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農民“嘉年華”背後的小情懷和大格局

2018-03-10 16:21:13|來源:人民網|編輯:李妍|責編:董建雄

  如果從我們祖輩的角度去看待農民節,我們的血液中帶有天然的認同感。

  在城市化快車道上響起鄉村振興的號召,我們義無反顧投入其中。

  農民節,帶著濃烈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

  2018年3月18日,農曆二月初二,西安將舉辦首屆“農民節”活動。

  十九大明確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發佈,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新世紀以來第15個以“三農”工作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有30多處提到了農業、農民、農村。

  在“三農”工作迎來新時代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之時,這場被寄予厚望的農民“嘉年華”背後有這怎樣的小情懷和大格局?

  一場由“身份”到“職業”的變革

  我們是不是欠農民一個節日?

  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每個節日的設立都是對一種職業的尊重。

  4000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農官--后稷,就在西安周邊武功、楊淩一帶“教民稼穡,樹藝五穀”,農耕文明從這裡發源。此後數千年間,乾瘦的身材,溝壑縱橫的面部,佈滿厚繭的大手,這是我們的祖輩、我們的父輩。

  農民是一個身份。

  新時代,新農業,需要新農民。

  2011年以來,陜西省率先在全國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研究、試點、推進工作。農民成為一種職業。

  為億萬辛勤的農民建立一個自己的節日——2015年4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經學者王徵兵教授呼籲。

  2017年3月7日,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陜西代表團代表、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向大會提交建議:設立為中國農民節,讓農民成為一種值得尊重的職業。

  2018年3月18日,農曆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在“龍抬頭”遇到“農抬頭”,這個諧音蘊含著美好的祝福和願景。

  時光倒回到1992年。

  一部分被山東壽光大棚種植震撼的高陵何村人從那時起便立下了致富的誓言。從1992年42棟大棚開始到1994年100多棟大棚,再到如今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這個號稱“中國大棚第一村”的地方矗立著466戶別墅式住宅。

  何村,作為西安第一屆“農民節”的主會場,除了代表著富裕繁榮以外,更刻畫著新時代、新農業、新農民昂首挺胸的模樣。 

  從小情懷到大格局,鄉村振興的號角裏有什麼?

  賈平凹説過,中國往上數三代基本上都是農民。

  幾十年前,我們,包括我們的父輩通過自身的努力來到了夢寐以求的城市。幾十年後,當“鄉村振興”的口號提出時,我們都義無反顧的願投身其中。

  農業是我們人類生存的根本,農村是我們想要回去的故鄉,農民是我們血脈裏流淌著的基因。

  人類需要糧食生存,我們需要故土安心。數年後,轉身回頭,我們都在懼怕那個曾經的故鄉再也回不去了,“鄉村振興”的號角裏有你的,有我的,有每個人的小情懷。

  如何讓農民揚眉吐氣呢?或者説,讓我們的情懷有可以依靠的土地?

  在西安1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市區外,還生活著大西安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群體。

  2017年3月7日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陜西代表團代表、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向大會提交建議:將農曆二月二日設立為中國農民節。

  他認為,農民節的設立是全面提升農民素質的需要,也是走群眾路線的體現,給農民群眾一天法定休息日,讓農民休養生息,自覺、自悟,讓農民揚眉吐氣。

  多年來,“面朝黃土背朝天”被用來形容農民勤勞耕作的姿態。新時代、新農業、新農民需要新姿態。撂下農具,走出田間地頭,今個兒,咱們農民也要站在“聚光燈”下走一次紅毯。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2018年作為大西安追趕超越的奮進之年,也是西安實現率先脫貧的決策之年。

  以鄉村振興和“五美”建設引領脫貧攻堅、提升脫貧品質,是西安2018年的扶貧工作總目標。

  西安提出舉辦“農民節”,以敬農愛農助農為主題之一,以期推動“鄉村振興”,讓更多的農民脫貧致富。

  面對“鄉村振興”,西安手裏握著怎樣的牌?

  産業基礎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中描述:“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西安,地處八百里秦川腹地,是這個優質地理板塊中的精華,有著良好的自然地理條件。

  近年來,西安先後獲得了“中國獼猴桃之鄉”“中國石榴之鄉”“中國戶太葡萄之鄉”“中國厚皮甜瓜之鄉”“中國番茄制種之鄉”等稱號,“臨潼石榴”“周至獼猴桃”“灞橋櫻桃”“藍田大杏”等14個農産品也獲得了國家地理産品標誌保護認證。

  2018年,西安市市長上官吉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西安都市型現代農業“一區三帶七板塊”格局不斷完善,苗木花卉産業基地面積達到73.4萬畝,藍田大杏種植系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鄉村旅遊

  微風裹挾著河水的潤澤,讓乘坐在竹船上的遊客沉醉在春日的周至水街。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西安共接待遊客逾1269萬人次,其中民俗遊受熱捧。這依賴於周至水街這樣的特色小鎮,這些改變了昔日農家樂模式的小鎮,逐漸引進精品高端的民宿形式,以滿足更多追求高品質遊客的生活需求。

  2017年是西安特色小鎮建設的起步之年,在西安眾多的特色小鎮中不乏一批農業特色小鎮,比如扈邑區榮華葡萄樂養小鎮、臨潼區驪山石榴小鎮,長安取中荷馬鈴薯小鎮,中南獼猴桃養生小鎮等等。

  唯愛與春光不可辜負。春日的週末,帶著家人、約上好友徜徉在草莓田裏,已經成為很多人的週末首選。

  2017年12月發佈的西安市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建設實施方案中提到

  推動從景點旅遊向都市休閒和鄉村休閒全域化拓展,到2020年打造30家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高陵場畔、長安上王村、臨潼溪源山莊、灞橋白鹿倉民俗文化街區等景區,打造了集農業文化旅遊景“三位一體”“農業産業園區+田園綜合體”等具有西安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模式,是西安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當下,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

  農民藝術的金字招牌

  明黃色的背景,大紅色的老牛,青色衣服的男人,粉色衣服的女人……這些大膽的色彩完美的糅合,描繪了一副溫暖而又幸福的鍘草場景。在戶縣,有一群擅長作畫的農民,他們不僅畫出了名堂,並且帶著作品走出了陜西,走出了國門。

  1988年,戶縣正式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2014年,再次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農民畫)。戶縣農民畫想像大膽豐富,風格浪漫稚拙,古拙中流露天工。農民畫家們以自身生活體驗和獨特的藝術創造力,畫出熟悉的生活。一支筆帶動一個村,戶縣農民畫的金字招牌如今已經擦亮,未來不光是西安的一張文化名片,也是中國對外交流的一張實力王牌。

  科技支撐

  太空茄子、藍玉米、巨型南瓜、五彩繽紛的馬鈴薯……在2017年的農高會上這些高科技農産品吸引了眾多目光。

  如今的農産品,早已抖掉了身上的“土”味,在“高大上”的高新技術支持下不斷更新換代。

  現代農業的發展,關鍵在於科技。

  2017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西安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西安都市農業試驗示範站揭牌。二者將共同開展技術創新、技術引進和示範推廣,加快實現科技成果産業化、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體系建設。

  西安,高校和科技資源居全國前列,毗鄰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這是西安發展農業科技的現實基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風口是西安發展農業的未來支撐。職業農民,是西安發展現代農業的人才基礎。

  2018年3月5日,在西安“鄉村振興”工作懇談會上,西安市副市長楊廣亭説:“農民節的本意就是提高農民的社會地位,讓從事農業生産的人也能走到聚光燈下,也能得到社會的關注和尊重。讓大家更多的關注農業、關注農村、關注農民,來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西安首屆農民節,依託“鄉村振興”的大背景,融入了每一個人的“故鄉”情結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