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白鹿原 逛影視城 ——“白鹿原現象”觀察之一

2017-07-03 09:03:20|來源:陜西日報|編輯:李妍|責編:董健雄

  穿過白鹿原“樹德務滋”的牌樓,時空奇妙得就像穿越了。那直愣愣的土坯城墻,混著遠處油潑辣子的味道,忽然把每個人都拽進了影視劇中的“白鹿村”。此時,白孝武正在村中吹吹打打迎娶他的新媳婦,而另一邊白鹿原祠堂中白嘉軒馬上要集合眾族人議事…… 

  白鹿村祠堂。

  滋水縣城《白靈》雜技演藝。本版圖片由陜旅集團提供

       七年前,陳忠實先生來到藍田縣前衛鎮。他相信這裡能拍攝出他心中的白鹿原。

  七年中,無數影視劇的創作者們來到這裡。於是,這裡承載了白嘉軒的執著、田小娥的悲哀、黑娃的抗爭……

  七年後,《白鹿原》電視劇以“國劇門臉”,締造了現象級大劇。

  白鹿原上,為拍《白鹿原》所建的白鹿原影視城,正在不斷喚醒著關中人的記憶,講述著民族的秘史。

  沿著秦嶺環山路一路向東,看過路邊的十里桃花,看過秦嶺72峪衝出的五色頑石,看過梯田上的各色莊稼,白鹿原就自然地出現在你的眼前。青灰色的白鹿原影視城,用這樣的顏色守著關中人的執拗,也表達著關中人的大氣。

  1 逛影視城最愛看些啥

  在兩隻巨大白鹿的引領下,穿“武關”進入白鹿原影視城。

  路,由關口直達原頂,而復建的陳忠實老宅就在這路口。是啊,陳忠實和他的《白鹿原》才是最好的指引,能領著我們體味這原、這人、這關中。

  上原,可以依著白鹿原族人傳統的方式一步步沿路而上,但影視城也裝置了亞洲最長的電梯直通原頂,現代的工具恰恰提供了一種極其特別的視角。在電梯平穩上升過程中,白鹿原徐徐呈現,遠處秦嶺的密林,近處原上的麥田,讓你的身體在上升,心靈卻逐漸沉靜。

  白鹿原“樹德務滋”的牌樓,就在電梯抵達處不遠的地方。穿過這個牌樓,時空也奇妙地穿越了,那直愣愣的土坯城墻,混著遠處油潑辣子的味道,忽然就把每個人都拽進了影視劇中的“白鹿村”。

  此時,白孝武正在村中吹吹打打迎娶他的新媳婦,而一邊白鹿原祠堂中白嘉軒馬上要集合眾族人議事……白鹿原影視城以14台不同類型的演出,不僅最生動地呈現著白鹿原,也讓這裡完全區別於普通的以吃喝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旅遊點。

  子彈仿佛在耳邊呼嘯,火光沖天,鐘樓和城墻幾近真實地爆炸,從房頂飛躍而過的摩托車特技,以及西安人誓死守城的勇氣都讓《二虎守長安》成為白鹿原影視城最受歡迎的一台演出。這部講述民國軍閥混戰時期,楊虎城、李虎臣兩位將軍率領全城軍民浴血奮戰,誓死守衛西安城的大型真人特技特效實景劇,被觀眾評為“最真實,最熱血,最震撼的零距離戰爭實景劇”。

  《白靈》通過高超雜技的演出形式,演繹了《白鹿原》小説中白靈和陸兆鵬、陸兆海三位主要人物間的情感糾葛,展現了年輕男女的愛恨情仇以及國家民族的命運交錯。

  《鄉約立威》通過還原電影、電視劇《白鹿原》中族長祠堂議事的場景,以輕鬆詼諧的互動表演,將小説《白鹿原》中的經典人物形象再現到真實生活中,讓遊客零距離接觸書裏書外、戲裏戲外不一樣的白鹿人。

  《黑娃演義》作為西北地區最大的攝影棚和攝影棚集群,採用全國首創的“電影空間”概念,打造大型沉浸式“拍演放”一體化大型演出。觀眾可通過“全景、全境、全程”參與的形式,演繹小説《白鹿原》中關中漢子黑娃跌宕起伏的傳奇一生。

  在創新的表達中完成文化上的昇華和共識,是白鹿原影視城建設的理念,也是這裡最大的看點。以著名作家陳忠實先生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白鹿原》為依託,這座斥資6億元打造的陜西首座集影視拍攝與體驗、文化休閒、兒童遊樂、精彩演藝于一體的白鹿原影視城,可以説是對關中文化最具有思想的講述,也是對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最具想像力的上演。

  2 白鹿村承載下的關中

  從周平王夢遇白鹿驚走神鯨,到陳忠實四年磨劍一驚天下,歷史與現實、深厚與明快、傳統與時尚,一直以來就在這裡碰撞交流和諧共生。

  作為整個影視城的重頭戲,陳忠實筆下的白鹿村,讓原生態的中國文化得以完整呈現。陜西人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從物質生活到精神成長史,在這裡總能找到呼應。

  這裡有關中最濃厚的文化,有陳忠實先生的民族秘史,有我們每個人的鄉愁,有對影視文化最現代的表達,有對文學深刻理解後的樸實呈現,有滿足多元娛樂消費的所在,更有讓文化産業蓬勃發展的土壤。

  戲樓,精準地還原了關中大多數村落裏戲樓的結構。但白鹿原戲樓又不同於普通的戲樓。這個戲樓上,白嘉軒成夜地坐過,就是為了盯著族人不再賭博;這個戲樓上,小娥也“張狂”過,田福賢也報復過……戲樓演著秦腔,也演著白鹿村的大戲。道德教化,人間悲歡,白鹿原戲樓無疑是中國鄉土教化的第一課堂。

  祠堂,除了“崇宗祀祖”的傳統意義外,白鹿原的祠堂更是一種象徵。作為族長,白嘉軒一生都在經營著祠堂。祠堂既是祭拜祖宗的神聖之地,也是公開裁決村中事務的重要場所。祠堂就像一部歷史的教科書,閱覽祠堂,如同閱覽一卷綿長的歷史畫軸。而其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既蘊涵著淳樸的傳統內容,也埋藏著深厚的人文根基。

  從更大層面上看,滋水縣城,是關中縣城格局、風格形式的總和。滋水縣城的衙署、王府、文昌閣、白雲寺,重現了一個獨特的文化系統,也講述了一段中國人成長的心靈史詩。

  飲食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一極,在這裡也得到獨特詮釋。一碗油潑面,是生活安定富足的表現。仙草因為做面贏得白家人的認可,不僅僅是因為關中人熱愛這碗麵,更因為這碗麵是土地給予的最真實的饋贈。而白鹿村中幾次擺下的關中席面,則是對關中文化最生動的展示。其內涵可以概括為四個字:一是“精”,孔子講“食不厭精”,許多外國人面對中餐的席面,都情不自禁地驚嘆“這是精美的藝術品”,並不忍動筷;二是“美”,味道、造型、餐具,色香味俱全;三是“情”,關中大席是人們交流感情、增進友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四是“禮”,自古以來關中大席非常講究禮儀、禮數、禮貌……

  陜西師範大學民俗學家傅功振認為:小説《白鹿原》是關中民俗文化的百科全書。它展示了以白鹿村為代表的陜西關中農村農民半個多世紀來的世俗生活,是一幅散發著濃厚泥土氣息的關中民間風情畫卷,也是一部敘述渭河流域家族興衰變遷的雄奇史詩。

  陜旅集團董事長周冰對於以白鹿村承載的關中這樣理解:在中國歷史上,關中一直是一個顯赫的存在,不論從《史記》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和“四塞之國”,還是千餘年的建都史,太多的文化記憶都與這裡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果沒有關中,歷史也許會是另外一種走向。所以,梳理關中文化的來龍去脈並找到相應的載體,對於激發文化自信、搭建心靈空間有著重要的作用。

  3 一部劇“深刻”了影視城

  一部小説《白鹿原》,鑄就中國當代小説高峰。而作為地名的白鹿原,正是中國農村的一個標本式縮影,濃縮了一個民族的成長史。

  關中,是這個民族成長的曠野,不但呈現著歷史的厚度,也鑄就了高度。

  省委書記婁勤儉曾説,陜西有條件、有理由率先把文化産業提升為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性産業。

  無疑,小説《白鹿原》所具有的文化力量,恰恰提供了文化産業生發的原始動力。問題是,如何表達這樣的文化?如何展示這樣的力量?

  電視劇《白鹿原》就是這樣的文化表達,而白鹿原影視城展示的就是這樣的文化力量。電視劇讓影視城深刻,而影視城讓電視劇生動。

  《白鹿原》小説開宗明義,就引用巴爾扎克語“小説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白鹿原影視城的設計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歷經了十幾稿,每一稿都更接近完美地呈現著一個以白鹿為靈魂的滋水城。小説中白鹿村的神話傳説,白鹿村中的祠堂、村落與鄉規民約,白鹿村的祭祖、祈子、祈雨、驅邪乃至婚葬嫁娶等關中風俗,在這裡有最生動的體現。白鹿原影視城以民俗文化為突破口,讓遊客完成從世俗到精神的認識。

  影視城要展示的就是在這片經歷盛與衰、榮與辱、生與死的白鹿原上,富與貧、悲與喜、驚與險的傳奇故事,是對關中風貌與精神的生動呈現。

  關中,首先是一個地理的空間架構。白鹿原影視城開篇就以關中由來起筆,五個關隘,一一講述著文明的演進史:武關,作為整個景區的標誌性建築,開門見山、氣勢雄渾,代表著關中自古帝王都的王霸之氣;大散關,曾發生戰役70余次,楚漢相爭時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就經由此關;北蕭關,為古代西北邊地著名關隘,秦漢帝王出巡,漢唐文人出塞,都與此關有關;金鎖關,地處陜北高原與關中平原的過渡地帶,自古是鹹榆道上一處咽喉、關塞要地,享有“雄關天塹,鷹鷂難飛”之稱譽;古潼關,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畿內首險”“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譽。

  關中,更是一種精神氣質的存在。作為吳天明、張藝謀等中國電影大腕成長的地方,作為電影《白鹿原》《百鳥朝鳳》的拍攝地,作為與文化大省地位相匹配的影視基地,白鹿原影視城對於陜西影視産業的發展壯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在白鹿原影視城的正門,十大現代作家雕塑佔據最顯著的位置。在20世紀90年代曾出現過陜軍東征的文學現象,這一現象震動文壇,成為陜西乃至中國文學史上都值得記錄的輝煌。當然,白鹿原影視城用這樣的雕塑絕對不僅僅是對文學陜軍的紀念,更是對文化所能帶來的改變的一種敬意,對白鹿原影視城以文化為積澱打造的旅遊項目的告白。從關中人祖祖輩輩上演著秦腔也上演著悲歡離合的戲樓,到注入最新國際先進元素、具有震撼影視效果的西北五省最大的“關中巨幕影院”,從白鹿原上鏗鏘的秦腔到斥資1個億傾力打造的14台演出項目,白鹿原影視城以創新手段,讓傳統文化符號變得活色生香、豐沛生動。他們相信只有這樣社會的共鳴才能形成合力,讓文化成為核心競爭力,發揮出高端引領作用。

  陳忠實先生説:獨開水道也風流。

  沃野千里的關中,是獨具文化內涵的。對它的解讀,絕不是刻板的複製,或簡單的承繼,而是在時代中找尋語言,在每個人的心中找到共鳴。 (本報記者 沙莎 )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