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代表委員暢談高品質發展:開啟新引擎 集聚新動能

2018-03-06 08:40:41|來源:陜西傳媒網|編輯:李妍|責編:董健雄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要大力推動高品質發展。

  3月5日,出席全國兩會的陜西省代表和委員聚焦“轉換增長動力”,就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大做強新興産業集群、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等話題展開熱議。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圍繞推動高品質發展部署了8項重點工作,排在首位的就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府工作報告在安排今年各項工作時,也將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在首要位置。

  “當前高品質發展已經成為經濟進入新時代的一個重要標誌,而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目的就是要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全國人大代表、銅川市市長楊長亞表示。

  2017年,陜西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氣力推進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加快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做好財政金融工作,供給體系品質進一步提升,特別是煤炭去産能完成“十三五”任務的64%,化解鋼鐵過剩産能210萬噸,取締“地條鋼”企業18家,商品房去庫存週期降至12.5個月。

  楊長亞表示,近年來銅川堅持轉型發展,按照中央和我省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各項決策部署,做足做實“加減乘除”文章,統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重點工作落實,其實質就是堅持走一條高品質發展的路子,最終實現全市高品質發展目標。目前,銅川已超額完成去産能工作目標任務,累計關閉煤礦21處,退出産能1058萬噸,全市關閉煤礦數量和退出産能分別佔全省的34%和36%。

  做大做強新興産業集群

  發展壯大新動能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做大做強新興産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多領域推進“互聯網+”。發展智慧産業,拓展智慧生活。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産業。

  不久前,西安市出臺意見,計劃用5年時間,扶持西安經開區打造千億級汽車産業集群,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這成為我省加快推進産業轉型升級的生動注腳。

  推動高品質發展,推動産業的轉型升級是題中之義。全國人大代表、西安邁科金屬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省工商聯副主席何金碧認為,推動高品質發展,加快動力變革是關鍵。加快動力變革,要在經濟轉型升級的新趨勢下尋找新動能、新增長的源泉,把壯大優勢産業集群作為優化産業結構、推動轉型升級的突破口,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同時,還要合理佈局上下游行業,形成特色産業集群,有效實現産業集聚。“需要注意的是,在形成特色産業集群過程中,政府應合理引導內部競爭,防止産生惡性競爭。”何金碧説。

  對於加快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何金碧建議,為有效實現新興産業聚集,在招商引資和産業佈局上,政府應合理引導,避免同質化競爭。通過做大做強新興産業,促進我省産業轉型升級,帶動“三個經濟”發展,助推陜西追趕超越步伐。

  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增強經濟創新力競爭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鼓勵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融通創新,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這讓我很興奮。”3月5日,聆聽完政府工作報告,全國政協委員、省工商聯副主席楊正國激動地説。

  楊正國也是陜西艾爾膚組織工程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從生産出我國唯一一款獲准上市、含有人體活細胞的人工皮膚,到全球首個可取代傳統人體角膜移植的再生醫學産品,他們與高校合作,通過科技成果産業化,實現企業發展壯大。

  如何讓創新成果加快轉化應用?“需要我們處理好大學與企業、科研與市場、科學家與企業家之間的關係。”楊正國認為,當前一些大學被賦予産業化的使命,甚至直接從事市場經營,此舉並不合適;同樣,有的項目在立項時沒有考慮商業化前景,又會造成與市場需求不匹配。

  他建議,建立以企業為中心的産學研聯合體,將資源配置由過去的重點投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改為重點投向支持企業建設各級研發中心,形成以企業訂單式研發為主的科研體系,增強科研項目的針對性、實用性。同時,建立企業與大學融合發展的新模式,解決大企業資金充沛但創新不足、中小企業創新動力強勁但資金技術不足、大學技術雄厚但與企業需求對接不精準的問題,實現三者融合發展,科技成果産業化轉移的效果也會更好。(陜西日報記者陳艷周明喬佳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