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著“共享經濟”的幌子騙錢 傳銷組織者被批捕

2017-11-16 09:02:28|來源:西安新聞網|編輯:王菲|責編:董健雄

  近日,西安市未央區檢察院辦理了一起新型傳銷案件,犯罪嫌疑人余某、蘇某等因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被依法批准逮捕。與以往常見的傳銷案件不同,嫌疑人打著“共享經濟”“養老保險”的幌子,拉人頭、分紅利,斂取民間資金,通過不斷發展下線的方式攫取非法利益。

  2012年前後,傳銷組織“民間互助組織平臺”的傳銷點轉移至西安,嫌疑人余某、蘇某等人陸續參加。之後,他們通過拉攏親戚朋友及熟人到西安來做理財的方式,打著“共享經濟”“養老保險”等幌子,不斷發展“新朋友”加入。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隊伍”不斷壯大,從最初的幾十人到幾千人,蘇某、余某等人通過這樣的方式分別非法獲取數十萬元到數百萬元不等。主辦此案的檢察官説,此類型的傳銷案件在未央區轄區是第一次被查獲。“以往的傳銷最起碼有個産品,而該案中參與者用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只換得了數頁紙的投資合同。”辦案檢察官介紹,如今傳銷越來越具有欺騙性,“互助養老”、“共享經濟”這些流行詞都成為幌子。本案中傳銷組織頭目們所發展的大多數是外地人,這也讓此類案件具有更強的隱蔽性。

  以往查辦的傳銷案件中,組織者需要到處拉人頭,通常還會控制參與者的人身自由。而該案中卻不控制參與者,而是通過簽訂制式合同,披上投資的外衣,從事傳銷活動。同時,這種新型傳銷對參與者的身份還有明確限制,規定“公務員不拉、高校老師不拉、學生不拉”。從已被破獲的案件來看,組織者更願意尋找那些有著固定退休金的人成為自己的下線。

  檢察官提醒廣大市民,無論傳銷的招數如何變化,非法傳銷組織的有些特定套路是無法規避的。識別傳銷行為需要認準“三個凡是”:凡是背離市場經濟本質規律的所謂暴利商業行為,即可初步認定疑似傳銷行為;凡是産品或服務嚴重偏離自身市場價值,且所謂經營行為本質上沒有創造出社會價值,即可認定該産品或服務是傳銷的道具;凡是拉人頭、分等級、靠人頭費用才能生存和發展的組織,大家都要遠離。廣大市民應理性對待高回報的推銷模式,積極向公安機關舉報傳銷活動,形成全民打擊傳銷活動的氛圍,讓非法傳銷活動無處遁形。(高雅 實習生 陳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