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這21項重大改革事項由陜西省級領導領銜推進

2017-05-04 08:42:12|來源:陜西傳媒網|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體部署。陜西作為西部省份,要大踏步趕上時代發展步伐,走在西部開發前列,根本出路在於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12月,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陜西省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各項改革的意見》,吹響了陜西省全面深化改革的衝鋒號。3年多過去了,陜西全面深化改革都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下一步將著重推進哪些改革?在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前夕,記者專訪了省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

  歷時三年

  搭建起改革主體框架

  “如果説2014年是深改元年,那麼2015年就是深改的關鍵之年,2016則是深改攻堅之年”,該負責人表示,“經過這三年‘夯基壘臺、立柱架梁’,我們把改革的主體框架基本搭建起來。”

  2014年1月,省委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由省委書記擔任,下設政府機構職能和事業單位改革、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農村改革、民主法制領域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民生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等9個專項小組,組長均由省委常委擔任。專項小組的設置,既與中央相呼應,又立足省情,覆蓋了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全省13市(區)也成立改革領導小組,建立健全黨委領導下的抓改革工作機制。

  省委始終堅持向黨中央看齊,緊跟中央步伐,統籌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改革任務,先後召開了24次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145項重大改革方案。國企、科技、生態文明、農村、文化、司法、黨的建設等一批基礎性、引領性重大改革方案相繼出臺,基本實現了中央提出的改革頭三年“夯基壘臺、立柱架梁、搭建改革主體框架”的戰略目標,為實現追趕超越注入了強大動力。

  2014年

  下好簡政放權“先手棋”

  2014年,陜西省委深改組確定的149個子項改革任務和著力推進的23項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省級有關部門共出臺180多項改革成果。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先行發力,徹底取消了372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

  統籌推進黨政群機構改革,省級精簡內設機構76個,核減編制955名。

  在全國率先啟動公車改革,省級機關取消2048輛,接近公車總數的2/3,節支率達9.52%。

  啟動大國資體系改革,推進政府全部經營性資産劃入國資委統一管理。

  社會民生領域出臺《促進農村居民收入倍增規劃》;推行校長教師輪崗等改革;在1市10縣開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等。

  全面加強從嚴管黨治黨,重點開展超職數配備幹部、黨政領導幹部兼職等。

  2015年

  多項改革成果入選中央創新案例

  2015年,陜西省委深改組確定的37項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各部門承擔的190項改革任務形成改革成果230多項。

  其中,西鹹新區創新城市發展模式、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等國家級試點紮實推進,省直管縣、財政涉農資金整合等省級改革試點大膽探索。鼓勵和支持各市(區)縣聚焦群眾關心的難點熱點,開展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改革試點。興平市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延安醫療集團、隴縣“十小警務”、漢中“民情直通車”等4項改革創新成果,入選中央改革辦30個便民利民微創新改革案例,得到中央領導和有關部委的肯定推廣。

  此外,鎮村綜合改革全面完成,撤並鄉鎮204個、行政村9801個,鎮村服務群眾的水準得到有效提升。全部公開52個省級部門的4394項權責清單,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等。

  2016年

  “三項機制”激勵幹部幹事創業積極性

  2016年確定的198項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形成各類改革成果200多項。

  出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 5”政策體系。系統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深化電力體制改革,降低企業用電、用氣等成本。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獲批,陜西站在新一輪對外開放前沿。

  出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管理辦法》等“1 N”系列文件。深入開展治污降霾、水污染防治、污染物總量減排等五大行動。

  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面實行13年免學費教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成醫療聯合體和醫療集團52個,涵蓋二三級醫院600余家、基層機構1000余家,縣鎮一體化改革覆蓋90%的縣級醫院和50%的鎮衛生院。全面推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新農合與城鎮居民基本醫保政策實現統一。

  發揮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率先在全國實現所有設區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權,全年批准設區的市地方性法規13部。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穩妥推進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改革,增強黨的群團工作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

  全面推進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司法體制改革,新型司法管理體制和權力運行機制初步確立。建立省法官、檢察官遴選(懲戒)委員會,完成員額法官遴選3002人、檢察官2213人。

  按照總書記“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建立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給幹事創業者撐腰、為改革創新者鬆綁。全省共鼓勵激勵幹部1122人,容錯糾錯156人,能下調整489人,有效激發了各級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

  創新反腐倡廉制度,陜西省紀委派駐機構實現對91家省級機關單位監督全覆蓋。發揮巡視利劍作用,先後實施13輪巡視,涉及244個地區和單位,實現巡視“全覆蓋”目標。

  2017年

  要推進一批增進群眾獲得感的改革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關鍵一年,也是夯實改革責任、抓落實推進的一年。該負責人表示,要加快中央已部署改革和陜西省自主改革落地,推進一批促進市場公平、增進群眾獲得感的改革,最大限度釋放追趕超越的內在潛能。

  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再取消下放調整一批“含金量”高的審批事項,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加快全省“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推行受審分離、統一受理、集中辦理等高效審批模式,讓群眾辦事不再跑斷腿。

  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加大現有減稅降費力度;創新投融資體制;深化市場體系改革。

  全力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探索建立“一口受理”“多證合一、多項聯辦”的並聯審批工作機制,加快建設電子口岸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創新通關監管服務模式。複製推廣上海等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實行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擴大外資開放領域。加強自貿試驗區管理,推進各片區服務大廳整合提升。

  完善新型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打破行政壁壘,理順西鹹新區管理體制,大力推進“大西安”建設;推廣榆林市、富平縣“多規合一”試點經驗,深化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及小城市培育試點;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細化和落實“人地錢掛鉤”政策,著力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繼續深化農村改革。全面實施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權有償退出、經營權抵押貸款和農民住房財産權抵押貸款試點;探索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積極開展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試點和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試點;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積極探索金融扶貧、旅遊扶貧、資産收益扶貧等新模式,健全貧困退出機制。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全面實施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改革。積極推進以關中為重點的大氣污染聯防聯治,構建“大西安”和關中各市聯動一體的應急響應體系。深入踐行柔性治水理念,開展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系統試點,全面推行“河長制”。

  深化教育衛生文化等民生領域改革。改革高中、高職考試招生制度,擴大普通高校辦學自主權,推進民辦教育“營利性、非營利性”分類改革,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發揮國家綜合醫改、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作用,深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衛生政府投入、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和綜合監管等方面的政策制度。完善最低工資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相適應的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全面放開養老服務,推進“互聯網殘疾人”康復服務平臺建設。

  環保當先

  重中之重的21項改革事項

  今年陜西省委確定21項標誌性、基礎性改革,實行重大改革事項省級領導領銜推進制度,就是把責任定在省級領導的肩上,以上率下、傳導壓力。

  推進以關中為重點的大氣污染聯防聯治,構建“大西安”和關中各市聯動一體的應急響應體系;

  推進陜西省以下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

  理順西鹹新區管理體制機制;

  制定十三屆陜西省委巡視工作規劃;

  制定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

  制定加強民主監督的實施意見;

  建立辦案品質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機制;

  貫徹落實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辦法;

  加快全省“互聯網 政務服務”體系建設;

  抓好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試點;

  加快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

  建立重大決策出臺前政府向本級人大報告制度;

  抓好國家知識産權投融資試點和國家專利保險示範市建設;

  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

  深化公安執法規範化建設;

  全面實施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

  深入推進國企改革“六項試點”;

  全力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

  健全政協民主監督和黨政決策部署的銜接機制;

  深化執行體制改革;

  全面完成公益訴訟試點。(記者 杜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