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遊創建如火如荼,鄉村旅遊發展日新月異,智慧旅遊建設風生水起,廁所革命成效顯著,旅遊扶貧産業富民……陜西旅遊迎著一輪輪行業發展利好,凝心聚力,務實篤行,在建設旅遊強省的發展征程上,砥礪前行,追趕超越,不斷提升,跑出了“加速度”。
從“父親山”秦嶺的巍峨到“母親河”黃河的壯美,從“秦中自古帝王都”到“曆盡周秦與漢唐”,陜西是驕傲的,在這片廣袤而悠遠的土地上,自然與歷史交相輝映。絲綢之路起點旅遊走廊、秦嶺人文生態旅遊度假圈、黃河旅遊帶、紅色旅遊系列“四大旅遊高地”在陜西旅遊的發展藍圖上款款如畫來。
從“絲綢之路”起點到“兵馬俑”的故鄉,從打造旅遊強省到建設國際一流文化旅遊中心,陜西旅遊更是充滿了生命力,在希望無限的前進道路上,不斷書寫著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大思路引領 加快建設旅遊強省
2017年7月中旬,陜西旅遊微信朋友圈一則“旅遊局改成旅遊委,該幹什麼該怎麼幹?”的信息刷爆朋友圈,信息中強調,在2017全省旅遊業追趕超越重點工作推進會現場,新任陜西省旅遊發展委主任高中印指出,未來陜西旅遊要緊緊圍繞“五新”戰略任務,全力推進全域旅遊、廁所革命和智慧旅遊等重點工作,全面形成追趕大氣氛、超越新狀態,加快建設旅遊強省。
寥寥數語背後,是在充分把握陜西省情和旅遊發展脈搏基礎上,重點總結陜西旅遊當下及未來發展思路的重要解讀。進一步凸顯了做“大”陜西旅遊的手筆以及信心。
作為擁有華夏文明、絲路文明、中國革命、中華地理精神自然標識的旅遊資源大省,自“十二五”到“十三五”,陜西旅遊發展態勢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不斷汲取政策及制度供給紅利,一改往日旅遊業“單打獨鬥”的局面,走出了全域旅遊的鏗鏘腳步。
“思路決定出路”。伴隨著省政府相繼出臺促進旅遊業改革與發展、投資與消費、加強旅遊市場綜合監管、加快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鄉村旅遊轉型升級等一批意見辦法出臺,同時設立旅遊産業發展基金,扶持陜西省及周邊相關旅遊産業項目、將旅遊局撤局改委從省政府直屬機構調整為省政府組成部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旅遊業作為地方戰略性支柱産業謀劃、推進,已成為省內各級黨委、政府、市縣“一把手”推動地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和舉措。
機遇亦是挑戰。從提出實施旅遊業“2336”發展思路到大力推進“全域旅遊示範省”創建;從推進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國際一流文化旅遊中心建設,陜西在加快建設旅遊強省的行程中已走出屬於自己的陜西節奏。
大規劃支撐 全省旅遊業奮力追趕超越
陜西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培育新動能、構築新高地、激發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顯新形象”“五新”戰略任務。為落實省黨代會精神,省旅發委主任高中印提出,將以旅遊“五大工程”落實省黨代會“五新”戰略任務,讓省黨代會精神在旅遊系統落地生根,為全省追趕超越作出應有貢獻。
近年來,全省旅遊根據《陜西省“十三五”旅遊發展規劃》、《陜西省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規劃》、《陜西省紅色旅遊規劃發展綱要(2016-2020年)》、《漢江旅遊發展規劃(2016-2030年)》等9個規劃,已形成縱向銜接、橫向“多規合一”的旅遊綜合規劃體系,著眼打造精品、留下“百年基業”。在此基礎上,在全省鄉村提出的“十百千”品牌建設工程,更打造了一批鄉村旅遊精品,目前創建國家級鄉村旅遊模範村27個、鄉村旅遊金牌農家樂300家、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65個。旅遊更帶動扶貧,據數據統計,2016年全省鄉村旅遊接待旅遊者1.7億人次,旅遊總收入210億元。旅遊收入佔農村居民全部可支配收入16.23%,旅遊示範縣人均年收入增加了1000元左右。旅遊對地方扶貧及經濟帶動的顯著促進作用可見一斑。
旅遊品質的持續提升離不開人才的培養。我省旅遊多年來堅持不懈抓人才隊伍建設,在旅遊行業實施“百千萬”人才培訓工程。提出每年培訓旅遊行政管理人員100名、旅遊企業管理人員1000名、旅遊基層服務人員10000名。開設“陜西旅遊大講堂”48期,開展“走進名校”活動3次,累計培訓旅遊從業人員26.1萬人次。
大融合發展 “旅遊+”為産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在2016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提出,要推動我國旅遊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充分説明旅遊産業作為一項綜合性強、關聯度大的産業,單靠旅遊部門“小馬拉大車”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形勢。
要想下好旅遊融合這盤棋,如何佈局成為關鍵所在。2015年,陜西省在全國率先提出“旅遊+”概念,隨後有關全省旅遊融合發展的多個會議相繼召開,確立了陜西著力發展全域旅遊,唱響絲綢之路起點旅遊品牌的發展之路。
多年來,旅遊與文化融合,《出師表》《法門往事》《延安記憶》《12·12西安事變》《延安·延安》《阿良的長征》《歌從陜北來》等一批精品演藝、劇目推出,《長恨歌》實景演出服務規範更成為國家標準,成為中外遊客來陜必賞;旅遊與教育相結合,陜西歷史博物館成為全國研學旅遊示範基地,楊淩農博園、兵馬俑複製工廠等一批研學旅行點成為人氣新景區;旅遊與工業相結合,西安、寶雞、咸陽等市開展工業旅遊示範點創建,張裕瑞那城堡酒莊成為國家工業旅遊示範點;旅遊與體育相結合,實施了一批體育旅遊特色小鎮建設;旅遊與新型城鎮化相結合,開展了3批33個省級旅遊示範縣創建,旅遊示範縣接待規模達到全省旅遊接待總量的50%以上。
融合之勢不僅如此。今年以來,全省旅遊更聯合工信、住建、交通、水利等12個相關部門聯合下發了融合發展實施意見,陜西17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將在管理體制、多規合一、産品融合、智慧旅遊、公共服務等方面加快推進,力爭形成一批有地域特色的全域旅遊目的地。
在多方不懈努力下,今年4月份,國家旅遊局確定陜西、貴州、山東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份,並於7月份在我省舉辦第三屆全國全域旅遊推進會暨“美麗陜西”推介會,正式發佈全域旅遊發展報告和創建導則,“旅遊+”正伴隨著産業融合不斷發展,為陜西旅遊注入新鮮血液。
大品牌提升 陜西旅遊影響力不斷增強
既擁有叫響國際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又兼具一批特色明顯的國內高A級優質景區。“絲綢之路起點·兵馬俑故鄉”作為人文陜西的全新旅遊金招牌,得益於陜西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在新時代旅遊發展要求下,更對陜西旅遊品牌的不斷升值裨益良多。
近年來,陜西省旅遊發展委不僅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建立合作機制,推動陜西旅遊實施“走出去”戰略,更悉心打造旅遊産品和線路銷售、開展邀請境外旅行商、媒體來陜考察活動,力求境外宣傳境內做,讓境內外遊客看到一個全新的“國際范、中國風、陜西味”的大美人文新陜西。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更通過走進陜西,開始了解了中國。據數據統計顯示,最近5年到陜西觀光的中外遊客就達14.14億人次,相當於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除此之外,一批包括“秦嶺與黃河對話”、2017“絲路旅遊·舞動中華”中國西北旅遊行銷大會“第十八屆西安國際酒店設備及用品展覽會”、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博覽會、“千車萬人進秦嶺”自駕遊等突出旅遊品牌形象的旅遊節事文化活動陸續舉辦。各市突出旅遊品牌形象,打造推出一批包括文化旅遊、高峰論壇、展會賽事、研學教育、旅遊惠民、賞花採摘、風味美食、徵文攝影、主題廣告等在內的系列活動。進一步豐富挖掘了陜西文化內涵,造就了陜西旅遊“一花引來百花開,墻內開花墻外香”的良好局面。
現如今,經蓄力升級後的陜西旅遊已擁有絲綢之路起點旅遊走廊、秦嶺人文生態旅遊度假圈、黃河旅遊帶、紅色旅遊系列“四大旅遊高地”;絲綢之路起點旅遊、紅色旅遊、秦嶺國家中央公園、帝陵文化旅遊、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博覽會、秦嶺與黃河對話六大品牌,旅遊形象力及形象進一步增強。據數據統計,2016年,全省接待國內外旅遊者4.49億人次,旅遊總收入3813.43億元,同比增長16.45%、26.87%,建設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的目標正在亦步亦趨的堅定步伐中不斷接近。
展望未來,正如高中印在我省舉辦的第三屆全國全域旅遊推進會暨“美麗陜西”推介會上所説,下一步,陜西省將統籌抓好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統籌抓好國際一流文化旅遊中心建設,統籌抓好旅遊改革創新,統籌抓好品質立遊強旅,統籌抓好旅遊形象提升。以改革創新之姿,吹響新體制下全省旅遊系統追趕超越的衝鋒號。 (馬秀紅 王瑾)
見字如晤 陜西師範大學連續15年為新生手寫錄取通知書2021-07-16 17:32:38
“演藝”裏的西安:雅樂尋蹤 駐華大使夫人與西安共譜文化交流“交響曲”2021-07-11 17:07:56
2021全球駐華使節西安經貿文化之旅走進白鹿原影視城2021-05-16 16:43:35
“八辦”紀念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服務發展、開拓創新,持續做好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工作,奮力譜寫“八辦”紀念館文物保護利用的新篇章。2019-11-19 17:56:45
從劉家洼考古隊獲悉,考古隊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首次發現了關中地區罕見的金權杖以及山形簋。2019-11-15 10:13:13
本次展覽以“光化六合”為主題,意為“道德教化遍及天下”,以十六國末期至隋統一全國之前的歷史演進為線索,以于右任先生“鴛鴦七志齋藏石”中的北朝墓誌和拓片為核心展品2019-11-11 14:47:29
寶雞市千陽縣第四屆西秦刺繡香包節開幕2021-06-06 16:19:42
絲路歡樂世界主題角色動畫Miracle(《奇跡》)預告片正式發佈2021-05-27 19:22:11
銀川市首批“暢遊西鹹新區”旅遊團打卡西鹹2021-05-21 11:33:32
VEX機器人亞洲公開賽在西鹹新區涇河新城開幕2021-04-03 16:19:01
“中國到處都有意思,我很喜歡中國文化。”這是現就讀長安大學的土庫曼斯坦籍留學生張依娜來到陜西後的真切感受,也是她選擇來中國留學的主要原因。2019-11-20 18:03:02
位於陜西關中平原西部的寶雞,是華夏始姐炎帝的誕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2019-11-11 09:47:27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