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兩千萬畝“林海”誕生記

2018-01-31 15:04:25|來源:三秦都市報|編輯:李妍|責編:董健雄

  

  退耕還林讓延安市吳起縣再披綠裝    

  曾經的延安,是紅色,亦是黃色。

  紅色,是延安的精神氣質。這片革命聖地激勵著一代代共産黨人牢記使命,永遠奮鬥。

  黃色,是延安的自然之色。延安全境是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貌。

  如今的延安,卻是紅色+綠色!

  自1999年迄今,延安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在水資源緊張、栽植難度高等惡劣自然條件下,累計完成2000多萬畝土地綠化,將陜北地區的綠色整體向北推移約400公里,實現了由黃到綠的“顏值”巨變。

  黃土地上的“林海奇跡”

  農曆大寒前夕,廣袤的陜北大地雪後初霽,正迎來新一輪的解凍與復蘇。

  站在延川乾坤灣鎮海拔850米的山巔極目遠眺,黃土高原溝壑縱橫,幾乎每座垣、每道梁都有成片的棗樹或槐樹,不畏嚴寒、迎風傲立。

  1999年,延安響應國家“退耕還林”號召,開啟大規模生態修復工程,旨在改變老區人民“越墾越窮、越窮越墾”的生存怪圈。

  “一畝山地,一年毛收入不到100元。”這筆經濟賬,乾坤灣鎮龍耳村村民郝翠珍至今仍記得,補償款是每年每畝160元,“種樹更划算。”

  當年的延安,群山裸露,水土流失面積達2.88萬平方公里,農村耕地大多處在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山上,連農用車都進不去。

  郝翠珍用架子車先將免費的樹苗拖到路邊,再肩扛背馱運上山。

  守得經久寂寞,終見滿山繁華,這場堅持了19年、至今仍在進行的“綠色革命”,帶給延安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沙塵暴少了”。遙感衛星圖顯示,過去十多年,退耕還林將陜北地區的綠色整體向北推移約400公里,堪稱奇跡。

  “聖地紅”永不褪色

  從“自然黃”變為“人工綠”,聖地延安的“紅色氣質”愈加熠熠生輝。當年延安廣大黨員幹部率先垂范,成為響應退耕還林的先鋒隊。志丹、吳起、子長,很多溝溝坎坎裏退耕的第一片綠,大多出自老黨員、村幹部。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延安精神的應有之義,作為黨員幹部,就得率先垂范。咬定青山不放鬆,一任接著一任幹。”

  截至目前,延安累計完成造林2046.5萬畝,其中退耕還林1077.46萬畝,植被覆蓋度由2000年的46%提高至目前的70%左右。2016年,不少人印象中“黃土飛揚”的延安,獲得了“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生態改變的同時,延安120多萬農民也集體告別“廣種薄收難溫飽”,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8年的1356元升至2016年的10568元;農業生産方式逐步走向現代化,全市糧食産量在最近的10多年都穩定在70萬噸以上。

  新時代,新征程,一個更大的生態藍圖正在延安接力繪製:1000多萬畝退耕還林地將逐步轉化為有效森林面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