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鹹新區出土2000多年前美酒 屬秦咸陽都城時期平民墓葬

2018-03-19 09:50:48|來源:三秦都市報|編輯:李妍|責編:董健雄

     

  酒壺、壺口密封物及酒液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3月18日,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為配合交通建設,考古人員在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南發掘清理古墓葬56座,其中戰國晚期至秦代墓葬49座,屬於秦咸陽都城時期平民墓葬。

  墓葬出土了陶、銅、鐵、骨及玉石等不同材質的遺物約260余件,尤其令考古人員興奮的是,在秦人墓葬中發掘出土了保存完整的銅劍一柄和密封在銅壺裏距今2000多年的古酒。

  “意外”發現秦代古酒

  銅壺屬於青銅禮器,又可稱為鍾,是酒類液體的盛儲器。按照周禮制度,喪葬墓葬中出土的銅壺,多與下葬過程中舉行的“獻祭”儀式有關,填埋時應該都盛有酒類,但受時間、銅壺質地等各方面因素影響,能留存下來實屬“意外”。據主持發掘的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許衛紅介紹,這個銅壺出土于一座豎穴墓道雙墓室的秦人墓葬,銅壺的口部以條狀物覆扎有粗布,密封性極好,因此得以保留總量約300毫升的近乳白色透明液體。

  “相關單位對透明液體開展科技檢測後發現,液體中含有較高的羥脯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以及少量任二酸、月桂酸等脂肪酸物質,屬於酒類物質。壺口覆扎的條狀物織物應為平紋組織的麻布。”許衛紅説,氨基酸是構成生物體蛋白質並同生命活動有關的最基本的物質,是在生物體內構成蛋白質分子的基本單位,與生物的生命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此次發掘並經科學檢測的酒類液體,經過2000多年仍存豐富的氨基酸物質,體現了咸陽為都期間的酒業釀造水準。這些考古發現記錄的不僅僅是秦人生前好酒的習俗,更透射出秦帝國對周禮制度的延承,對研究秦咸陽城的文化面貌有重要的意義。

  青銅劍依然寒光閃閃

  考古人員還在一座秦人墓葬中發掘出土了保存完整的銅劍一柄,通長60釐米,歷經2000餘年,依然寒光閃閃。

  根據史書記載,為了適應戰爭形式,秦國自簡公六年開始“令吏初帶劍”,次年再次令“百姓初帶劍”,從此秦國男子帶劍成為一種規制,不僅可以防身,又是等級身份的重要標誌,秦始皇21歲時的加冕大典也是“王冠帶劍”。“本次發掘出土的這柄銅劍,刃部可見使用後留下的豁口,推測是一柄經歷腥風血雨的實用武器。”許衛紅説,這柄銅劍劍首呈圓形,頸部呈圓箍狀,劍身是中部起脊的八面體,近鋒端有明顯的束腰。這種造型最早出現于吳越地區,屬於傳統的“周式”長劍,一體連鑄,頸部纏繞絲繩可以舒適地持握,束腰及八面體的劍身有很強的殺傷力。

  秦人鑄造銅劍,金屬成分多為銅、錫及少量的鉛、鐵,屬於古代文獻記載的“大刃之劑”的配方。錫過多容易折斷,過少硬度不夠。合金原料要充分融合,達到水乳交融的程度才能鑄造出一柄良劍。由於銅劍有“一寸長一寸強”的特點,增加長度而不折也成為長劍鑄造的難點。許衛紅表示,根據青銅長劍的造型特點判斷,其鑄造年代要早于戰國晚期。通體無斷裂痕跡,劍身寒光閃霜、千年不銹,當時的冶金鑄造技術水準可見一斑。(記者 趙爭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