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安人社局七大政策 七大政策助力大西安建設

2017-02-28 15:42:5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2月27日,經西安市政府同意,西安市人社局召開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會議,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全國、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以及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和“兩會”精神,總結2016年工作,分析形勢、明確任務,安排部署2017年重點任務。

  2016年,全市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12.9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33%,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4.78萬人。舉辦專場招聘會113場,提供就業崗位4.08萬個。成功舉辦“五個一”創新創業活動,成立西安創業大學,“大西安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正式開園。探索就業創業精準扶貧新舉措,設立首個創業貸款“信用鄉村”。

  社會保障網進一步織密織牢。首次實現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同步調整。全民參保登記試點工作圓滿完成,參加各類社會保險人數達1470.1萬人次,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9.97%、98.5%。新一輪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費率階段性降低,為企業減負6.7億元。社保經辦綜合櫃員製成功上線運行。

  人才活力不斷釋放。出臺人才新政,暢通人才引進渠道,實施精準招聘,舉辦“高端人才西安行”和海外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網絡招聘會。大力實施農村基層人才隊伍振興計劃。首次設立西安市政府“友誼獎”和“優秀外國專家獎”,15名外國專家獲得市政府表彰獎勵。在西部超導等4家單位設立“西安市人才工作創新試驗基地”,為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鬆綁。積極開展各類技能大賽,新增高技能人才5437人。

  人事制度改革持續深化。堅持“凡進必考”原則,為行政系統公開招考公務員383人。出臺《市級行政機關公務員交流輪崗辦法》。面向社會大力開展精準招聘、分類招聘,為全市企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2582名。

  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紮實推進。推動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出臺《關於深化市屬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積極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改革,出臺《鼓勵機關事業單位週末彈性休假及進一步做好調休補休工作的通知》。

  勞動關係保持和諧穩定。連續第14年在春節前開展七部門“一廳式”集中辦公,為2309名農民工追討工資2767萬元。勞動監察機構實現開發區全覆蓋。評選並表彰了95名“最美農民工”。

  同時,西安市人社局大力實施微信、微博、12333服務熱線、西安人社APP、門戶網站經辦大廳、自助服務一體機為載體的“六位一體”網上公共服務體系,著力推進“信息數據多跑路,人民群眾少跑腿”。

  2017年,是全市追趕超越、建設大西安的起步之年,也是西安市民生工作提升年和人社事業的改革攻堅年。西安市人社工作將緊扣“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緊盯“聚焦三六九,振興大西安”奮鬥目標,紮實推進就業創業,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穩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工資收入分配製度,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不斷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堅持就業優先,全力確保就業局勢穩定

  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7萬人。

  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統籌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開展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活動,繼續開展就業創業精準扶貧專項行動。持續實施大學生創業、返鄉農民工創業、城鎮失業人員創業、引進人才和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四大創業計劃”,全面完成“3515”工程建設任務,穩妥推進信用鄉村貸款試點工作,開展創業明星評選、創業大賽、模擬面試大賽、孵化基地及創業項目宣傳推介等就業創業系列活動。

  二是深化制度改革,積極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進一步擴大全民參保登記試點成果,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積極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增加按病種付費病種數量。深化“兩定”機構協議管理。完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政策,啟動城鎮職工大病保險。加快建立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系統,確保2017年底實現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費用直接結算。穩步提升社會保障水準,探索建立城鄉居民養老待遇正常增長機制。繼續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同步提高個人繳費標準。不斷提升經辦服務能力,繼續完善社保經辦綜合櫃員制。徵集更多社會監督員參與社保基金監管。進一步擴大網上經辦服務平臺適用範圍,建好網上辦事大廳、西安人社APP。

  三是創新體制機制,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全面貫徹落實中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全力推進人才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職稱制度改革,逐步擴大人才工作創新試驗基地試點範圍,把職稱評審權下放用人單位。完善和創新人才服務模式,配合實施“城市合夥人計劃”和高層次人才“5531”計劃,出臺科研人員創業創新、人才引進、眾創空間建設等支持政策。大力實施高技能人才“5515”工程,啟動市屬技工院校整合工作,組建西安人社技工教育培訓集團。評選“西安工匠之星”。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全面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在俄羅斯、德國設立西安市海外人才工作站。

  四是增強政策活力,穩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

  以打造“西安鐵軍”為目標,持續加強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紮實做好軍轉安置工作,全面提升人事管理的科學化水準。探索分級分類招錄辦法,加大面向基層公務員的招錄力度。暢通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優秀人才進入黨政機關渠道,優化選人用人機制。加強事業單位人事管理,進一步加大精準招聘工作力度。妥善做好軍轉安置工作,不折不扣落實中央軍改部署。

  五是注重公平共享,逐步健全工資收入分配製度

  以縮小工資收入差距為目標,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探索實施平時考核獎勵制度,鼓勵激勵幹部幹事創業。深化企業工資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推進全市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落地。

  六是建立長效機制,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以防範勞動關係領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為重點,全力保證社會和諧穩定。突出抓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推行治欠保支工作常態化,逐步在建設領域探索推行實名制管理和銀行代發工資制度。建立拖欠工資“黑名單”制度,定期向社會公佈欠薪典型案例。著力解決勞動關係領域突出矛盾,關注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快勞動保障監察網絡舉報投訴平臺建設,全面實現業務網上辦理。

  七是加強溝通銜接,全力支持西鹹新區人社事業發展

  全力支持完善社保體系,4月30日前實現醫保與西安同城。幫助西鹹新區建立完善“五險合一”的經辦體系和規範統一的經辦機構。全力支持搭建就業平臺,進一步推動西安主城區就業服務資源向西鹹新區延伸,建立西安創業大學(西鹹校區),鼓勵扶持西鹹新區建成一批創新業孵化基地、創業實訓基地和大學生就業見習基地。全力支持建設人才高地,鼓勵支持西鹹新區在人才引進、培養、評價、激勵體制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建立人才工作創新試驗基地。全力支持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和規範西鹹新區基層勞動保障站(所)建設,夯實工作基礎,確保按時間節點高標準完成各項任務。(供稿 西安市人社局 編輯 王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