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創造我國冬棗種植最北紀錄

2017-10-26 14:07:38|來源:陜西日報|編輯:李妍|責編:董健雄

  9月28日,陜西省吳堡縣冬棗引種栽培觀摩會召開。記者在位於該縣岔上鎮川口村的冬棗引種示範基地裏看到,基地種植的180畝冬棗已經挂果並陸續進入成熟期。冬棗在榆林市吳堡縣的成功引種,填補了陜北冬棗種植的空白,使陜北有望成為冬棗的新産區,創造了自然條件下我國冬棗種植的最北紀錄。

  自2013年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吳堡縣開展校地合作,試點引種冬棗。經過4年的努力,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國家節水灌溉楊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汪有科帶領科研團隊通過水肥一體化精確灌溉、更新品種和節水型修剪等方法,成功解決了冬棗在陜北地區“坐果難”和“不成熟”兩大難題,改寫了陜北地區不適宜種植冬棗的歷史,將冬棗的種植區域向北拓展了400多公里。

  目前,受全國紅棗産區西移、新疆紅棗帶來的市場衝擊等多重因素影響,陜西省棗産業正在由傳統的以“幹棗為主”向“幹鮮兼用”轉型。針對這一現狀,汪有科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不僅在吳堡縣成功引進了冬棗種植的“大荔模式”,還創新出“大田冬棗精細管理”和“大田冬棗傳統管理”兩種新模式。目前,通過對這三種冬棗栽培新模式的示範推廣,吳堡縣種植的冬棗已實現畝産1200公斤,每畝産值由890元提高到7200元,用水量節約83%。吳堡縣林業局副局長馮玉琨告訴記者,用“楊淩科技”成功引種冬棗,有力地促進了全縣棗産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記者 鄭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