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津貼"高不可及"? 高溫天勞保法規落實如何

2017-07-19 08:46:11|來源:法制網|編輯:王菲|責編:董健雄

  原標題:調查:高溫天氣勞保法規落實如何  有單位依規發放高溫津貼有企業以防暑飲品衝抵津貼

  調查動機

  7月18日6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佈高溫橙色預警:預計7月18日白天,內蒙古大部、吉林西部、甘肅西部、陜西關中地區、江漢、江淮、江南、黃淮南部、重慶等地有3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天氣。進入7月以來,高溫橙色預警接連發佈。烈日酷暑之下,勞動保護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焦點。《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自2012年開始實施,至今已有4年,其中關於高溫勞動保護的規定落實如何?高溫津貼是否仍“高不可及”?

  為了確保勞動者在高溫環境下安全健康工作,2012年6月29日,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衛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印發《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

  該辦法規定:勞動者從事高溫作業的,依法享受崗位津貼。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攝氏度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攝氏度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並納入工資總額。

  截至目前,該辦法已經實施4年,又恰逢今年出現酷暑天氣,這一辦法執行情況如何?《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7月13日,北京,當天最高氣溫達到36攝氏度。

  11時許,記者在北京市朝陽區一棟寫字樓前的廣場,如約見到快遞員唐文,他正在從快遞車上往下卸快遞,卸下來的快遞件碼在一輛小推車上。在未來的兩個小時內,他要把近50個快件送給客戶。

  廣場上沒有任何遮陽設施,也沒有一棵可以乘涼的大樹,廣場周邊的大樹上,知了使勁兒鳴叫。站在酒店前的廣場上,汗水直往下流。

  唐文今年不到30歲,已經在這家快遞公司工作了5年多,目前負責朝陽區兩棟寫字樓和一個居民小區的快遞業務。在正常情況下,他平均每天送快遞百餘件。

  記者面前的這棟寫字樓是一家酒店,20多層,除了部分樓層為酒店房間外,其他樓層分佈著上百家公司。

  唐文熟練地按照樓層碼好快遞件,樓層高的在上面,樓層低的在下面。做完這一切,他才舉起胳膊,擦了擦臉上的汗水。

  然後,唐文拉著小推車,轉向酒店大門右側。“酒店物業規定,我們穿工服的只能走貨梯,不能走客梯。”他解釋説。

  穿過一條過道,連續推開兩道消防門,唐文帶著記者到達貨梯前,這裡既不通風,也沒有空調,一股悶熱氣浪迎面而來,衣服瞬間粘在身上。

  在電梯裏,唐文向《法制日報》記者介紹説,他剛到快遞公司的時候,主要負責送居民小區,兩年前調整到現在的區域,每天早上七八點趕到公司站點,分揀、裝車,再開著電動三輪車到達送貨區域。

  “每天少則70多個件,多則100多個件,一趟拉不完,多的時候一天從站點到工作區域來回三四趟。”唐文説。

  第一單是17層一家公司。唐文拉著小推車走出電梯,當推開第二道防火門時,一股冷空氣撲面而來,“酒店空調開得比較大,涼快,也難受”。

  這件快遞是5箱A4列印紙。唐文敲敲門,公司一位女士看是他,就知道快遞到了,一邊開門,一邊指著角落裏説,就放那兒吧。他應了一聲,一手拎著一箱紙走過去,放在指定地點。記者也幫著他拎兩箱紙,挺沉的。

  下一單在16層。唐文拉著小推車再穿過兩道消防門,從冷颼颼的辦公區域進入熱烘烘的貨梯間。到達16層,他又從熱烘烘的貨梯間進入冷颼颼的辦公區域。這次是一箱可樂和一箱水,他一手拎一件送到辦公室。

  12層、9層、8層……如此頻繁穿行于寒暑之間後,唐文拉著空車到達一樓,上身工裝已經全部濕透,臉上也是汗水。

  “今年夏天,我送70個件是這麼過的,我送100多個件也是這麼過的,快遞單多的時候,就是辛苦一點唄。”唐文説,“在北京工作壓力大,但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何況這種辛苦都受過了,到其他地方就會很輕鬆。”

  問及高溫津貼,他説,從這個月開始,公司每月發300元,連著發3個月。説這話時,他一臉的高興。

  在回站點裝運快遞的路上,唐文給自己買了瓶冰鎮飲料,“飯不著急吃,得先喝點飲料解解渴”。

  唐文的老鄉劉明則在北京的建築工地上工作,他們所在的施工隊每承包一個施工項目,就在哪住下來。目前,劉明在北京市通州區一處建築工地工作。

  連日來,隨著天氣日漸炎熱,氣溫持續走高,他們也隨之調整了工作時間,“我們早上7點到工地幹活,中午11點半就開始吃飯、休息,下午一般3點左右開始上工地,一直幹到晚上吃飯時間”。

  劉明還介紹説,這段時間,每天下午工地都會熬兩大桶綠豆湯,“加了糖,喝著甜甜的”。

  《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還規定:用人單位應當為高溫作業、高溫天氣作業的勞動者供給足夠的、符合衛生標準的防暑降溫飲料及必需的藥品。不得以發放錢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溫飲料。防暑降溫飲料不得衝抵高溫津貼。

  當被問及除了綠豆湯之外,工地上是否發放高溫津貼,劉明表示,“那就沒有了”。

  跟劉明在同一個工地的王姓工友告訴記者,去年以來,每到伏天,工地上都是提供綠豆湯喝,但確實沒有收到高溫津貼,也沒有聽説過高溫津貼。(法制網記者 陳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