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梁家河青春足印 與時代同心同向同行

2017-12-12 13:45:29|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董健雄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探尋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系列特別報道座談會12月11日在西安舉辦。來自省級有關部門單位和宣傳文化、社科理論、高等院校等各方面的代表150多人參加座談會。

  12月4日至8日,本報連續刊發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探尋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系列特別報道。這組報道共有5篇,分別是《眷眷深情藏沃土》《篳路藍縷啟山林》《博學篤行重實踐》《責重山嶽勇擔當》《初心益堅中國夢》。會議圍繞該系列特別報道進行深入座談。

  “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是他人生經歷中十分重要的起點,是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起點和認識源頭。”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陜西日報社社長李偉就系列特別報道的采寫初衷和編發情況向與會者作介紹時説,我們本著敢於舉大旗、勇於求創新的精神,確定了“探尋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這一重大主題策劃,于8月下旬組成特別報道組,深入梁家河村進行採訪。報道組在採訪中深切體會到,梁家河的七年經歷,確立了習近平總書記親民、愛民,接地氣、有底氣的從政風格,形成了他勇於拼搏、敢於挑戰、銳意改革的意志品質,奠定了他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在報道中,我們注意深入挖掘故事背後的精神力量,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特別報道,給廣大讀者以深刻的思想啟迪,給廣大黨員以觸及靈魂的黨性教育。

  特別報道組成員、陜西日報記者朱劍飽含深情地説,青年習近平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苦幹實幹、不懼艱難,真情為民、勇於擔當,善良仁義、充滿自信,這樣的習近平是村民們心裏永遠的牽掛。走在習近平總書記曾奮鬥七年的梁家河,報道組記者深切地感慨,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共産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  

  陜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宋吉玲認為,探尋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初心”形成的青春足印,我們要學習青年習近平紮根事業、堅守信念的執著精神,紮根群眾、愛民為民的奉獻精神,紮根實踐、攻堅克難的實幹精神。

  “這是一次醍醐灌頂的思想洗禮。”省發展改革委基礎産業處處長張禮濤激動地説。他提出,陜西幹部要從陜西深厚的歷史文化中汲取營養、從延安精神的思想光輝中汲取營養、從以青年習近平為代表的下鄉知青的青春足印中汲取營養,把激情燃燒的青春夢融入追趕超越的新征程。

  青年人到底該如何成長?西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理教授張記國説,習近平總書記的青春足印是青年人成才的指路明燈,廣大青年要像習近平總書記那樣,沉靜淡泊,博學篤行,心繫群眾,踏實做事。

  “回想我剛參加工作時,也就是二十多歲,和在梁家河插隊時的青年習近平年齡差不多。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那些故事,讓我感同身受,深受啟迪。”十九大代表、中鐵一局普通測量工白芝勇一番樸素的話引起了現場很多年輕人的共鳴。他説:“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下一番心無旁騖、靜謐自怡的功夫’的教誨,更加認真地學習精密測量技術、苦練專業技能。”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黃翌充滿感情地引用習近平總書記對當今青年提出的期許和要求。他説,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要以青年習近平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紮根基層、無私奉獻,一心為民、做好實事,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和夢想。

  “系列特別報道氣勢磅薄、恢弘大氣,站位高、目光遠,同時又不失細節和溫度。用心、用情、用力,堪稱一組有溫度、有深度、冒熱氣的佳作。報道既為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進一步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提供了生動的學習素材,也是新聞單位創新傳播手段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嘗試。”新華社陜西分社社長李勇説,通過這組報道,我們進一步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為民情懷和家國情懷,追尋到總書記的初心和中國共産黨人的崇高信仰。當前,我們要把學習宣傳好十九大精神作為頭等大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是我們梁家河村的黨支部書記,這是我們的驕傲。如今,梁家河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在旅遊公司上了班,住上了樓房,用上了互聯網,學會了微信支付。”延川縣梁家河村黨支部書記鞏保雄説,“通過閱讀系列特別報道,我不僅對十九大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感受到一種‘壓力’的傳導。”他表示,梁家河村黨員幹部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堅持把村民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村民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村民滿意的事情做起,帶領村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本報記者 魏偉 李妮 )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