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河溺亡事故頻發:疏堵結合防止野泳事故發生

2017-08-07 09:42:12|來源:陜西傳媒網|編輯:王菲|責編:董健雄

  原題:灞河,溺亡事故何時休?

  7月30日下午,西安市東郊灞河長安碼頭附近發生了一起慘劇,兩名男孩因到河裏抓魚不幸溺亡。最近幾年,灞河溺亡事故頻發,據浐灞消防中隊統計,從去年1月到今年8月,僅消防出警的溺亡事故就有87起。然而,每年幾十起的溺亡事故並沒有起到警示作用,灞河仍然是群眾親水、游泳的熱門選擇。是管理手段落後,還是需求實在旺盛,有沒有一個根本的解決辦法,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游泳溺亡事故警示錄”並未阻擋住游泳者。

  

  西安浐灞生態區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生態環境大為改善,特別是灞河,經過多年的治理,碧波盪漾,水流清澈,目前已成為西安東郊的一大生態景觀。進入夏季,酷暑難耐,許多市民紛紛來到灞河兩岸消暑納涼。然而,一些市民無視岸邊“水深危險”的警示牌和歷年來多起溺亡事件的教訓,紛紛跳進灞河水裏冒起了險。

  游泳愛好者:“灞河是野泳的好地方”

  8月2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灞河大橋南側,岸邊“水深危險”“請勿戲水”等警示牌隨處可見,在河岸的一處欄杆上,記者看到幾塊“浐灞河游泳溺亡事故警示錄”的牌子,上面寫有勸導性的文字和幾起發生在灞河的慘痛溺亡事故警示,並且配有事故現場的照片。

  然而這些警示牌並沒能阻止前來游泳的人。在灞河大橋西面的橡膠壩裏,幾名男子正在游泳,他們愜意地劃著水遊向河對岸去了。“這會兒游泳的人少多了,人最多的時候在早晨6時左右。”看到記者拍照,岸邊的一位環衛工湊過來説道,周邊許多游泳愛好者都會在清晨來到灞河游泳,人數最多的時候有一兩百人。

  8月3日早晨6時,記者來到灞河大橋南岸時,很多前來游泳的人已經下水了,陸續來到岸邊的人中,有的在做一些身體拉伸動作,有的在整理裝備。記者注意到,一種名叫“跟屁蟲”的游泳裝備似乎特別受歡迎。這種裝備充氣後像一個圓柱體,斜挎在肩膀上,下水後會漂浮在游泳者的後方。

  一位60歲上下、正在給“跟屁蟲”充氣的師傅告訴記者,這種裝備對長距離的游泳有幫助,中間累了可以扶著它歇一會兒,但遇到危險時作用有限。“這裡水溫和水質都不錯,是野泳的好地方,我們幾乎每天都過來遊。”説完,這位師傅就果斷地拉著“跟屁蟲”下水了。

  “灞河已經不是從前的灞河了”

  “我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了。”西安浐灞生態區管委會生態管理局水務主管韓波告訴記者,灞河每年發生的溺亡事故都讓他們心情很沉重,但由於不能採取罰款等強制措施,僅靠勸導、宣傳、巡查等常規手段難以有效遏制住群眾下水的現象。“很多群眾不知道的是,灞河已經不是從前的灞河了。”

  韓波告訴記者,從前的灞河就是一條普通的河流,水環境並不複雜。但現在的灞河已經被改造建設成為水體景觀了,河中心最深處有10米深,而且由於過去挖沙導致現在的河床很不穩定,河道裏面形成了淤泥,很可能人在岸邊走著,就陷進淤泥裏了。另外,水深導致水面和水底溫差很大,不像在游泳館裏面水是恒溫的。人在河裏面,胸口這一部分的水是溫的,以下部位尤其是腿,是在冷水裏的,這就很容易抽筋。游泳的時候一旦抽筋,急救時間也就那麼兩三分鐘,沒有多年的野泳經驗是處理不了的。

  據了解,在“河長”制實施之前,灞河的管理就有一定的制度,“河長”制實施之後責任義務就更具體了。現在,浐灞生態管理局與生態區管理辦,原則上以河道中心線為界,對河道和水面進行共同巡查。但針對野泳,由於無法可依,不像電魚、捕魚、挖沙、亂搭建等可以採取強制措施。雖然今年加大了宣傳力度,現場勸阻也有明顯的效果,但仍然阻止不了7月30日兩個小孩溺亡這樣的事故。

  疏堵結合防止野泳事故發生

  野泳安全問題絕非灞河獨有,西安幾乎所有河流湖泊都存在同樣的問題。每年的夏季,群眾親水、游泳的需求旺盛,一些河流湖泊也就成了事故的高發地。悲劇在重演,但似乎並沒有起到警示的作用,這背後不僅僅是安全的問題,更是如何解決群眾合理需求的問題。

  游泳愛好者李曾琦對記者説:“如果偶爾有人溺亡,可以説是意外事故,如果每年都有那麼多人被淹死,那管理方面肯定也有一定的問題。”

  “下河游泳者個人首先應該提高安全意識,做好安全防範,最起碼應該對自己的生命安全負責。”市民徐莉莉説,“同時,群眾有需求,就要尋求解決的辦法,像親水、游泳這類需求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建游泳場館和親水場所。”

  “灞河在治理改造之初是有考慮建設類似沙灘浴場這樣的親水場所,但最後為了行洪安全沒有建設。”韓波告訴記者,雖然浐灞目前沒有政府主導的游泳場館和親水場所,但正在建設的廣運潭公園規劃了一些親水場所,不久後市民就可以到那裏消暑戲水了。 (陜西日報記者 張英 實習生 武依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