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寶雞青銅器博物館 CRI外籍記者讀懂周秦文化

2017-04-28 15:37:4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夢凡):4月27日,“見證陜西 追趕超越”——2017“CRI中外記者看陜西”採訪團,走進周秦文明的發祥地——陜西寶雞,探訪我國最大也是唯一的青銅器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館。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講解員正在為外籍記者們介紹藏品。(代紅玉 攝)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是目前全國最大的以收藏、研究和展示青銅文化為主的博物院。館藏文物475314件(其中古錢幣46.3萬件)。館藏有何尊、折觥、厲王胡簋、墻盤、秦公镈、衛鼎等一千多件珍貴的青銅器,展示了周族興起、古公遷岐、武王滅周、分封諸侯、周公禮制等一系列重大史實,生動再現了周秦王朝的各個歷史側面,堪稱為一部不朽的青銅史書。

  來自斯瓦西裏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籍記者格洛麗亞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館拍照留念。(代紅玉 攝)

銘文“中國”二字(熊瑛 攝)

鎮館之寶“何尊”(熊瑛 攝)

  中外記者們在參觀鎮館之寶“何尊”時不禁發出感嘆。“我無法想像中國古代的人是怎麼造出這些器皿的,我看到後,感覺很震撼。”來自印度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籍記者那丹説。“何尊”是我國西周早期一名何姓貴族所作的祭器,是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國家一級文物。尊內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銘文,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記述了成王繼承武王遺志,營建東都成周之事。

  參觀接近尾聲時,來自日本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籍記者梅田謙,接受採訪表示:“之前我對周朝的印象,大都是來源於《封神演義》故事中所描述的,能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館,近距離的親身體驗中國禮儀之邦的文化起源,還是頭一次,我覺得很滿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