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雲儒:復興+重塑+經營 向世界舞臺呈送一張西安新名片

2017-08-14 17:03:13|來源:西安日報|編輯:李妍|責編:董健雄

  

肖雲儒 (記者 尚洪濤 攝)

  大唐不夜城雕塑 (記者 尚洪濤 攝)

  他是聞名全國的文化學者,他曾以近八旬高齡兩度重走絲綢之路,見識絲路的滄桑歷史與萬千變化;他以半個多世紀的閱歷,體味並見證著古都西安的文化積澱與沿革變遷。他是學者肖雲儒,他以智者才思、廣博閱歷,回溯歷史、放眼世界,以自身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深厚底蘊,為這座摯愛的城市走向絲路文化高地而把脈建言。

  “變”速驚人

  古城西安一展全新氣象

  記者:肖老師,您好,作為在西安生活了半個多世紀的老居民,這座城市的文脈早已浸入到您的血脈之中,能否談談您對西安的感情?

  肖雲儒:這個問題讓我很觸動。算起來,我在西安已經生活了五十七年,等於我人生的三分之二。西安就是我的第一故鄉。我也可以説是一個“香蕉人”,除了口音沒有徹底變,我的胃,我的思維,我的性格,裏裏外外都有了濃重的西安色彩。

  另外,我一輩子從事的專業,都跟陜西西安有著血緣般的關係。最早當記者,報道西安故事、陜西故事二十年。後來寫評論,評論了三代近五百多位陜西作家藝術家。再後來又搞文化研究,課題又是長安文化和西部文化,把長安文化拉到西部文化的格局中審視,又把西部文化拉到絲路文化的格局中審視。我的事業也一輩子在西安。

  我對於西安的感情就像兒女對父母一樣,在長安城裏可以説她這不好那不好,出了長安城誰要是説長安不好我就跟他急。當然,我也不是一個只知順從的“兒女”,我對西安的反思也很尖銳,那是恨鐵不成鋼呀,希望她更好呀。我與西安,就像一首歌唱的那真是“幸福著你的幸福,痛苦著你的痛苦。”

  記者:您和本土人一樣深愛西安,有時又會以“異鄉人”的眼光審視這座城市,這反倒多了一種新視角。作為文化學者,對新時期大西安的文化軟實力,您有哪些新的體會,感受到的有哪些明顯的發展?

  肖雲儒:越對西安的文化人格進行反思,越覺得西安應該走得更快更好。近期西安的發展,的確給了我信心。這大半年西安變化非常顯著,西安人都能感受到,也引發了外地廣泛的關注。

  近來西安的工作給人強烈感受是兩個字:新與敢。新——視野寬,思路新,點子多,力度大,成效顯。敢—— 一、敢開門比較、敢示弱比強。西安雖然好,但打開門回觀西安,以自己的弱項跟別人的強項比較,找不足,認不足,改不足。這就比出了一種哀兵必勝、背水一戰的鬥志和動力。這是當政者的勇氣。二、敢自省自思,實實在在學別人的長處。我們跟浙江、武漢、成都對口學,不但走出去學、請進來教,還互派幹部雙向蹲點、挂職。不但在城市管理思維層面,而且在管理實踐層面對口對點同步交流,承認差距,努力追趕超越。三、敢碰難題,抓住難點下重拳,哪最困難,朝哪下手,務求刀下見菜。你拖而不辦,我就抓馬上就辦。電視問政,每位局長都在電視上直接接受老百姓問政,體現了父老鄉親當家做主,公務員才是“店小二”的態度。西安的文化積澱太深厚了,沒有極大的人格力量是不敢碰硬的。“敢”,就是起跑,就是加速前進的開始。四、敢發聲敢造勢。既要幹得狠,幹得結實,也要敢於宣揚我們的做法、成績,在整個城市形成一種心理場和情緒場,形成互相激勵、追趕超越的氛圍。我們常説秦人老實,迷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在農耕文明時代,埋頭苦幹是最高褒獎,過分張揚則招人議論。如今風氣開始變了,能感覺到西安城自信自豪的氣氛濃了,幹部市民的緊迫感強了,外地對西安的看法也在變。古城似乎有一種“重新登臺”之感。

  回溯歷史

  西安曾給世界提供獨特“中國方案”

  記者:西安這座城市的文化軟實力一直被外界所關注,您感到西安的文化軟實力還有哪些地方可以長足發展?西安的文化遺産、文化資源,它們的核心優勢在哪?有哪些在國內外具有輻射效應?

  肖雲儒:西安的總體優勢很多,從時間維度看,最突出的就是歷史文化優勢。歷史文化優勢我們常説,但一味重復那些人所共知的內容則容易産生視聽疲勞。其實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在不同歷史時期都給世界提供了獨特的“中國方案”——治國理政、改造人類生存的中國方案。在中國古代的各種中國方案中,相當一部分是在西安及其周邊地區提出來的。譬如周代(都城豐、鎬二京在長安),社會政治管理採取了權力與禮樂相結合的一種文化化、柔性化治理。古代人的森嚴等級,常常是通過禮樂的區分來體現,硬制度被軟化、溫情化了。

  而秦的郡縣制,提供了以多級地域行政體系治理一個多民族國家的方案。它還配套了許多社會統一管理的“標準件”,如“書同文”,“車同軌”,“度同量”,“行同倫”等。同一的文字創造了便捷無礙的溝通方式,標準相同的道路營構了便捷無礙的交流通衢,同一的度量衡規範著便捷無礙的商品交易途徑,同一的倫理道德營造著有內聚力的精神世界。

  漢代董仲舒建議漢武帝獨尊儒術,又是我們給世界提供的一個新方案——一個多民族國家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以將政心、民心凝聚于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思想體系之中。

  漢代張騫鑿空西域,開闢絲路,使漢唐盛世走進世界格局。正是絲綢之路造就了唐長安,使她成為我國最早的國際化大都市。一個國家一個地域一座城市,在當下世界更必須具有國際化視野、國際化格局,這是漢唐給世界提供的中國方案。⋯⋯

  宋元明清和現代以來,中華民族給世界還提供了許多優秀的中國方案。這些經過歷史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中國方案,一路數下來有十好幾條,其中相當多發生在陜西、西安。西安歷史文化體量之大、品質之好真是少有。

  西安歷史文化遺存的“三態”保存之好也是少見的。地下的歷史文化物態保存全國一流;文字典籍以及民俗民藝等文化的形態保存何等豐裕;民族優秀傳統精神的神態保存更是書不盡言。物態的、形態的、神態的留存之豐厚、之完整,使我們西安成為歷史文化的風水寶地。

  在我看來,歷史文化優勢應該有兩種播揚辦法,一種是學者的經院的,將西安的歷史文化做深度的梳理,拿出有分量的學術成果。還可以構建另外一個坐標上播揚歷史文化的體系和隊伍,那便是用最通俗簡明、最讓人亮眼的語言向世界,向百姓,向青年表述西安、傳播西安。

  從空間維度上看,西安的優勢是處於國際國內的軸心、軸線上。絲路就是亞歐大陸之軸。長安、羅馬是這個軸線的東西端點,一個“東方文化之軸”,一個“西方文化之軸”。我們都很期待將“兩軸”的起點優勢和地理中心優勢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來。我曾經想過,能不能由西安發起、召集世界四大古都高峰論壇,搶佔古都文化輿論高地?將雅典、開羅、羅馬以及全球的重量級學者,邀集西安高端對話、高峰論道,將世界古都這個“高大上”的文化平臺,再一次給予學術的、學科的充分肯定。造出輿論與聲勢後,可以接著召開世界四大古都的市長論壇,發表“古都宣言”,在更高層面定義世界古都在全球古代文化格局中的核心地位。進一步,四大古都還可以結為友誼城市,互設領事館。時機成熟時,更可擴展為定期輪流主辦的絲路古都會議、世界古都會議,以文化的名義牽手友誼城市,增設相關國家的領事館。西安作為世界四大古都,作為中國八大古都之首,從無爭議,我們一定要花大力氣搶佔這個文化的最高平臺。

  從國內來看,西安的區位優勢更明顯,它是中國的地理中心,輻射全國,是融通全國各地最便捷、成本最低,最有效率和效益的中心城市。我覺得政府應該通過審慎地科學論證,提供一個一攬子思路,讓西安的區位優勢轉型升級,將西安打造成為中國的“四心”:物流中心,即現在説的中國的孟菲斯。人流中心,或曰中國的達拉斯(美國中部城市達拉斯是美國的轉機樞紐)。文流中心,或可稱為中國達沃斯,文化話語與高峰會議中心。網流中心,或曰中國“三藩市”(即美國舊金山,海外華人稱三藩市,矽谷所在地)。打造物流中心、人流中心、文流中心、網流中心,西安理應當仁不讓。現在只提打造物流孟菲斯,區位優勢資源似乎還沒有充分發揮。一定要有系統思維,要借力打力,互為動力,形成合力,由點到面到線到體,全維推進。這是一種“點-線-面-體”的多向輻射思維。

  逆向思維

  沿著絲路講好西安故事

  記者:肖老師您曾以近八旬高齡,坐汽車兩度重走絲綢之路,馬上還要走第三次,八萬華里25國,真是“八萬里路雲和月”呀。你見識過絲路各國的文化、藝術、民俗、經濟的各種樣態,見證過絲路文化經濟帶在新形勢下相互連結、相互融合、相互發展的新趨勢。您説絲路是地球之虹,您對西安在“一帶一路”中發揮作用有何期待?有哪些好的建議?

  肖雲儒:我跑絲路加起來只有不到半年,行色匆匆,還是有點浮光掠影。在絲路之旅中我有一個感觸,在這個媒介時代,最好的傳播方式,不僅僅要講故事,更要有細節與亮點,抓住同一邏輯層面的細節和亮點,然後把它串聯成線,然後輻射成面,然後在經濟文化社會多向度多層次上結構為體。可以對西安人講絲路故事,更要給絲路和全世界講西安故事。我們不能“自説自話”,總停留在給西安人或給來西安的遊客講西安故事,要探索我們面對烏茲別克斯坦、意大利、土耳其、伊朗、印度這些絲路國家的人,面對世界,怎麼講好西安故事,怎麼跟人家的歷史文化相互勾連,找到雙羸的話語?我力圖在這方面嘗試,用兩種坐標講兩種故事體系,給外國講中國故事,給中國講絲路故事,不同的版本要有不同的內容、語氣和關注點,要有不同的文化貫通,並抓住細節、抓住人物生發開來。比如中亞幾國與中國相關的亮點就有:各國共有的民間智慧符號“阿凡提”。從中國遷徙到這幾國的東幹族,他們會説中國話,是溝通兩國文化旅遊的天然使者。還有千年之前就去過中亞伊塞克湖的玄奘和李白——中國的第一高僧和第一詩仙,等等。玄奘、李白與阿凡提的故事其實是絲路各國的通用語和文化符號,能夠有力地促進絲路各國之間旅遊市場的培育、促進經貿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

  文化是社會交往發展的驅動力。給世界講好西安故事,力量非常強大。與消耗性的物質産品相比較,精神産品、文化産品的最大優勢是長效性和增值性。精彩故事、優秀作品和人才培養一旦進入絲路,會在異國土地上長久發酵並惠及周邊、惠及下幾代人。講好西安故事不亞於輸出西安商品。文化品牌其實就是潛在的商業品牌。文化讓世界打開西安,讓西安走進世界。

  拓展思路

  建設絲路文化高地必須做好“三個轉化”

  記者:在新形勢下,西安文化資源的核心優勢在哪?哪些優勢具有輻射全國、全球的效應。

  此外,西安還有哪些值得挖掘的文化資源,可以作為西安文化産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全市第13次黨代會上,曾明確提出將建設絲路文化高地,作為今後五年西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任務,對於這些問題您能否提供系列建議?

  肖雲儒:西安是絲路文化的起點,大力建設並推進絲路文化高地的理念勢在必行。我個人覺得,搶佔絲路文化高地,西安應該有三個“+”,一個“互聯網+”,一個“文化+”,一個“絲路+”。西安的任何工作只要加上這三個要素,就有了特點和優勢。

  怎樣進一步發揮西安歷史文化的優勢和潛力,我初步想的是要有三個轉化。第一個轉化,一定要把資源性思維轉化為市場思維,即項目、産品和品牌思維,把歷史文化的資源優勢變為項目和品牌的優勢。如果歷史文化優勢永遠停留在博物館和典籍資料上而不變成産品,是很難進入經濟循環的。

  第二個“轉化”,一定要把黨政幹部和精英層面的文化自信,文化學習的熱情轉化為全民的、老百姓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學習熱情。如果西安要實現全城、全域旅遊,成為一個全城博物館,那就需要對全體市民進行本土歷史文化的大普及教育,讓每一個西安人都能講精彩的西安故事,都是西安和絲路的優秀講解員,都是西安的旅遊形象大使。

  第三個轉化,西安的文化項目和産品一定要儘快轉化為新的知名品牌。在已有的品牌如兵馬俑、華清池、城墻和市內五個絲路世界遺産點,還有曲江大唐系列之外,抓住一兩個新亮點,重拳出擊、短期見效,把全城的力量氣勢聚集起來,較為快速地打造一兩個新的大品牌。有品質、還要有文化品位,再加上大規模宣傳亮牌子,即“質-品-牌”三級推進思維,迅疾打造能夠作為西安新標誌的現代旅遊産業。

  作為一個文化人,我更為熱盼的當然是我的大西安、新西安,能夠早日建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世界都會。它意味著西安將會成為世界一流的大遺址保護示範之城,成為世界一級旅遊目的地之城,成為國際國內的文化總部之城,成為世界知名文化産業聚集之城,成為世界知名的宗教融匯之城,成為高新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之城! (記者 職茵)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