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小蘋果”成農民脫貧大産業

2017-12-06 09:08:17|來源:三秦都市報|編輯:李妍|責編:董健雄

延安市副市長張宏接受採訪

  這是一組給力且欣喜的數據:2016年底,陜西省延安市14.34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底的13.2%下降到3.86%。

  這是一條産業脫貧的新模式:延安市以蘋果産業為主的特色農業産業扶貧帶動模式得到了肯定,以蘋果産業為主的特色農業産業扶貧帶動模式成為全國推廣的經驗。

  這是一份延安人鄭重的宣告:2017年再實現1.18萬貧困人口脫貧,163個貧困村退出,延長縣脫貧“摘帽”。2018年實現剩餘的3.81萬人脫貧,334個貧困村退出,延川和宜川兩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實現全市整體脫貧。2019年和2020年進行再穩固、再提高,確保到2020年延安市貧困人口和全國一道同步夠格邁入小康社會。

  12月5日,“産業脫貧訪市長”採訪團走進延安,本報記者與延安市副市長張宏走進田間地頭、農家果園,細説産業脫貧的“延安答卷”,暢聊延安如何持續發力堅定不移走小蘋果大産業扶貧之路,形成了“蘋果大産業,農民大脫貧”的延安産業扶貧模式。

  談産業脫貧 “小蘋果”帶動大産業

  延安市安塞高橋鎮南溝村昔日是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村。如今南溝村通過村企共建、企業帶動的這種扶貧模式,2016年,全村貧困戶人均收入達到萬元以上,全村50戶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

  張宏説,按照延安市委、市政府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體部署,牢固樹立“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的目標,加快培育壯大林果、棚栽、草畜等特色産業,當前全市在冊適宜發展産業貧困戶1.5898萬戶4.9317萬人,實現了産業全覆蓋,夯實築牢了群眾脫貧基礎。“以蘋果産業為主的特色農業産業扶貧帶動模式成為全國推廣的經驗,先後12次在全國産業扶貧經驗交流會上交流發言。”

  “延安蘋果經過30年的不斷探索和實踐已經成為延安農業的最大主導産業,也成為延安老百姓脫貧致富的一項主要産業,目前延安全市有365萬畝蘋果,産量達到332萬噸。可以説蘋果産業為延安脫貧攻堅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張宏説,今年延安市出臺了《關於加快蘋果産業後整理工作的通知》,把注重蘋果生産轉向産、加、銷一體化發展上來,推動産業扶貧精準脫貧,實現果業收入倍增計劃。2017年,預計全市蘋果總産量332.89萬噸,現已銷售284.79萬噸,總體價格比上年增加0.5-1.0元/公斤,預計增收15億元以上。

  談具體措施 六抓六注重打出産業扶貧組合拳

  當前正值延安市脫貧攻堅決勝階段,産業脫貧工作有哪些新舉措、新進展、新成就呢?張宏説,抓産業覆蓋,注重長短結合;抓市場帶動,注重産業效益;抓主體培育,注重聯貧機制;抓項目對接,注重投資合力;抓技術服務,注重能力提升;抓三變改革,注重集體經濟。“我們採取了‘六抓六注重’,打出産業扶貧組合拳,實現了産業發展和貧困戶脫貧的雙贏。”

  張宏説,延安市探索總結出9種産業扶貧模式,其中經營主體帶動型帶動貧困戶13896戶35780人;農業園區吸納型帶動貧困戶5074戶14206人;互助合作扶持型帶動貧困戶4488戶13389人;科技培訓服務型帶動貧困戶13686戶31353人;重點企業幫扶型帶動貧困戶3862戶6954人;農業項目支持型帶動貧困戶7217戶18662人;支部+貧困戶型帶動貧困戶3839戶12354人;互聯網+貧困戶型帶動貧困戶3057戶3758人,並將貧困戶全部納入到合作社、龍頭企業、園區等中來,帶動貧困群眾參與到特色種養、加工銷售、社會化服務等環節,有力推動了農業産業扶貧工作。

  談脫貧未來 脫貧政策與蘋果後整理産業結合

  延安多年來持續發力堅定不移走小蘋果大産業扶貧之路,形成了“蘋果大産業,農民大脫貧”的延安産業扶貧模式,有效保障了貧困農民的穩定脫貧。

  談及未來,張宏表示將繼續優化産業區域佈局,從標準化種養、精深化加工、品牌化銷售等多角度推進産業開發,將脫貧攻堅政策與蘋果後整理産業結合起來,在政策、資金上給予更大支持,促進農村改革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強化技術培訓,確保扶貧見實效、老百姓得實惠,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繼續大力弘揚延安精神,抓好脫貧攻堅工作,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今年延長縣‘摘帽’,2018年延川和宜川兩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實現全市整體脫貧。2019年和2020年進行再穩固再提高,確保到2020年全市的貧困人口和全國一道同步夠格邁入小康社會。” (趙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