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遺址保護條例擬定 發現文物藏匿不報最高罰5萬

2017-05-24 10:04:47|來源:西安晚報|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昨日(5月23日),《陜西省石峁遺址保護條例(草案修改稿)》提交陜西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審議。

  石峁遺址是近年來我國的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對進一步研究中華文明的起源,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義。

  草案修改稿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石峁遺址的義務,對破壞遺址的行為有權勸阻、舉報。從事考古發掘的單位,應當經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批准。考古發掘的文物,應該登記造冊、妥善保管。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私自發掘。

  草案修改稿明確,石峁遺址保護範圍內禁止下列行為:未經批准擅自新建、改建、擴建建築物、構築物,擅自進行爆破、鑽探、挖掘等作業,違反此規定造成嚴重後果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發現文物後藏匿不報或者拒不上交的可處5000元~50000元罰款;採砂、採石、取土可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開荒、放牧、圈建墳地、深翻耕地、種植危害遺址文物安全的植物的,可處200元~1000元的罰款。

  在建設控制地帶內禁止開山採石、取土等破壞山體環境的行為,禁止建設歪曲遺址歷史的各類人造景觀、景點等,違反者可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

  進行建設工程的,建築佈局和形式應當與遺址環境風貌相協調,建築高度不得超過9米。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移動或者損壞保護標誌和界樁。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給予補償。石峁遺址保護範圍內禁止新批宅基地。

  草案修改稿規定,榆林市、神木市政府可以依託石峁遺址依法建立石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石峁遺址博物館等,科學合理地展示遺址背景環境、遺址及其所屬文物,形成具有科研、教育、遊憩、保護、收藏、交流、宣傳等功能的公共空間。建設應當堅持保護為主、傳播文化、促進民生的原則。

  石峁遺址的展示利用,應當堅持最小干預和科學利用,防止和減少對遺址及歷史風貌、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和影響。鼓勵當地居民從事與石峁遺址有關的旅遊服務、文博創意産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