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中外記者探訪漢長安城遺址 未央宮中感受大漢雄風

2017-04-25 17:18:5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代紅玉):身臨漢長安城遺址,感受大漢雄風。4月24日下午,“見證陜西 追趕超越”——2017“CRI中外記者看陜西”採訪團來到位於西安市未央區的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漢長安城遺址,在採訪中感受千年帝都的雄偉氣魄。

  千年古城承載十個王朝興衰  見證漢文化形成盛世

  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毛新亮為CRI中外記者介紹漢長安城遺址相關情況(代紅玉 攝)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籍記者詳細記錄漢長安城遺址相關信息(代紅玉 攝)

  “西羅馬、東長安”,據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毛新亮介紹,與古羅馬城並世而立的漢長安城是2000年前世界城市建設史上規模最大、影響重大的都城,先後有西漢、新莽、東漢(獻帝)、隋等十個王朝在此建都,是漢民族和漢文化形成的中心。自西元前202年至西元9年的200多年間,這塊土地承載了中國第一個盛世王朝—西漢王朝,中華民族也因為這個偉大的王朝而融合形成一個共同的民族“漢族”,並最終發展成為以“漢文化”為主導、多民族文化融和發展的東方文化體系,影響至今,歷久不衰。

  漢長安城遺址是西安周、秦、漢、唐四大遺址中範圍最大、保存最完整、遺跡最豐富的都城遺址。這裡保存有歷經2200多年風雨仍然巍然屹立的漢朝城墻和外形完整、精心設計的直城門城市排水總管遺址、考古模擬展示的官署、少府遺址……大漢王朝的輝煌往昔從這些遺跡中“可見一斑”。

  CRI中外記者在西安市未央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採訪(代紅玉 攝)

  當地漢文化愛好者贈送外籍記者個人書法作品並留影(代紅玉 攝)

  “站在這片土地上,可以想像這裡千年前的輝煌,漢長安城遺址讓我看到的不僅是風景,還有中華民族的根。”來自印度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籍記者那丹不禁感嘆。

  建設“特區”  奏響大遺址保護新篇章

  外籍記者在漢長安城遺址合影留念(高崗 攝)

  為讓這座古老遺址光輝永續,自2007年起,國家文物局便對漢長安城遺址保護高度重視,提出了建設“特區”進行全面保護的提案。在各方努力之下,陜西正式啟動漢長安城特區建設。

  作為“特區”保護的積極建設者,西安市未央區按照“政區合一型”模式組建了特區管委會,以完整保護漢長安城遺址的遺跡本體、整體格局和歷史環境風貌為目標,在過去的五年,未央區搶抓“絲綢之路”聯合申遺重大機遇,成立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完成9個村1.5萬群眾搬遷;高標準建成未央宮遺址保護展示區,成功躋身世界文化遺産,翻開大遺址保護的嶄新一頁;全力推進《遺址保護總體規劃》修編,聘請20名國內頂尖專家組成諮詢和策劃團隊,舉辦遺址保護利用高峰論壇,建立兩級管理新體制;堅持文物保護與民生改善並重,實施直城門遺址博物館建設和護城河水系、漢代路網恢復工程。一系列措施的實施,使得漢長安城遺址保護走在了全市“五項重點工作”前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