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建成文化小康點亮燈塔

2017-03-22 11:22:59|來源:中國文化報|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圍繞大局、著眼大局和服務大局所作出的戰略謀劃和科學決策,立足於國內實情和國際視野,突出強調保障百姓普遍關注的文化民生,具有鮮明的引領和導向作用,為今後一段時期文化建設指引了方向。

  一是相得益彰,緊跟國家戰略增強文化自信。《規劃》總基調是圍繞著黨在新時期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自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方針而形成的,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規劃》在謀劃過程當中緊緊依靠“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注重文化發展中的融合發展、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等發展理念。同時,《規劃》與國家的戰略緊密結合在一起,銜接呼應“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加強重點文化産業帶建設,優化區域文化産業發展佈局,更主動對接扶貧攻堅、創新驅動、新型城鎮化等國家重大戰略。《規劃》著重建設貧困地區的文化小康,在統籌城鄉資源、加大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力度等方面都作了具體部署。

  二是融合發展,推動文化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文化與其他領域融合發展,努力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是“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不可忽視的重點。《規劃》把文化創作、文化事業、文化産業、對外文化交流與貿易、非遺保護五大塊融合在一起,尤其注重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藝術創作中的文化精品戰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使文化産品既有數量又有品質、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第二,文化發展體系建設。“十三五”時期的文化發展體系建設將成為發展的重點,《規劃》強調了文化發展體系的建構與完善,既包括文化産業市場體系建設,也包括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第三,在對外文化貿易方面強調“走出去”。在提高對外文化貿易數量與水準的同時,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做好中國文化的世界性表達,加快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話語權。第四,《規劃》也注重文化與旅遊、文化與科技、文化與金融的融合發展,通過“文化+”融合發展,不斷推動文化産業的轉型升級,促進文化領域的供給側改革。

  三是創新驅動,以科技激活産業發展新業態。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不斷升級,大數據、雲計算、VR技術、AR技術等一系列高新科技正不斷改變文化産業的業態。《規劃》首次將文化科技融合發展作為單獨板塊列出,並著重指出將深入實施科技帶動戰略,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向縱深發展,在文化科技創新發展環境、文化科技轉化成果、文化領域關鍵共建技術研發等方面作了具體部署。在這一過程中穿插了不少核心焦點問題,如文化安全和文化發展當中與經濟發展相對應的産業鏈建設,進而催生出更加完善的産業新業態。

  四是雙效統一,文化發展提質增量。文化産業既具有經濟屬性又具有社會屬性,文化産業的雙重屬性決定了文化産業的發展必須堅持一個原則和底線,那就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規劃》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目標;在注重文化傳承的社會效益的同時推進文化精品戰略,促進文化發展提質增效。通過全面規劃與重點培育的相互作用,實現文化産業雙效統一,文化事業普惠基層,發揮文化在提升國民整體幸福指數中的巨大作用,對文化産業協調、科學、可持續發展,使其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具有重要意義。

  五是統籌兼顧,頂層設計更加完善。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需要特殊的政治智慧和文化策略。這種智慧和策略的集中體現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要有頂層設計。完善頂層設計需要充分考慮文化建設的各個層面,以統攬全局的意識和統籌兼顧的理念切實解決文化發展建設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規劃》不僅兼顧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又堅定以人為本、開放包容的發展理念;對文化産業既注重社會效益又發展經濟效益;對傳統文化既注重弘揚又堅持合理利用;既從全面小康的總目標倒推,厘清到相應時間節點上文化發展改革必須完成的任務,又從文化建設各領域最迫切、最關鍵的問題入手,明確解決的辦法和途徑,不斷完善文化發展的頂層設計。

  六是文化惠民,切實建成文化小康。《規劃》要求全面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這有利於推動政府公共服務資源分享,增加公共服務供給,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和資源分享,推動我國分享經濟發展的進程。《規劃》推出了一大批務實的工程項目,並進行了認真測算、論證和評估,不僅明確了實施主體、實施內容、實施規模,還有精確的資金保障,為新的文化發展觀的形成提供保障,也讓文化惠民、百姓的文化獲得感得到切實體現,為“十三五”時期末全面建成文化小康指引方向。

  (范周,中國傳媒大學經管學部學部長兼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文化部文化産業專家委員會主任;孫巍,中國傳媒大學經管學部碩士研究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