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建設”+“産業升級” 灞橋區展現西安東大門特色

2017-06-07 12:40:1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楊舒曼):6月6日,2017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第21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在西安召開第4日。作為古代絲綢之路東方起點的重要驛站,西安向東發展格局中的核心板塊,灞橋區近年來的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新臺階。國際在線陜西頻道今日專訪了灞橋區經貿局局長鄭芝芳,暢談“建設宜居灞橋 打造最美城區”的目標與發展。

  圍繞一山一垣三水  生態建設結合産業結構調整

  “八水繞長安 灞橋居其三”,浐、灞、渭三河穿境而過,灞橋區森林覆蓋率達45.7%。灞橋生態濕地公園、洪慶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為西安周圍遊客提供週末好去處。鄭芝芳介紹道,灞橋區因橋得名,古灞橋比趙州橋還早20年。區內各級各類文物遺存300多處,包括薄太后南陵、漢文帝霸陵等。當代著名作家陳忠實先生的老家就在位於灞橋區白鹿原萬畝櫻桃園的山腳下。今年5月開幕的生態旅遊項目“白鹿倉”以展現明國時期的關中文化,僅清明節三天遊客已突破100萬。

  灞橋區實施板塊經濟帶動工程,在著力打造東三環、長樂東路、浐灞河流域經濟發展帶的同時,重點推動紡織城片區、洪慶組團、紅旗南部、洪慶山、白鹿原五大板塊經濟建設。同時,全力支持浐灞生態區、國際港務區建設、著力實現區域規劃、基礎設施、産業發展的無縫對接,構建各版塊多極支撐、競相發展的局面。

  “截止目前西洽會期間,灞橋區已完成20多個項目洽談,共引進投資額265億。”鄭芝芳表示。而在“一五期間”號稱“小香港”的棉紡基地隨著老紡織企業的升級搬遷,在積極地進行片區改造、項目建設、産業升級,力圖打造老城區宜居宜業的新形象。

  打造新型商業綜合體  展現西安東大門

  由於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逐年增大,灞橋區各方面的綜合配套功能不斷提升。教育、醫療、文化、商業領域的配套設施日趨完善。依託6000年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灞橋區對原有廠房等建築群落進行升級改造,引進文化藝術等相關聯企業。以西北一印為依託的半坡國際藝術區,匯聚和吸納源源不斷的文化創意人才,在灞橋區良好文化積澱的基礎上發展和傳承現代文化,成為西安市東部地區獨具特色的文化産業亮點和新標杆。

  在商圈建設方面,灞橋區以堡子村商圈和新市商圈為重點,引進高端服務業、現代商貿業、互聯網金融等,引導餐飲、文化、電子商務、娛樂休閒等業態佈局,不斷打造特色商業街區,引發消費亮點,輻射和吸引周邊消費。“我們要為居民們提供良好的社會功能配套設施建設,給他們提供一個舒適的消費服務、文化旅遊環境。”鄭芝芳説。

  在積極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框架內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陜西自貿區西安核心區等歷史機遇下,灞橋區正在為建設生態優美、生活幸福的宜居灞橋奮力拼搏,譜寫新的歷史篇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