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廠為鄰污染後遺症:8年環保抗爭 最怕污染反彈

2017-07-03 10:22:18|來源:三秦都市報|編輯:王菲|責編:董健雄

  原標題:與廠為鄰的污染後遺症

     

  治超治污一月後,路邊電桿上依然殘存粉煤灰痕跡

     

  村民常友民蒐集了許多圍繞村莊周邊的污染證據

  

  蒲城電廠粉煤灰專線邊依然能看到殘留遺跡

  核心提示

  西北電力巨頭——陜西華電蒲城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蒲城電廠”)1997年點火發電以來,伴隨電力能源而至的環境污染一直為外界所詬病。該企業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配套設備的升級改造,節能減排,噪音、尾氣、粉塵排放目前也已達標,但作為原料及其廢棄物的粉煤灰公路運輸造成的沿路拋撒和飛揚,依舊是企業10年來無法彌補的“短板”,在制約其發展的同時,更成為周邊群眾深惡痛絕的後遺症。

  8年環保抗爭

  一週前,因肺病住院的肖義招(音)被兒女從醫院接回家後,恐慌和迷惘在白起寺村再次瀰漫開來。此前不久,肖義招的老伴因肺癌去世。“最近這幾年村子裏7個老人患上了嚴重的肺病,現在還有5個正在住院。醫院找不到好的治療法子,經濟上又撐不住,就把病人拉回來,在家等死。”

  雖然村民沒有實質性的證據證明肺病與環境污染的直接因果關係,但他們還是手指著村西北方向的蒲城電廠與村東南的煤灰填埋場堅定地認為,“村子被夾在它們中間,咋能説沒有關係?廠子沒建起來之前,村裏的空氣還是挺好的,哪像現在,一刮大風就煤灰飛揚,冬春季村裏人就愛患上咳嗽病。”

  6月28日傍晚,割滿一車豬草的村民常友民並沒有著急回家,他開著自己的三輪摩托車,在粉煤灰專線及廠區、填埋場等幾個“重要污染點”周邊巡查。這位60歲的老農隨身攜帶著舉報污染的書面材料。

  常友民解開內衣口袋紐扣,摸出一枚U盤,用嚴肅而決絕的口吻強調,“我這裡可是有實打實的證據,有照片,有錄影,都能説明電廠和煤灰填埋場和緊挨的幾個場子,都是有污染的。”

  多年與廠為鄰的污染受害經歷,讓常友民和周邊村民對脫硫脫硝、降塵除霾的重要性有了越來越深刻的認識,無奈的抗爭把他們逼成了防污的內行。

  “每到收包谷的時候我就來氣。好不容易請到地頭的收割機就是不進地,人家説太臟了,一開始作業,葉片子上的粉煤灰就飛起來,司機連前進方向都看不清。”

  促使常友民怒懟污染的直接原因是,“前些年每次下地,都能看到滿眼都是塑膠袋,都是從電廠倒在村外的生活垃圾堆上飛過來的。”

  從那時起,他就和電廠“杠”了起來:請來攝像師拍攝出入電廠煤、灰車的沿路拋撒,及飛馳過後的滾滾飛塵;莊稼葉片上粘附的煤粉;流經村邊排水渠裏的黑色淤泥。“有七八年前的,也有四五年前的,還有現在的。有些照片是我親自用手機拍的。”

  “最後電廠把生活垃圾推到了溝底,但是並沒有用黃土覆蓋,不過再也沒有塑膠袋飄出來了。”初戰告捷讓常友民頗有成就感,他指著村外東南依然搖頭稱,煤渣粉碎廠的機器轟鳴如重錘入心,“粉煤灰堆放場外的一處露天垃圾場被我反映多次了,咋就沒人管?”

  隨手一摸都是黑

  蒲城電廠位於渭南市蒲城縣城東約20公里處的孫鎮和原東陳鎮之間。1989年開工建設,1997年9月17日投入使用。應運而生的儲煤場、脫硫石膏堆放場、灰渣粉碎場、粉煤灰堆放場、填埋場等上下線衍生企業,在白起寺村外相繼建成投入運轉。

  “煤場卸車、攪拌、裝車會形成揚塵;火電生産的排出物——粉煤灰是水泥製造等建築原材料之一。夏季生産旺季會因暢銷而外運,冬季建築行業停産後,滯銷的粉煤灰就會臨時露天儲備到村外的堆放場和填埋場。”當地一位熟知粉煤灰經營的老闆告訴記者,銷售旺季和冬季,每天進出電廠和粉煤灰堆放場的大卡車可高達三四百輛。

  “前兩年村裏一戶人家給兒子訂婚,正在開席,忽然從堆放粉煤灰的溝底刮過一陣風。人家女方一看黑壓壓地,馬上把女娃一拉,説什麼也不把女兒嫁給白起寺村了。”村婦李自蘭回憶道,以前做務棉花,每次收工時全身都是黑,原本白色的棉絨也是灰黑色,從此這項種植項目在村內絕跡。“以前車多的時候,地裏莊稼的葉子落滿了煤粉、煤灰。麥穗成熟後,看著更明顯。”村民向記者反映,粉煤灰落在莊稼地裏容易形成土壤板結,葉片的光合作用也受影響,特別是授粉季節,粘附在花穗上影響授粉,自然導致莊稼産量減少、品質下降。“我們村的小麥、包谷産量總要比其他村子的減産三分之一以上。”

  “同樣是種蘋果、梨,咱村的果子皮色就不贏人,味道也和其他地方的比不成,許多果農都把蘋果樹給砍了。還有人想搞大棚菜,結果兩天時間發現塑膠棚上落滿了煤塵,太陽光照不進去,大棚溫度升不起來,也就放棄了。”

  相比粉煤灰場邊的白起寺村,孫鎮街道的住戶受害更嚴重。“在這生活就穿不成淺色的衣服,特別是白顏色的,夏天早上穿,下午衣領就是一圈黑。”

  在記者今年三月份採訪時,一位街邊女店員用衛生紙在臉上搓了搓,然後向記者展示:你看這黑的,就跟沒洗臉一樣;用衛生紙在鼻孔裏轉兩圈,拿出來也是黑的。在這位店員提示下,記者隨手摸了一把路邊的樹榦,松手後發現手掌黑乎乎一片。

  街邊超市的服務員抱怨污染無孔不入,雖然門口挂著門簾做遮擋,外面飛揚的煤塵還是破簾而入。“距離門口兩米的貨架上早晚都是黑的。給顧客遞貨的時候,都要先拿抹布擦一遍。抹布還不能太潮濕,否則一擦就是滿面黑。”

  過不了的治污門檻

  “我樓上、樓下三層十幾間房,就是租不出去。房客住兩天就要求退房,説晚上剛搞完的衛生,早上一看,被子、桌子、地上還是一層煤灰。”孫鎮街上的一位老婦人向記者抱怨:街道每天由保潔員打掃兩次,自己還要加掃一次,但是門前還是鋪滿了煤塵。煤塵污染把店面的生意搞砸了。

  一位裝運煤灰的大貨車司機告訴記者:“超載是運輸的潛規則,不超載就沒法賺錢。如果被攔住他們一般不卸貨,只要求罰款,最多兩千最少也需要幾百元。哪個司機不想跑快點多拉兩趟煤。車輛在行駛過程中一點不拋撒是不可能的。”

  蒲城電廠每天需要燃煤一到兩萬噸,除了通過火車專線由陜北運來之外,還要通過汽車從蒲城周邊的澄城縣、白水、韓城等渭南當地煤礦,走公路輸送而來。

  陜北煤佔比60—80%,本地煤佔比30—40%。每輛大卡車載重30噸左右,電廠每天需要150車左右的煤才能保證生産所需。

  蒲城電廠科技環保部負責人接受三秦都市報記者受訪時解釋道:陜北的優質煤熱值高,但燃燒後的雜質少,容易結焦板結,形成爐膛燃煤坍塌熄火;本地貧煤熱值低、煤渣多,但易形成火堆支撐,有利於燃煤充分燃燒,且杜絕了燃燒麵的坍塌熄火現象。即按照燃爐設計要求,燃煤以貧煤為主,所以使用陜北煤炭時,必須用本地煤在燃燒時做骨架。

  被群眾不斷投訴的粉煤灰專線,位於公司東側兩公里處,長約兩公里。今年三月,記者在粉煤灰專線看到,不時有清潔工將路中央的拋撒物清理到路邊或是水渠裏,路邊的煤塵已經形成高約30釐米的黑色堆積帶。

  蒲城縣環保局在去年11月和今年3月2日的責令整改通知書均顯示:在現場檢查蒲城電廠周邊環境時發現,該公司負責粉煤灰專線清掃和保潔工作,有少量運灰車輛通行,均加蓋了篷布,少量拋撒灰塵,清掃在路邊,但未及時清理,容易導致二次揚塵。

  蒲城電廠先後引進了全自動的卸煤進煤系統,防風抑塵網和煙氣脫硫脫硝技術的推進,加之靜電除塵的應用,使尾氣除塵率達到99.5%,通過去年及今年前三個月的檢測,全年度沒有一次污染形成。

  生産環節的污染解除後,運輸環節的污染一直是這家火電企業過不去的門檻。蒲城縣環保部門負責人在今年三月份接受採訪時坦言:廠外粉煤灰專線的污染是個老問題,只能要求其控制在國標範圍之內,這就要減少公路運煤數量,目前實行起來還不現實,因為會因此影響企業正常生産。

  最擔心污染反彈

  為了防止燃煤運輸、粉煤灰拉運及石粉、石膏在運輸過程中産生二次污染,蒲城電廠要求進出車輛必須加蓋帆布,並沖洗,限制車速,避免沿途拋撒,每天對道路進行灑水,要求所有運輸主體採取防止二次污染措施。但據駐地群眾反映,這些措施並沒有完全落實到位。

  從今年春節後開始,白起寺村村民多次阻攔卡車在村東南拉運石膏和儲備粉煤灰。今年夏收前,更是發生了一個月內四次攔車的群體性事件。“縣上這才下決心開展粉煤灰專線上的超速超載、拋撒整治行動,有公安、路政、交通等多個部門參與。”

  記者近日在孫鎮街道上看到,冬季成群結隊的拉煤車近乎絕跡,粉煤灰的專線上停放著標有路政、公安、交警的執法車輛,偶爾有從電廠出來的運送粉煤灰的水泥罐車,沒有進入填埋場,駛出孫鎮直接拉到建築工地或者水泥廠。沿街瓷片墻上和馬路上粘附的粉煤灰也被高壓水槍清除了,環境比原先明顯好多了。但在粉煤灰專線的運煤路段,路邊青草還是遮掩不住煤粉的黑色模樣。通往粉煤灰填埋場沿路,記者能看到明顯清掃的跡象,只是多處清掃物被掃入路邊草叢。路邊水渠裏堆積的粉煤灰依然沒有被清理,有一二十釐米厚了。大風或疾馳的車輛還是能捲起揚塵,路邊盛開的向日葵葉子上依舊落滿灰塵。二次揚塵隱患並未根除。

  正午的粉煤灰填埋場大門洞開,通往溝底的道路依然能看到煤渣的本來面目。記者試圖打開路邊一處水管,想了解對來往車輛的沖洗情況,水管口響動幾聲後,出來一股清水,迅速又不見蹤影了。一輛從石膏廠出來的大卡車看到記者拍照後,剛上路又掉頭回到場內。正在響動的磨碎煤渣的機器轟鳴不一會也安靜了下來。

  鐵腕治超和環境整治一月來,周邊村民切身感受到生存環境大為改觀。但他們還是感到擔憂:這次來之不易的環境整治能堅持多久?傍晚時分和後半夜還是有拉煤灰的卡車在跑,煤粉灰場內不定時還會響起機器的轟鳴。如果政府一松手,污染會不會再次反彈?(文/圖本報記者 閆曉鴻 孫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