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垃圾分類 打響長安區“綠色革命”

2017-05-08 09:57:0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垃圾分類可謂“世上最難做的簡單工作”,説起來簡單,習慣卻很難改變。而長安區通過制定《長安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按照“一年試點啟動、兩年面上推開、三年全面見效”的工作思路,以黃良、王曲和環山路沿線8個街道及主幹道、河流、旅遊景點周邊的行政村為重點,全域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的試點與推廣工作,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推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改變了農村在人們腦中“污水橫流、垃圾遍地”的刻板印象,打響了長安區一場“綠色革命”。

  漫步在長安區的鄉村,乾淨整潔的村道,錯落有致的村舍房屋,還有家家戶戶房門前的雙格垃圾桶,正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這是用於垃圾分類的垃圾桶,一格投放可堆肥(易腐爛)垃圾,一格投放不可堆肥(不可腐爛)垃圾。

  “會爛”和“不會爛”分類處理 簡單易記接地氣

  “凡是能爛別扔掉,放入綠桶造肥料。”子午街道北豆角村的村民們原來根本沒聽説過垃圾分類,現在,卻把垃圾分類的原則記得很清楚:“分類歌簡單又上口,會爛不會爛一聽就懂接地氣,很容易就記住了!”

  過去農村生活垃圾亂丟亂扔,“污水靠雨衝,垃圾靠風刮”現象普遍。今年3月以來,長安區在農村推廣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從家庭開始分類,注重源頭管理。

  輕巧玲瓏的小小垃圾桶,是這場“綠色革命”的最好見證。在北豆角村,家家戶戶門口隨處可見雙格垃圾桶。按照好懂易記、操作簡便易行分類原則,長安區將農村生活垃圾分為“會爛”和“不會爛”兩大類:剩菜剩飯、菜根菜葉、果殼瓜皮、過期零食等及其他一些可腐爛的垃圾收集後,將經過陽光堆肥房“變身”化肥;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好賣垃圾)及其他不會爛的垃圾(不好賣垃圾)則運到中轉站,進行統一處理。

  “兩次四分法”實現源頭突破 實施效果有保障

  生活習慣的改變不在一朝一夕,村民一時半會分不好類怎麼辦?

  長安區通過“兩次四分法”,既解決農戶一次分類不到位的問題,又減少需填埋垃圾總量,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農戶按照會爛不會爛的分類標準對生活垃圾進行初分;保潔員(分揀員)利用密閉式小型機動三輪車,每天上門對各戶投放于分類垃圾桶中的垃圾進行二次分揀收集,糾正農戶分類中的錯誤,並將會爛垃圾投入堆肥間堆肥;將可回收垃圾(好賣垃圾)在村可回收垃圾收集處暫存,出售給物資回收部門,回收費用歸保潔員所有;將其他垃圾(不好賣垃圾)投入附近的密閉式垃圾集裝箱,按照“戶集、村收、街轉運、區處理”的模式進行無害化處理。

  長安區增加了人力物力,按照每個行政村1-2個密閉式小型機動三輪車的標準進行配備,用於清理會爛垃圾。在子午街道王莊村,國際在線陜西頻道看到保潔員正推著手推車將垃圾進行二次分類。“剛開始村民分得不細緻,我們發現了就上門給講解,現在經過一個月多的反復練習,90%的村民都基本分類到位。”保潔員閆翠花指著記錄冊説:“全村219戶,我們一天兩次收集記錄,今天只有13家分得不合格。”

  為了鼓勵村民將垃圾分類持之以恒堅持到底,子午街道每月評選出分類標兵,將村民名字貼上村委會的光榮榜,併發放香皂、洗衣粉等生活物品獎勵,還在學校實行“小手拉大手”活動,每月對垃圾分類做得好的學生獎勵新書包,大大激勵了村民的自覺性和參與度。

  垃圾分類不僅是光榮的責任,也是必須履行的義務。家家戶戶門口都張貼著“承諾書”,文明墻上貼著宣傳畫,都時刻提醒村民要從源頭上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

  陽光堆肥房變廢為寶 各項制度保長效

  按照“多村聯建為主、一村一建為輔”的原則,長安區規劃建設乙太陽能和生物菌劑有氧發酵模式進行處置的陽光堆肥房。

  在北豆角村不遠處,國際在線陜西頻道看到“11+1”模式的陽光堆肥房正在封頂,即將投入使用。“11+1是指11個可降解垃圾房配1個不可降解垃圾房,在堆肥前再次進行分揀,確保堆肥效果好。”工作人員馬超告説,“這座建成後的陽光堆肥房可服務周邊1萬人口,每20方可腐爛垃圾能降解成3方左右有機肥料,減量率達到80%以上,5月中旬將投入運行。”

  根據規劃,長安區將依照3萬人以下的街道2-4座,3萬人以上的街道4-6座的標準建設堆肥房,在選址上優先考慮距離村莊遠近適中的坡、坎荒地或未利用地,便於進出料運輸,並考慮與現有的環衛基礎設施鄰近。同時,對垃圾處理中心、廢品收購站點、偏遠山區的生活垃圾處理等收運處理體系的建立健全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做好農村垃圾分類是一項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工作。目前,長安區已做好了三年工作計劃,先期試點、逐步推廣,到2019年,確保轄區80%以上行政村實行垃圾分類。並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全區上下合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工作。“污水靠雨衝,垃圾靠風刮” 的農村垃圾亂堆亂放的現象將不再重現,取而代之的垃圾分類“綠色革命”讓長安區的“綠富美”更加名副其實。(供稿 長安區網信辦 馬斌雨 編輯 王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