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鐘樓如同“搭積木” 中外記者表示很震撼

2017-08-29 14:48:5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董健雄

採訪團參觀西安鐘樓(李妍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楊舒曼):8月28日上午,“盛世碑林”2017駐華外交官及CRI全球記者“一帶一路”感知大西安國際傳播周大型採訪考察之旅走進了被譽為“古都明珠”的西安鐘樓。

  西安鐘樓位於西安市中心,明城墻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是中國現存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它始建於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於今廣濟街口,與鼓樓相對,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整體遷移於今址。

  據鐘樓二樓西墻上的《鐘樓碑》記載,明神宗萬曆十年,在陜西巡撫龔俄賢的主持下,鐘樓實施了整體拆遷。移建工程除重新建造的基座外,木質結構的樓體全部是原樣原件復建,所以耗資不多,工程迅速。完成這樣一座龐大建築的拆遷裝建,即使在現代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可謂是中國建築史上值得自豪的創舉。

  隨行講解員告訴大家,西安鐘樓是典型的中國古代榫卯建築,拆除與搭建鐘樓就像搭積木一樣,只不過鐘樓是一個“巨型積木”。榫卯,是古代中國建築、傢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進部分叫卯。其特點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釘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體現出中國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來自埃及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籍記者薩拉赫在聽完講解後,表示非常震驚。他説:“這簡直太神奇了,這是一個巨大的‘積木’,很難想像鐘樓不需要用釘子固定卻如此穩固,並且它在這裡站立了600多年見證了西安城市變遷的歷史,讓人心存敬意。西安這座城市真是越來越給人驚喜。”

  聽説鐘樓是從原來的地方遷移到現在的西安市中心,來自印度尼西亞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籍記者李愛恩表示很震撼。她説:“很難想像這個鐘樓居然是遷到這裡的,不僅沒損壞,還保存如此完好。我對中國傳統文化十分喜歡,今天參觀西安鐘樓,它能保存這樣完好,也説明瞭西安在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方面所做的工作,值得我們尊敬。”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克羅地亞語記者薛微表示:“西安鐘樓的外觀很雄偉,並且很有古韻。我站在上面往下看的時候,腦子裏設想著幾百年前的人往下看應該是什麼場景。通過了解榫卯結構,我覺得中華民族太偉大了,擁有自己獨特的建築原理和美學觀念,並且非常科學、精巧,令人嘆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