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公園:見證一座城市的變遷

2017-10-26 10:59:02|來源:陜西日報|編輯:李妍|責編:董健雄

  

  舞蹈。

  

  相親角。

  

  演唱。

  “一二三,轉起來;二二三,扭過去……”

  “這是我兒子的簡歷,咱倆互相換一下聯繫方式吧。”

  ……

  位於西安市蓮湖區的革命公園裏熱鬧非凡,眾多老年人或集中或分散在公園的角角落落,有的唱歌、跳舞、散步,有的忙著給孩子找門好親事……一幅悠閒快樂的老年幸福生活圖在這裡展現。

  位於西安市西五路東段北側的革命公園始建於上世紀20年代,是為紀念一場在陜西大地上發生的“國民革命”,由馮玉祥下令修建的。公園裏有兩座萬人冢,有于右任等名人志士撰寫的石碑、革命將領雕像等,是當時西安市民緬懷、憑吊“西安圍城”中死難軍民的地方。歷經近百年的歲月洗禮,如今的革命公園不僅是“黨史教育基地”和“西安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老年人喜愛的活動場所。這裡已經被融入了新的時代含義。

  浩大震撼的歷史遺跡

  走進革命公園正門,往前100米左右,路兩邊各有一座長滿青草的“大土包”。

  “這是萬人冢,聽媽媽講過,當時死了很多民眾,為了紀念他們,才建了這個公園。”70多歲的張大爺告訴記者,“我對革命公園有很深的情感,小時候父親經常帶我來玩。據説當年打仗的時候楊虎城厲害得很,守城一直堅持了8個月。從小就聽革命公園的故事,那段悲壯的歷史經常迴響在耳邊。”

  1926年4月,北洋軍閥劉鎮華率軍10萬人,由豫西進入關中圍攻西安,隨後在西安城外燒掉10萬畝麥田,並在城周圍挖了一條寬、深各6米,長3公里的深溝,並加築圍墻,使西安城徹底成為一座孤島。

  城內軍民在國民軍將領楊虎城、李虎臣等率領下堅守城池達8個月之久,史稱“二虎守長安”。後經馮玉祥多方營救,西安軍民協同作戰,一舉擊敗劉鎮華軍殘部,西安城于1926年11月被解圍。

  1927年3月12日,國民聯軍駐陜總部在西安城北門外(即革命公園內)舉行規模盛大的追悼大會和公葬儀式,紀念“西安圍城”期間死難的軍民。西安城10萬多名軍民趕到現場,馮玉祥、劉伯堅、于右任均出席哀悼大祭。大祭的所有參加者來到北郊草灘,裝滿一袋袋黃土,再背負到大祭現場,傾倒于死難軍民墳上,終成兩座大冢,並將周圍建成公園,正式命名為“革命公園”。

  2011年,革命公園迎來了它的第一次完整修繕,最重要的13塊歷史殘碑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有于右任撰寫的《西安負土墳殉難人民碑辭》《辛亥革命時期無名烈士紀念碑》、馮玉祥撰寫的《革命公園國殤墓碑》、孫蔚如撰文並書寫的《陸軍步兵上校營長楊明齋紀念碑》,還有楊虎城、李虎臣、劉鬱芬等人的撰文,十分珍貴。

  備受喜愛的“歡樂谷”

  10月22日,革命公園秋色宜人,馥鬱的花香瀰漫在空氣中。慢節奏的生活情調,讓許多市民對這裡情有獨鍾。

  “工作一輩子,退休了就愛到這兒來,這裡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大家有聊不完的共同話題,待上一天也不覺得無聊。”76歲的羅大爺是這裡的常客,只要天氣好,每天坐半小時的公交車來這裡休閒已經成了他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年輕的時候逛一次公園可不容易,那會兒上班都是步行或者騎自行車,一天光路上就得好幾個小時,起早貪黑,遇到休息日只想睡覺,哪還有業餘生活?”羅大爺説,“現在不一樣了,坐車方便了,公園也免費,是我們老年人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革命公園內每天還有許多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吸引著成群結隊的“老西安”。

  “一二三,轉起來;二二三,扭過去……”下午3時,公園裏的樂器聲、歌曲聲此起彼伏,相互交融。廣場中間琵琶樂隊的叔叔阿姨們優雅地撥動琴弦,東邊跳廣場舞的大媽們盡情地舒展身姿,旁邊鼓樂團的大爺大娘們專注地敲打手鼓。優美的舞步,歡快的音樂,淡淡的微笑……整個公園仿佛是大型文藝會演的場地,充滿活力,好不熱鬧。

  人群中一位身著紅色金絲絨上裝的奶奶十分搶眼,舞池中的她腳步輕盈,腰杆兒倍兒直,動作靈活優美,絲毫看不出是一位已經82歲高齡的老人。在採訪中,杜奶奶告訴記者,她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大學生,退休前在西安市第三中學當老師,年輕時就熱愛舞蹈,但那時天天忙工作,沒有時間、也沒條件跳舞。

  退休後,杜奶奶天天從灞橋的家中坐車來這裡跳舞。由於能堅持,又肯下功夫,她成了眾多老年舞者中的佼佼者。杜奶奶説:“以前這個公園小,現在公園大了,環境優美了,設施也齊全,我們都願意來。每天到這裡跳跳舞,我感覺回到了年輕時代,心情十分舒暢。”

  聊新聞、拉家常,談健身、説補品,侃時尚、憶往昔……革命公園成了西安市民的“歡樂谷”。

  聲名遠播的相親角

  當日,記者走進革命公園的相親角,這裡聚集著百餘位家長。他們認真地將自己孩子的個人情況貼到樹上或擺在草叢中,然後在場地裏轉悠著,遇到中意的求偶信息便用手機拍下來。

  記者身邊的兩位老人在互相詢問著:“您是男娃還是女娃?”

  “這是我兒子的簡歷,咱倆互相換一下聯繫方式吧。”

  ……

  家長們三五成群地在交換信息、打聽資料,都想給自己的兒女找門好親事。

  “我看到你兒子的簡歷了,咱倆碰個頭聊聊。”將兒子的個人信息挂到樹上後,夏大爺接到電話,就與同樣為女兒找對象的劉大爺見了面。兩位70多歲的老人非常認真地詢問了對方的情況後決定再看看。

  “孩子不願意來,覺得沒面子,我就來看看。”夏大爺告訴記者,孩子已經36歲了,高學歷、高工資,但就是一直沒找到對象。這裡面有很多條件非常好的女孩子,可孩子相了十幾次親,一直沒有成功,“還得來,畢竟這裡信息多,總會碰上滿意的。”

  據了解,革命公園的相親角是市民自發形成的,已經有10多年的歷史了,來這裡的基本都是家長。他們認為,老年人經驗豐富,而且都是給自己孩子找對象,相對其他渠道要安全可靠多了。

  這裡的相親活動可以直接參與,不收費用。家長們覺得靠著自己的“火眼金睛”,刨根問底地觀察篩選,成功率應該更高。幾年間,替孩子相親的隊伍不斷壯大,不僅有西安市民,還引來了很多咸陽、寶雞甚至甘肅等地的家長。每到週三、週日,這裡都聚滿了人,場面十分壯觀。

  從最初紀念革命軍民之處到如今的休閒娛樂之地,革命公園承載著厚重的革命歷史,也承載著一代又一代西安人的美好回憶。

  彈琴的,寫字的,跳舞的,遊戲的……這裡的一切都那樣寧靜、祥和。(本報記者 肖楊 文/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