協委員和有關專家共計900多人次,開展了50項專題調研,經充分協商後,形成了4份建議案、46份調研報告,其中12份調研報告獲得省市表彰,內容涉及建設美麗宜居西安、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發揮宗教文化作用和加快金融商務區建設等問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