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臭水溝牽出臨潼兩條臭水河 群眾:誰來管管這裡

2017-04-05 11:31:25|來源:西安日報|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龐先生家門口的“臭水溝”垃圾成堆、臭味撲鼻。

  “別人家是推開窗戶看風景,我們小區是推開窗戶聞臭味。”家住臨潼區建業家園小區的龐先生向本報記者反映,“緊挨小區南邊有一條‘臭水溝’,臭氣熏天!尤其是到了冬天,水還冒著熱氣,從旁邊路過都熏得人眼睛睜不開。”

  現象:

  黃綠色的污水流進“臭水溝”

  4月2日,記者在龐先生的帶領下來到臨潼區建業家園小區。從位於小區南面的大秦建材批發市場走到最北面,在圍墻外面有一條蜿蜿蜒蜒的“臭水溝”,離著好遠就聞到一股難聞的氣味。

  記者看到,這條呈現出墨綠色的水溝自北向南有好幾百米,水溝兩側雜草叢生,水面上一灘一灘的垃圾漚成了黑色,不少地方還泛起了綠毛。記者翻過圍墻,看到在“臭水溝”的西岸堆積著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緊靠著水溝還有一條直徑一米多的排水管,裏面流出的黃綠色污水排到了“臭水溝”中,污水下面洇出一層一層的綠毛。

  “實在是太臭了!這條‘臭水溝’在這兒已經10多年了,從2007年我們搬到小區時就有,一直這麼臭。”龐先生告訴記者,他曾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過這個問題,但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向西走:

  宣傳板也擋不住臨河的臭味

  這條“臭水溝”到底源頭在哪兒?那條排污管又是排的什麼水?龐先生也説不清。於是,記者和龐先生一起,順著排污管的方向和水流方向尋找源頭。

  排污管的臟水是從水溝的西側流出,但因為管道過了大秦建材批發市場的圍墻就全部埋于地下,無法判斷具體方向,記者只好一路步行,朝西尋找。在距離建業家園以西幾百米的一條無名道路上,記者再次聞到了相似的味道。

  這是一個只能過一輛車的便橋。便橋的西側,能明顯看出曾經是一條河道,如今已經用水泥封住,形成了一條沒有水的水泥渠。便橋的東側,一個10多米長、高兩米左右的藍色宣傳板擋住了視線。宣傳板上寫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製作單位是姜寨社區黨支部。雖然宣傳板擋住了視線,但擋不住臭味。從縫隙中向西看,便橋東側隱藏在水泥渠底下的水又顯現出來。水流呈現出黃綠色,不到10米寬的水面南側是行者小區,北側是一個村子,河岸兩邊沒有護堤,亂七八糟的樹枝和生活垃圾堆在河道裏。周邊村民告訴記者,這就是臨河,便橋東側是去年新修的水泥渠。

  那龐先生居住的建業家園小區南面的“臭水溝”是不是就是從臨河流過來的呢?因為無法下到河道內一探究竟,因此不能確定。但臨河的臭水也讓人大跌眼鏡。“怪不得我們家那麼臭,南有‘臭水溝’,西還有一條‘臭臨河’。”龐先生苦笑道。

  臨河的水為什麼這麼臭?污染源又是哪兒呢?“這個就説不清了。”周邊村民説,“臨河現在好多河段都是暗河,在地下看不見,有沒有工業污染不知道,但沿河居住的人早就習慣了把生活污水直接排到河裏。”

  向南走:

  三里河的臭水也讓居民苦不堪言

  記者和龐先生又回到“臭水溝”,向南走繼續尋找源頭。循著“臭水溝”的方向,記者一路追蹤了幾百米,在人民北路附近又再次消失。這條“臭水溝”在人民北路附近的一條巷子裏進入地下,只看見幾名管道工人正在鋪設地下管道。“這是在修啥管道啊?”記者問。“人民路的污水管。”工人回答説。“這條水溝是污水溝嗎?”記者再問。工人回答説:“可能是吧,我們也不知道,只管幹活。”

  如果是生活污水,為什麼會暴露在地面這麼長一段?

  記者和龐先生不死心,再次驅車來到三里河,這是龐先生記憶中的另外一條“臭水溝”。在垃圾壓縮站的北面,又有了新發現。三里河(驪山段)河長公示牌就豎立在河邊,河水水流不大,只有兩三米寬,黃綠色的河水由南向北流淌。東岸修建了水泥河堤,還算乾淨整潔,西岸的土河堤上,每隔50米左右就有一個排污管,排污管底下淤積著一灘生活垃圾和臭水。附近的居民看見記者在拍照,主動走上來詢問:“你們管這條河不?這水臭得很。”記者問道:“這排污管的水就這樣直接排到河裏嗎?不用經過處理嗎?”面對記者的疑問,居民們也説不清:“一直都是這樣的,我也説不清處理了沒有,但是很臭。”

  群眾期待:

  能讓水清河清

  這條三里河是不是流經建業家園小區旁邊的那條“臭水溝”呢?記者試圖順著三里河驪山段由南向北追蹤。但行車不到10分鐘,三里河也被掩埋在地下,只看到一條條馬路和樓群。看來,想尋找到龐先生家門口的那條“臭水溝”源頭還真是不易。

  記者在地圖上尋找臨河和三里河的蹤跡,三里河在西泉鄉王莊村入渭河;臨河流經北行者鄉船王村入渭河。

  “臨潼的名字就源於這裡有一條臨河和潼河,但現在城區開發,臨河和潼河的好多河段都被掩埋在地下了,連我這個生在臨潼長在臨潼的‘土著’也説不清這一段一段的水都是什麼河了。”龐先生説,不管是哪條河,都期待能水清河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