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鐵今年首次調整運行圖 行車間隔再縮短

2017-04-05 08:59:09|來源:西安晚報|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昨日(4月4日),記者從西安地鐵運營分公司獲悉,4月5日起西安地鐵將正式啟用新的列車運行圖,新運行圖調整後,全天增加上線列車投入,進一步縮短行車間隔,線網整體運力將得到提升。

  據了解,為不斷提升運營服務品質,西安地鐵分別在2015年6次、2016年4次(累計10次)調整運行圖縮短行車間隔。自去年11月三號線開通試運營後,西安地鐵正式進入網絡化運營時代,單日最高客流達193.9萬人次。隨著近期天氣轉暖,地鐵客流持續攀升,為適應線網客流變化,經過運營分公司精心準備,西安地鐵調整運行圖的各項工作已經全部到位。

  一號線最短行車間隔由目前的4分16秒縮短至4分05秒,單向小時運力提升4%左右(單向每小時多運送約900名乘客)。

  二號線最短行車間隔由目前的2分58秒縮短至2分49秒,單向小時運力提升6%左右(單向每小時多運送約1700名乘客)。

  三號線開通以來,通過對客流數據分析和現場觀測,客流分佈嚴重不均,尤其是香湖灣至保稅區站區段客流超低,而香湖灣至魚化寨站區段客流量相對偏高。為提高大客流區域運輸能力,更加科學地調配三號線各區段運力資源,三號線(香湖灣至魚化寨站區段)最短行車間隔由目前的4分25秒縮短至4分,單向小時運力提升11%左右(單向每小時多運送約2100名乘客);三號線(香湖灣至保稅區站區段)最短行車間隔從目前的8分50秒調整至10分14秒,三號線將從現在僅高峰期採用大小交路模式運營調整至全天採用大小交路模式運營。

  三號線香湖灣站為小交路折返站不變,乘客可通過車站電視、列車電視、車門上方動態地圖、車廂內廣播提醒,車廂兩端滾動顯示屏信息,確認大小交路列車。

  西安地鐵首末班車發車時間將維持不變,運行圖調整後,將有效緩解高峰期線網客流壓力,乘客出行舒適度也將得到提升,更好滿足乘客出行需求。西安地鐵還將根據運行圖調整後的實際情況,不斷跟蹤分析線網客流情況,持續調整完善線網運營組織方案,讓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相關新聞

  4月2日西安地鐵客流再破紀錄

  單日客流達193.97萬人次

  4月2日西安地鐵客流再破紀錄,單日客流達193.97萬人次,一號線客運量54.07萬人次,二號線客運量89.94萬人次,三號線客運量49.96萬人次。

  4月2日上午,三爻站迎來了學生流、青龍寺站迎來了櫻花流、漢城路站迎來了換乘流,各車站及時採取了客流控制,並在車站安檢處、進出站通道、電梯處等關鍵位置臨時加人加崗進行安全防護和組織引導,加大安全提示宣傳力度,做好站臺乘客上下車安全工作,確保了大客流地鐵的安全、高效運營。

  自2016年9月西安地鐵開通互聯網購票服務以來,由於購票速度快、操作便捷,已成為市民最常用的購票方式。後衛寨站互聯網購票機日發售量達1200張左右,遠超傳統購票機日均500張左右的發售量,且在全國已開通互聯網購票機的城市地鐵排名前列。

  新聞連結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2016年統計分析報告發佈

  西安地鐵效率指數排名第二

  記者從西安地鐵運營分公司獲悉,日前,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發佈《城市軌道交通2016年度統計和分析報告》,根據2016年統計數據計算,西安地鐵效率指數排名第二。

  《報告》指出,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大陸地區共30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營線路總長度達4152.8公里。其中,地鐵3168.7公里,佔76.3%。

  效率指數的構成指標主要包括:負荷強度、客流密度、單位能耗和單位員工服務客運量。根據2016年統計數據計算,西安地鐵效率指數排名第二。

  2016年西安地鐵全年線網總客運量達到40815.75萬人次,線網日均客運量為111.52萬人次,同比2015年增長19.32%,其中一號線客運量為14857.9萬人次,日均客運量為40.60萬人次;二號線客運量24051.66萬人次,日均客運量為65.71萬人次;三號線客運量為1906.19萬人次。(本組稿件由記者高樂采寫)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