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通“車讓人” 斑馬線上有風景

2017-08-23 09:41:34|來源:陜西日報|編輯:李妍|責編:董健雄

  原標題:文明交通“車讓人” 斑馬線上有風景 西安市開展“車讓人”活動成效顯著

  斑馬線前“車讓人”,不僅體現著一座城市對生命的尊重,也直接反映著城市的文明程度。今年5月份以來,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按照公安部交管局“上海會議”“深圳會議”精神,對標杭州、南寧等地先進管理水準,在繼續深化鞏固全市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大整治行動的基礎上,以文明交通“車讓人”活動為新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不斷提升廣大交通參與者的文明出行意識,積極推動形成斑馬線前主動停車讓行的文明交通新風尚。

  齊抓共管形成社會合力 文明交通“車讓人”

  活動開展之初,西安交警通過主動發聲、設置話題、曝光違法等手段,迅速在全社會引發了關於禮讓斑馬線的大討論,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和市民的普遍認同。西安市文明辦牽頭于5月11日印發了《西安市關於開展文明交通“車讓人”主題實踐活動的通知》,對“車讓人”活動的目標、形式、內容及步驟等作出了具體安排。5月12日以來,西安市教育局、市婦聯、團市委、市誌願者聯合會等單位,先後發出10余份倡議書。各區文明辦精心設計活動載體,通過發放“車讓人”車貼、設立公益廣告牌、組織文明引導員開展引導等多種措施,引導市民爭做“車讓人”的踐行者。

  西安市公交總公司在駕駛員中全面推行“5321”禮讓標準,要求公交車駕駛員離路口50米要減速,離斑馬線30米要減速觀察行人,離斑馬線20米車速要降到每小時15公里,離斑馬線10米處必須停車讓行,並納入線路及駕駛員個人月度考核和星級管理指標。西安市計程車管理處組織行業近3萬名駕駛員分批接受培訓教育並簽訂“車讓人”承諾書。在公交車、計程車的示範帶動下,全市其他各部門、各行業、各社會團體也廣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教育實踐活動。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全市上下匯聚了前所未有的強大力量,有力確保了整治行動的有序推進和不斷深化。

  激發廣大群眾參與熱情

  通過積極協調市屬媒體制定“車讓人”活動宣傳策劃方案,5月13日起,西安日報、西安晚報、西安電視臺分別開設“車讓人”活動專欄,大篇幅、高頻率宣傳報道活動開展情況。陜西日報、陜西廣播電視臺等省屬媒體先後刊發相關報道近200余篇。人民網、新華網等網絡媒體也紛紛跟進報道,為活動開展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

  與此同時,西安交警充分發揮交警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輻射帶動作用,通過推送違法提示信息,持續開展整治宣傳、專題解讀等活動,積極推動全體交通參與者自覺踐行文明交通理念,特別是在“車讓人”整治工作中常態化開展交警執法網絡直播50余次,單次直播最高觀看人數達到百萬人次,累計在線互動量達到300多萬人次,取得了“執法一例,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西安本地媒體8月份的一項網絡調查數據顯示,94.55%的網友知道西安正在推行“車讓人”,85.36%的網友在過馬路時曾被機動車禮讓過。

  警種協作實現執法效益最大化

  整治行動中,西安市充分發揮公安主力軍作用,結合全市交通違法行為大整治行動,打破警種界限,協調市公安局建立多警種協助參與的交通治理新格局,從5月24日起至年底每天抽調市公安局機關和各分縣局近600名警力配合交警,在全市設置150個整治點位,重點針對“車不讓人”等交通陋習開展全警嚴管嚴處。交警支隊每週開展一次集中整治行動,除窗口民警外,全警上路,分片包乾,開展整治工作。

  西安交警在全市選取10條重點路段,作為創建“車讓人”文明示範路段,全面啟用102個移動抓拍“布控球”和184處路面固定監控設備,對不禮讓行人的交通違法行為進行抓拍錄入。出臺了執法記錄儀查處“車不讓人”流程規範,嚴格落實罰款記分手段。建立“車不讓人”違法信息二次抄告制度,積極發動市民通過違法“隨手拍”舉報,通過集中統一行動和日常嚴管相結合,全面加強對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等交通違法行為的管控力度。據了解,“車讓人”活動開展至今,交警部門共處罰12萬餘例機動車不禮讓違法行為。在嚴管重罰的同時,西安交警對全市斑馬線進行了一次全面摸排,優化完善了人行橫道線、停止線和預告標識等標線設置,新增施劃“車讓人”路面文字標記2500余組。

  活動開展以來,“車讓人”蔚然成風的整治成效不僅贏得廣大群眾的點讚,也為下一步形成依法嚴管的常態長效機制奠定了堅實基礎。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倡導“車讓人”看似“小細節”,實則“大情懷”,只要全社會一起行動起來,努力營造敬畏規則、遵守規則、文明禮讓的氛圍,一定會不斷刷新西安這座千年古城的文明新高度,創建文明交通的新生活。(本報記者 張英 通訊員 王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