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五證齊全"房辦不了房産證 一查發現問題

2017-04-14 09:20:01|來源:西部網|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原標題:長安"五證齊全"房辦不了房産證 一查發現大問題

  “五證齊全”的現房,入住7年後卻被告知土地證有問題,西安市長安區嘉華新苑小區300多戶業主不禁問:相關職能部門究竟是如何層層把關的?房産證究竟還能不能辦下來?

  多年辦不下房産證

  區政府回復土地證“不符”

  “按説購買五證齊全的房子應該很放心了,但現在發現還是不省心!”4月13日,劉先生稱,2010年,他以按揭貸款方式,購買長安區嘉華街上的“嘉華新苑”現房,一年後去辦理房産證時,開發商卻以各種理由推脫。

  劉先生説,2016年,始終等不到開發商回復的業主們到職能部門詢問,得到的回復是該項目五證齊全,在相關手續、資料備齊後即可辦理房産證。但2016年8月,長安區政府的又一回復卻讓小區業主傻了眼,回復稱:開發商在辦理工程規劃許可、施工許可、商品房預售許可時提供的《國有土地使用證》(長安國用[2006]字第045號)與國土長安分局地籍檔案不符。

  “《國有土地使用證》應該是‘五證’中的第一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出問題了,後面的四個證是如何辦下來的?國土、規劃、建設、房管等部門又是怎麼通過審核的?”對於長安區政府的回復,嘉華新苑的業主郭女士提出了質疑,同時她也開始擔心自己的房産證究竟能不能辦下來。

  長安區曾召開專題會議

  確定國土部門負責核查

  長安區政府給業主的回復顯示,“嘉華新苑”項目由西安鑫茂源實業有限公司開發建設,位於長安區韋曲街道西環南路,佔地面積7570.4m,建設規模為39167m,兩棟高層建築。據了解,其中一棟樓中有19層被長安區三個職能部門團購。

  2016年7月25日,長安區召開專題會,確定由國土長安分局負責該項目土地證件核查,韋曲街辦負責該小區協調工作。待該項目産權登記資料齊備後,開發商將向長安區房管局提出産權登記申請。

  根據回復中提到的項目報建資料,記者梳理髮現,該項目從審核到驗收,11道程式涉及發改、國土、規劃、建設、房管、消防、人防、環保等多個部門。

  未辦土地出讓手續

  開發商曾被罰4萬元

  4月13日,記者輾轉拿到“嘉華新苑”前期審批資料。資料顯示,該項目土地原是長安區韋曲街道辦事處西韋村集體土地,2005年6月長安區國土資源局通過西韋村建設商貿樓項目的用地預審意見。後鑫茂源公司申請用地,長安區國有土地儲備供應中心、西安市國土資源局先後通過審批,2009年通過徵收收歸國有。

  資料顯示,2006年,市規劃局長安分局下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2009年,長安區建設局下發《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長安區房管局下發《商品房預售許可證》,至此該項目“五證”全了。

  2009年11月9日西安市國土資源局發出的一份《土地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西安鑫茂源實業有限公司審批非法佔地,被處罰款4.16萬元。第二天該公司就繳納了罰款。

  2010年11月15日的長安區區政府常務會議紀要顯示,對於目前已建成的國土長安分局土地儲備中心(鑫茂源)項目用地,由國土部門依法實施處罰後,方可開展土地出讓工作。這説明,當時“嘉華新苑”項目已建成,可土地出讓還未進行。區政府知曉相關部門違規審批,卻只處罰了開發商,並未問責相關部門責任人。

  未招拍挂 咋拿到的土地證?

  那麼開發商是如何拿到《國有土地使用證》呢?

  4月13日下午2時20分,西安市國土資源局長安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要在國有土地上開發並拿到《國有土地使用證》,必須經過招拍挂。但目前開發商提供的《國有土地使用證》與這塊土地的地籍檔案不符。

  既然沒有經過招拍挂,那麼開發商2006年拿到的《國有土地使用證》到底怎麼來的?誰讓不合法的土地證流出來?

  這位負責人沒有給出答案,只是稱有關部門已介入調查。

  審批把關問題 警方已介入調查

  既然《國有土地使用證》不合法,那麼房地産開發建設的多道關口,是如何審核把關呢?

  4月13日下午,西安市規劃局長安分局綜合科負責人表示,採訪需要西安市規劃局同意,但記者致電該局相關處室電話,一直處在無人接聽中。

  西安市長安區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並從該單位調取當時項目的審批資料,具體情況需要等警方調查結果出來後才能答覆。

  西安市長安區房管局黨政辦負責人,以負責此事的科室工作人員在外培訓為由婉拒採訪。

  4月13日晚7時,記者就此事致電西安鑫茂源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韓某的女兒,但手機一直無法接通。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