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國際港務區突出産業多措並舉 “一人一戶、一戶一策”幫脫貧

2017-10-19 14:59:43|來源:西安日報|編輯:李妍|責編:董健雄

  西安國際港務區牢牢把握區內整體脫貧與灞源鎮駐村聯戶一體化,挂圖作戰與衝鋒陷陣常態化,堅持統籌兼顧、和衷共濟,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注重民生、突出産業,多措並舉、扶智扶志,形成了舉全區之力抓脫貧的好局勢、好氣勢、好態勢,推動脫貧攻堅品質和水準不斷邁上了新的臺階。

  據悉,區內改造居住環境,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98余萬元,貧困戶居住條件明顯改善;緊抓健康扶貧,政策覆蓋率100%,“四重保障”結算資金116萬元;強化兜底保障,兜底覆蓋率90.7%。灞源提升民生基礎,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19萬元;發展集體經濟,成立專業合作社15個;打造特色産業,投入産業扶持資金199萬元,上村豆製品、廟埡村藥材種植等已初具規模。

  全面落實“一人一戶、一戶一策”幫扶措施

  自今年4月全省脫貧攻堅整改工作開展以來,西安國際港務區選派了76名中層以上幹部,對轄區76戶貧困戶進行聯戶幫扶,全面落實“一人一戶、一戶一策”幫扶措施。幫扶幹部每週至少1次詢問貧困戶家庭狀況,每月至少入戶兩次開展幫扶活動。在完成精準識別的基礎上,以建檔立卡為依據,對每戶貧困戶制定精準幫扶措施,重點從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兜底保障等方面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通過走訪調查,西安國際港務區對符合就業扶貧建檔立卡條件的76人完成了建檔立卡工作。同時,積極梳理完善“一庫五冊”信息,採取區級層面與街道層面相結合的方式大力開展了農村就業技能培訓工作,提高農村勞動力自主創業、自謀職業、靈活就業的能力。

  出臺貧困戶醫療“四重保障”制度

  該區還出臺了貧困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保險、重大疾病商業保險和民政醫療救助“四重保障”制度。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保險及重大疾病補充商業保險。自2017年1月起至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已報銷群眾157人次,共計106.96萬元。同時,確定了西安國際港務區一對一定點幫扶醫院和一站式扶貧定點醫院。目前,五保戶、低保戶只要在定點醫院就醫,均可享受一站式住院和門診結算。

  另外,該區還完成了76戶貧困戶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積極組織開展貧困人口入戶身體檢查及體檢工作,對於行動不便和無法到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檢的人員,組織醫務工作者上門提供健康檢查服務,共完成107人的入戶身體檢查及體檢工作。

  為貧困學生建立幫扶臺賬和檔案

  在教育扶貧方面,截至目前,西安國際港務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共計13戶16名學生,均已按照不同學段國家現有教育資助政策對其提供教育資助。此外,還組織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參加“放飛夢想 收穫成長”研學旅行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鼓勵學生們“自信、自立、自強”。

  西安國際港務區還為16名學生建立了幫扶臺賬、幫扶跟蹤檔案,並建立由社會事業局、學校領導班子及學校老師組成的三級幫扶機制,從教育資助、學習幫扶、心理輔導等各方面推進教育扶貧。先後開展了教育扶貧政策進家庭、教育資助政策進家庭、教育教學工作進家庭、心理生理健康輔導進家庭、教師個性化關愛進家庭的“五進”活動,確保貧困戶義務教育階段無輟學學生,確保貧困戶學生教育資助政策全覆蓋。

  將符合條件的42戶納入低保救助

  據悉,截至8月底,該區已將7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符合條件的42戶納入低保救助,25戶納入五保救助;給予9戶臨時救助;23戶享受醫療救助;4戶因徵地拆遷不予救助;19人享受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兜底保障工作實行動態管理,做到政策兜底全覆蓋且不違規。

  針對貧困群眾中身體殘疾者,區衛計口工作人員與民政口工作人員對接,7月份先後兩次邀請專家赴西安國際港務區為貧困群眾進行殘疾鑒定,向殘疾群眾現場講解殘疾證享受的優惠政策。根據專家鑒定結果,民政部門工作人員跟進,立即按照規定為貧困群眾辦理了殘疾證,目前已為83名殘疾群眾辦理了殘疾證,確保其享受殘疾人補貼。

  對貧困戶實施生活環境改善措施

  全區還為改善貧困戶住房和生活條件,增強其自信心、破除溝通障礙,為其他幫扶措施實施奠定了基礎,對有需求的58戶貧困戶實施生活環境改善措施。改善內容包括院落平整、舊房拆除、房屋粉刷、地面硬化、修繕院墻、新建廚房、新建衛生間、新建雜物房等。截至目前,56戶貧困戶住房和生活條件改善工程已全部完工。此外,幫扶幹部還為貧困戶配置了必需的生活用品和傢具等物資。

  同時,他們重視激發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從根本上尊重和發揮貧困戶在脫貧攻堅中的主體作用,以思想引導為關鍵,轉變其陳舊觀念、破除其貧困心理;以能力建設為根本,培訓技能授之以漁;以路徑選擇為重點,從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量身定制、因戶施策,促進貧困戶穩定脫貧、長期脫貧。

  對口幫扶藍田縣灞源鎮貧困村

  西安國際港務區負責藍田縣灞源鎮15個貧困村的對口幫扶任務。針對藍田灞源鎮基礎設施落後、村集體産業嚴重貧乏、人均耕地嚴重不足等客觀現實,緊緊圍繞“提升民生基礎、發展集體産業、抓好精準扶貧”的原則,重點解決交通、安全飲水等民生問題,每村至少發展1-2個專業合作社,通過國際港務區的資金幫扶、引進企業、技術支持、應用互聯網+等幫扶措施,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開展對口幫扶工作。截至目前,對基礎設施、産業項目共投入577萬元。

  據悉,15個貧困村共有106戶227人貧困人口。按照“整體規劃、整合資源、一村一策”的原則,深入調研、走訪入戶、聽取各方意見、現場踏勘,把幫扶村的底子吃透,結合各村特點,幫助15個貧困村精心謀劃了扶貧規劃,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特色産業的發展格局。目前,共投入幫扶資金577萬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190萬元、捐贈安裝路燈價值164余萬元、産業項目投資223萬元。

  據悉,他們還將繼續圍繞産業、基礎設施等方面大力推進幫扶工作。將已確定的5個村的油用牡丹種植、50戶中蜂養殖、20戶農家樂示範戶、太陽能光伏發電、苗木花卉等項目積極推進。同時,全力推進灞源希望小鎮項目,積極配合藍田縣落實徵地拆遷、辦理相關手續,做好現場對接工作,確保該項目明年順利落地。(記者 司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