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實名車票被轉賣 西安市旅遊局:行業“潛規則”

2017-08-04 09:44:56|來源:陜西傳媒網|編輯:王菲|責編:董健雄

  連日來,本報追蹤報道20名律師用自己身份信息買的車票,被地接社轉賣給多家旅行社遊客一事,引起強烈反響。

  不少讀者提出疑問,這究竟是偶爾出現的個例行為,還是行業潛規則?轉賣他人車票,涉事地接社是否違背了旅遊業相關條例?昨天,記者聯繫了西安市旅遊局一位相關人士,就這一系列問題進行了了解。

  市旅遊局:轉賣他人車票是行業“潛規則”

  西安市旅遊局稽查隊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轉賣他人車票在這一行並不少見,甚至可以稱是司空見慣的“潛規則”。

  “鐵路部門實行實名制購票後,我們就曾接到過遊客投訴,説旅行社發給他們的票不是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購買的。”該負責人説,這種投訴他們一般會轉交給鐵路部門,因為冒用他人信息購票怎麼處理這一塊在鐵路部門有法可依。“這件事的主體雖然是旅行社,但作為旅遊管理部門不太好管,就像遊客投訴某旅行社沒給他開發票,我們會轉給稅務部門處理一樣。我們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協調。”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和《旅行社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中,均沒有關於旅遊公司轉賣他人車票該如何處理的相關規定。旅遊局如果接到投訴,會積極幫忙協調處理,但沒有對旅行社進行處罰的法律依據。

  那麼這次倒票事件是偶爾發生的個例,還是行業內經常採用的手段?這位負責人表示:“能否訂到票是旅行社這個團能否成功賣出的重要因素。實名制後,他們刷票也需要身份證件,就會用一些不知道從哪弄來的身份信息來控票。如果時間來得及,會在後期將票面上的身份信息一一改成報團遊客的信息;來不及就直接這樣用。”該負責人説,這次事件中,兩撥人恰巧相遇,所以雙方都覺得自己的權益受到了侵害。

  鐵路部門:票證人不一致按無票處理

  在之前的採訪中,地接社周先生透露,旅行社在乘務部門有“特殊渠道”,買票只需提供遊客的身份證號和姓名即可出票。那麼持自己或他人的身份證複印件就可在售票窗口買到票嗎?有人用“票證人合一短途票上車、他人信息長途票佔座”的現象又該如何防範?

  連續兩天,三秦都市報記者多次就此問題向西安火車站核實,但都未得到相關答覆。

  昨天,記者撥打鐵路客服電話12306諮詢後得知,考慮到有時候本人買票不方便,鐵路部門出於人性化考慮,規定持他人的身份證複印件可在售票窗口買票。

  關於“票證人合一短途票上車、他人信息長途票佔座”如何防範的問題,工作人員表示:“我們只能加大上車後的檢票力度。在檢票過程中,一旦發現票證人不一致,立即按無票處理。如果乘客覺得自己個人信息被冒用,可報警處理。”

  對於地接社自稱的在乘務部門購票有“特殊渠道”一説,該工作人員稱:“不管是對個人還是團體,我們都堅持網上購票需提供身份信息,取訂票需身份證件原件,進站上車需‘票證人合一’的規定。”(記者 張晴悅 實習生 劉閩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