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國家賬本”正加快編制

2017-11-16 14:23:07|來源:經濟參考報|編輯:李妍|責編:董健雄

  原標題:首部“國家賬本”正加快編制 官方國家資産負債表有望年內完成

  官方“國家賬本”的編制正在加速推進中。日前,《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16)》和《全國和地方資産負債表編制工作方案》先後獲得國務院批復。這標誌著我國國民資産負債核算工作正式啟動。《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官方層面正在加快推進編制工作,我國首部官方編制的國家資産負債表(2015)有望年內完成。儘管在數據缺口等操作方面仍存難題,但編制工作的整體思路和脈絡已漸清晰。具體而言,將整體推進與分步實施相結合,先編制全國資産負債表,再總結經驗並根據實際情況,例如對機構部門和資産負債分類進行適當簡化後,編制地方資産負債表。

  資産負債表是能反映出企業在特定時點財務情況的報表,那麼什麼是國家和地方資産負債表?業內專家介紹,通俗地講,就是“摸家底”,即有多少資産、結構狀況如何、對應的負債狀況如何。它能夠反映出包括政府、居民、企業、金融機構等部門在某一特定時點上的資産和負債的總量、分佈和結構,是揭示風險、服務政府管理的重要工具。

  從資産負債分類看,全國和地方資産負債表主要包括非金融資産、金融資産、負債這三大類項目。相比GDP等國民經濟核算指標,資産負債表在我國起步較晚。據統計局介紹,其最大的特點是不僅能夠反映流量,還更能揭示存量,而當前我國“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非常需要基於經濟存量分析。

  自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編制全國和地方資産負債表”,相關工作在加速推進。2017年6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全國和地方資産負債表編制工作方案》。“這標誌著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達到一個新的水準,國民資産負債核算工作正式啟動。”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教授高敏雪指出。

  對於編制“國家賬本”的推進路徑,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國家資産負債表研究中心主任張曉晶日前接受採訪時表示,編表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特別是考慮到我國各地區發展不平衡、實施條件差異大,應先編制全國資産負債表,及時總結經驗後再編制地方資産負債表。“比如,地方資産負債表可以在全國基本表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對機構部門和資産負債分類進行適當簡化。”

  據業內專家預計,今年我國有望完成2015年國家資産負債表的編制,並於2019年完成2017年地方資産負債表的編制。

  另據了解,國家統計局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合作,已經在北京等11個省市部署編制資産負債表試點工作,通過組織試點,加強對試點地區工作的指導和檢查,著力解決編制資産負債表中的技術難題,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編表經驗。

  事實上,近年來,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為加快推進資産負債表編制改革試點工作,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準備。

  此外,高敏雪介紹,相關部門也已經在資産負債表試編方面取得了一定經驗。比如外匯管理局編制中國國際投資頭寸表已達十年以上,人民銀行一直在探索將資金流量表(金融交易部分)從當期交易表延伸到存量表,並作為研究課題嘗試編制廣義政府的資産負債表,國家統計局嘗試編制全面的國家資産負債表,解決其中的數據來源問題以及固定資産重估價問題。

  試點先行正是基於編制資産負債表工作涉及面廣、技術要求高、實施難度大的考慮。專家指出,在實際編制過程中,面臨著諸如基礎資料不足、估價困難等挑戰和困難。國家統計局副局長李曉超指出,現行統計中資産指標分類較粗,難以滿足編表需求,如法人單位固定資産中分不出房屋、構築物、機器設備等;一些行業缺少資産負債資料,如農林牧漁業、資質以下建築業、規模以下服務業等;傳統金融監管沒有覆蓋到的各類金融機構或金融創新産品,如互聯網金融、地方融資平臺、資産管理産品等。

  “對編制國家資産負債表來講,數據一直是個大問題。一些數據無法直接獲得,如我國企業所獲得的境外融資;一些數據可能需要估算和補充調研,如影子銀行數據、地方融資平臺債務數據等;一些數據存在缺口問題,目前政府財政統計還缺乏關於資産和負債交易、總債務和資産負債頭寸的數據。”張曉晶表示。

  地方資産負債表的編制更是難上加難。據了解,編制地方資産負債表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目前僅加拿大編制了地方政府部門的資産負債表。

  據張曉晶介紹,鋻於存在諸多困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召集全球學者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形成了一些共識。包括急需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國際統一標準,召集相關專家學者分享經驗並統一各國間的假設標準和統計規範等。

  高敏雪説,國民資産負債表的編制已經納入實施,期待中國國家資産負債表能夠儘快完成編制並公佈數據,不過考慮到此項工作的複雜性、編制經驗的缺乏,以及相關數據的敏感性,我們可能還需要一定的耐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