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饃好吃難做 保護不利恐失傳

2018-03-16 17:30:42|來源:騰訊大秦網|編輯:李妍|責編:孟慧

  

  核桃饃,一種歷史最悠久、身份最特殊的小吃。清光緒26年慈禧避難時作為貢品,後流傳於民間,代代興旺。以麵粉、核桃焙制而成,小如瓷蓋,色金黃,入口香酥,放置累日逾旬色味如初。

  現在這個東西在漢中大街小巷都可以看見有賣的,只是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要發面、揉面,最後還要經過烤制。一般人在家是不會做的,都在外邊買,而且漢中出門在外的遊子都很惦記。

  到過寧強的人,對寧強的核桃饃多有體會,都有説道。寧強核桃饃因其用料考究,加工精細,色澤澄黃,香酥可口等獨有的特點,成為寧強人饋贈外地親朋好友的佳品,也是外地人來寧必購的特色食品之一。

  這些核桃饃,有大有小,大的是1元錢1個,小的是5毛錢1個,以前還更便宜的,大的5毛,小的2毛5,可惜物價都上漲了,所以這些美食雖好吃,但利潤也薄。

  核桃饃雖叫饃,實為餅。它一般分為大、小兩種。小的有口杯大小,顏色橙黃,味道濃郁,入口香酥,嚼之生津口爽。一般是精緻加工,按原料使用的多少和口感差別,又分為高、低兩檔,依據時代和物價的變更,過去1角、5分的,後來變成2角、1角;5角、3角,到現在的1元、8角、5角,此饃大多被小城居民買去作為饋贈的禮物,或外地客人購買帶走,當地很少有人買來自己吃的;大的有碗口大,核桃、清油放得少,外焦裏軟,為廉價實惠食品,過去5分、1角、2角、3角都賣過,現在已賣到1元一個,主要為當地居民早點之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製作核桃饃的燃料和成品包裝也有所改變。原來打核桃饃用的統統都是炭火,現今因退耕還林,保護天然林,禁止砍伐青h及其它雜木燒炭,於是,有的店家就使用蜂窩煤替代木炭,有的改用電烤箱,因電烤箱出爐的速度快,提高了成品的數量,但每次烤多長時間恰到好處,這都需要不斷調整,沒有一成不變的;再比如包裝,原先都是把烤好的饃裝到食品袋裏,雖然饃香四溢,但總感覺上不了檔次。

  因核桃饃製作全靠人工,加之用料和做工都非常考究,在整個寧強縣城,每天做成的核桃饃也不過5000來個,每天中午12點不到便一搶而光。如遇到節假日要的多一些,就得提前預訂,否則那是拿上錢也買不到的。

  雖然寧強核桃饃已被列入《陜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但要讓這一獨特的飲食文化,在寧強得以保護、傳承和繁衍生息,除政府保護人才、培訓傳承人外,還要設立相關民間研究協會,組織地方民風食俗的研究人士,梳理核桃饃的製作工藝,分析研究核桃饃的未來發展和生産工藝創新,讓寧強核桃饃這朵祖國食品大花園中的奇葩,越開越艷,讓更多的人分享她的美味、她的芬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