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區一中學污水直排 記者採訪環保局兩次被拒

2017-06-30 08:45:18|來源:三秦都市報|編輯:王菲|責編:董健雄

  原標題:記者採訪環保局兩次被拒  校方:目前污水直排沒有其他辦法解決

  6月13日,三秦都市報刊發《鄠邑區一中學污水直排》的報道次日,西安市鄠邑區西坡村一村民致電三秦都市報記者稱,陜西實驗中學這幾天仍在直排生活污水,臭氣依然熏天。記者再次來到鄠邑區環保局,之前拒絕記者採訪的該局辦公室主任,又以同樣的理由拒絕了記者採訪。而學校表示,目前污水直排是因為沒有其他辦法。

  進展:中學仍在直排污水

  記者接村民來電後,隨即致電西安市鄠邑區教育局四城聯創辦楊主任,楊主任回復表示,他們已經打報告給區政府,把實驗中學納入到全區的污水處理系統。學校目前採取的雇拉糞車將污水拉走灌溉農田的措施,有記錄。對於記者提出的“既然污水被拉走,為何至今還在一直排污”的問題,楊主任表示自己此前外出,6月11日才上班,不清楚之前的事。隨後,鄠邑區教育局給記者發來8張圖片,以佐證“學校雇拉糞車將污水拉走”的説辭。其中4張是拉糞車的照片,一份協議書上寫到:從即日起,甲方將校園生活污水由乙方用罐車拉出學校,由乙方澆灌農村果園(新興村五隊贠建戶),按車計費,校內拉水澆樹,每車20元,校外每車50元,車滿為止。落款是2017年4月5日。該協議書空白處留有一個電話,記者撥通該電話,結果被告知不是乙方本人,也不清楚協議書上説的事。

  校方:目前沒更好辦法解決

  6月15日,記者再次撥打陜西實驗中學主管部門鄠邑區教育局的電話,該局辦公室主任稱此事要找楊主任。記者撥打楊主任電話,楊主任又讓記者找辦公室。當天下午,教育局辦公室主任回復記者説,他們主管領導讓轉告:協議上的電話是乙方的,只是寫的潦草,有筆誤,把9寫成了4,所以電話核實情況産生偏差。

  6月20日,記者再次來到陜西實驗中學,該校黨委鄭書記説:6月14日,市政公司來勘察過,我們也很關心如何解決,市政公司負責人也沒給我們説解決方案,只説這是區委區政府的事情,學校只要把書教好就行了。學校現要求師生節約用水,之前每天生活污水有28噸左右,現在有20噸左右。大部分澆灌了校園裏的花草樹木,很少一部分讓村民拉到外面了。”鄭書記帶記者來到該校內的操場説,現在的生活污水被排放到操場最西邊一片佔地約10畝的果樹林裏。當記者問及“實質沒有改變,只是從廢棄操場直排到了新操場”時,鄭書記回復,由於離村子遠,夜間澆灌,不會再影響村民生活,學校現在也沒有別的辦法。

  環保局:沒介紹信不接受採訪

  學校的生活污水能否直排,對環境有何危害?記者向陜西省水利部門一專業人士求教,對方表示,學校的生活污水須經處理後方能排放,直排違規,具體危害可諮詢環保部門。

  記者再次來到了鄠邑區環保局,之前拒絕記者採訪的該局辦公室主任,又以同樣的理由拒絕了記者採訪,並表示,“這是業務科室的事,我這沒辦法。你有咱市局的介紹信麼?市局有規定,接受採訪要通過市局。”記者隨後又來到鄠邑區政府辦公室,一位自稱“我是拿事的”張姓負責人説:“就按教育局的答覆走,誰家的問題誰家整改,該報道報道。”記者隨後多次致電西安市環保局,電話均佔線或無人接聽。(本報記者 蔣瑩 楊琪)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