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禮讓遇“尷尬” 行人也應文明過馬路

2017-05-23 10:23:15|來源:西安晚報|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最近一段時間,“車讓人”成了西安市民關注的熱點話題,很多人也切身感受到了變化,不少司機已經有了斑馬線前禮讓行人的意識。昨日,記者走上街頭隨機採訪,有市民為身邊的文明司機點讚,也有市民提出還存在著一些“禮讓中的尷尬”。

  計程車禮讓行人

  乘客為的哥點讚

  “‘效果確實不錯,司機一個小小的舉動,讓人感到很溫暖。”市民許先生説,5月20日上午10時30分,他乘坐計程車從南三環由南向北經過唐延路返回楓葉新都市小區,車行至人壽保險大廈南邊時,車輛突然停了下來,許先生詢問司機怎麼了,司機説有人要過斑馬線。許先生這才注意到斑馬線兩頭各有一位行人,他們看到車停下,很快通過了斑馬線。“這是我們的職業道德,車讓人是應該的。”當時司機説的這句話也讓許先生印象深刻。

  許先生説,那天的情況特殊,前後都沒有車,也只有兩名行人。在沒有交警、沒有信號燈的情況下,計程車司機能夠堅持自律,這樣的行為值得讚揚。“沒有人監督,照樣讓行人先通過,這位司機好樣的!”許先生説,當時他乘坐的計程車車牌號為陜AT8879,雖然不知道這位司機叫什麼名字,但他的舉動讓人感到溫暖,給他點讚。

  “車讓人”需要司機

  和行人一起行動

  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可以看到不少“車讓人”的提示語,提醒機動車駕駛員路過斑馬線時減慢車速,禮讓行人。記者走訪中了解到,大部分車主都贊同“車讓人”,但實際操作中,“車讓人”遇到的一些問題,令不少司機感到困惑。

  “‘車讓人’在實際操作時有難度。”私家車車主劉先生説,通過這些天開車的經歷,他發現不少司機有禮讓意識。但是,有的行人亂穿馬路。如果是一兩個人,讓就讓了,問題是讓一個,會有一連串的人搶上來。“‘車讓人’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行人闖紅燈,不僅耽誤時間,還影響後車。”劉先生説,上週五下午5時許,當時是下班高峰期,西梢門十字人多車多,過馬路的行人一撥接一撥,還有不少行人闖紅燈,導致前後車輛排長隊,他用了4個燈時才將車輛掉頭。“車讓人的同時,行人也要遵章守法走斑馬線,否則就會出現堵車的情況。”劉先生説。

  “ ‘車讓人’需要司機和行人一起行動起來。”張女士説,她不開車,但每天接孩子放學時發現,體育學院門口一到下班高峰期經常堵車。她説,學校門口有斑馬線,然而市民過馬路時慢慢悠悠,對斑馬線視若無睹,像是在散步,還有的行人一邊過馬路一邊玩手機,也會導致堵車的現象。“附近就是省人民醫院,這條路車比較多,要是我看到有車輛給我讓行,我都是快速通過,一路小跑過馬路,避免車輛排隊。”張女士説,在斑馬線前,既考驗駕駛員的法律意識和“車德”,同樣也考驗行人的安全意識和道德,司機在斑馬線前禮讓行人無可非議,也是必須做到的,然而行人過馬路也應該遵章守法,文明過馬路,不隨意穿行。(記者 劉曉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