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試水”林業碳匯

2017-11-03 10:48:06|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董健雄

  

  榆林市綏德龍灣治理區。( 榆林市林業局供圖

  

  榆林市林業碳匯和碳市場建設專題培訓會現場。 (榆林市林業局供圖

  近年來,隨著礦産資源開發力度的不斷加大,榆林市節能減排壓力越來越大。而作為新生事物的林業碳匯,不僅有利於改善生態環境,也能增加農民收入。榆林市林業碳匯項目的率先啟動,將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贏。

  金秋時節,榆林大地層林盡染,景色迷人。“這與我印象中光禿禿的黃土高原完全不同!”一位外地遊客驚嘆道。

  半個多世紀以來,經過一代代榆林人堅持不懈的植樹造林,榆林市已經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由荒山禿嶺到綠滿山川的歷史性轉變。

  “植樹造林,不僅使榆林市綠色增多了,也使大氣、土壤環境有了明顯改善,降水量明顯增加,這些都為啟動林業碳匯項目打下了良好基礎。”榆林市林業局一位工作人員説。

  1 林業碳匯有了基礎

  榆林市林業局提供的資料顯示,新中國成立時,榆林市林木覆蓋率僅為0.9%,如今已提高到33%;造林保存面積也從那時的63萬畝,增加到目前的2008萬畝。

  2012年至2014年,榆林市實施了一場名為“三年植綠大行動”的綠化戰役,三年造林322萬畝。

  2015年至2019年,榆林市繼續實施生態建設綠化大行動,計劃每年完成50萬畝共計250萬畝的造林任務。到2020年,該市的造林保存面積將達到2400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36%以上。預計每年新增林木可釋放氧氣35.4萬噸,固碳40萬噸,吸塵99.6萬噸。

  “目前,榆林市生態建設綠化大行動正在按計劃進行,已完成150萬畝的造林任務。”榆林市林業局産業開發辦公室主任狄龍説。

  植樹造林不僅是一項公益事業,它也應與經濟掛鉤。為此,當林業碳匯項目在國內部分省市開始試點後,榆林市就予以高度關注。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將“碳匯”定義為“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和機制”。而林業碳匯是指通過實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減少毀林等活動,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與碳匯交易結合的過程、活動和機制。發達國家或地區可通過在發展中國家購買碳匯指標,實施林業碳匯項目,衝抵其部分溫室氣體排放量。

  例如,一位農民新種了1畝林地並獲得了林權證,該片林地每年可以吸收一定量的二氧化碳。經申報審核,該林地被納入國家碳匯庫後,可按每噸50元的基礎價格賣給有減排任務的企業。工業企業等達不到減排要求,可通過向碳匯賣方購買碳匯,繼續生産。買方製造二氧化碳,賣方進行吸收固定,從而在大氣中形成二氧化碳總量平衡,不造成新的污染。

  “植樹造林是我們堅持不懈的事業,而實施林業碳匯項目可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將所得利潤再用於林業生産建設。”狄龍説。

  多年累積起來的植樹造林成果,為榆林市實施林業碳匯項目打下了牢固的基礎。“榆林市植樹造林面積這麼大,但它之前的碳匯商業價值卻沒有得到體現。”狄龍説,“按照規定,除經濟林和國家一級公益林、天保林等不能申報外,2005年2月16日以來的新造林都可以納入碳匯項目。”

  2 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碳交易市場建設起步晚,發展不成熟。

  2011年10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關於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批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等7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陜西今年也將啟動全省碳匯造林試點,鼓勵和指導有意願的企業營造碳匯林,持續做好全省碳匯計量和森林空氣品質監測等工作。

  “在陜西省林業廳和榆林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榆林市的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榆林市林業局局長呂學斌説。

  6月5日,榆林市與上海碳匯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著手啟動榆林市林業碳匯項目。

  陜西申榆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上海碳匯公司的子公司,專門對口開發陜西省的林業碳匯項目,榆林市的項目也由該公司負責。“專業公司用專業技術、專業渠道幫助榆林市開發林業碳匯項目,且支付項目包裝、掛牌等所有的開發費用,不用政府掏錢。”狄龍稱。

  為保障項目順利開展,榆林市迅速成立了林業碳匯項目領導小組、專項工作小組、專家組和專家顧問組。“今年3月初,我們騰出了3間辦公室,組建了相關的工作團隊。”狄龍説。狄龍是專項工作小組的副組長。他告訴記者,榆林市碳匯項目工作包括基層調研、成立項目組、不定期舉辦專業培訓等13項內容。

  在8月22日舉行的榆林市林業碳匯和碳市場建設專題培訓會上,呂學斌表示,為加快林業碳匯開發工作,榆林市林業局將儘快建立一支熟悉林業碳匯計量檢測方法、了解碳排放權交易政策的林業碳匯專業隊伍。

  此外,榆林市林業局還將結合榆林市實際,制定開發方案,建立公開透明的工作機制。“讓全市各縣區的國有林場、集體林場以及所有農民持有林權證林地都從碳匯項目中受益。”呂學斌説。

  接下來,榆林將對全市2005年2月16日以來的人工造林進行碳匯的生産、計量、監測、核證和統計,使交易的每一噸碳都能找到一片對應的森林,使林業生態産品真正轉變成生態商品。

  按照規劃和工作流程安排,預計到明年10月,榆林市的林業碳匯項目將通過專家評估,進行減排量簽發和交易分割工作,從而收穫到該項目帶來的“第一桶金”。

  3 項目實施前景可觀

  “樹木的減排量與樹徑、數量、鬱閉度等有關。保守估計,目前榆林市有300萬畝林地能進入國家碳庫,每年産生大約240萬噸的減排量。”榆林市林業碳匯項目專家組組長、生態專家張振中説。

  張振中告訴記者,由於我國尚未完全放開碳市場,目前我國每噸碳匯交易價格約50元,是國外價格的1/4至1/6。隨著今年我國碳匯市場的啟動,價格將逐漸提升,且收益期可達30年至60年。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5月,我國7個試點省市碳匯市場累計成交量近1.6億噸,成交額37億元。

  國家發改委氣候戰略中心國際部主任柴麒敏在《“喜憂參半”的國際碳市場機制》一文中稱,目前已有40個國家參與了碳交易,覆蓋約37億噸二氧化碳的排放,約佔全球年排放量的11%。

  據世界銀行測算,2020年全球碳市場規模約為3.5萬億美元,未來有可能超越國際石油市場,成為第一大能源和環境權益類衍生品市場。

  根據目前的情況推斷,榆林市實施林業碳匯項目前景可觀。

  “榆林市的一些化工企業減排任務重。通過實施林業碳匯項目,抵銷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可以保障化工行業的發展,促進榆林市經濟發展。”狄龍説。如此一來,榆林市的碳匯指標除了進入國家碳庫統一齣售給發達地區外,也可在當地“消化”。

  張振中認為,除了經濟效益,開發林業碳匯對榆林市的整體發展也有著深遠意義。

  首先是生態效益。開發林業碳匯,將對傳播綠色低碳理念,提高公眾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與能力,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環境、保持生物多樣性等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社會效益。開發林業碳匯,可促進當地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它既可以減輕政府每年的造林護林經費壓力,又能推進這一生態産業持續發展,無形中鞏固植樹造林成果,同時還能帶動部分精準扶貧項目。

  “目前國家政策規定尚不明晰。另外,大家普遍認識不到位,覺得碳匯是個虛無縹緲的東西。”狄龍説,“雖然在榆林市實施林業碳匯項目面臨著一些難題,但隨著國家碳交易市場的逐步完善,這些問題將迎刃而解。”

  “榆林市幾十年來堅持植樹造林,現在有了生態、經濟和社會的綜合成效。林業碳匯項目是一個新生事物,我們將扎紮實實地推動這一新興林業産業項目的發展。”呂學斌説,“該項目的順利實施,將使榆林市率先成為陜西省生態建設和林業碳匯開發雙模範地區。”(記者 羅曉蘭 白亮 )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