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帶你重溫西安話劇院65年的故事

2018-04-24 16:39:56|來源:西安網|編輯:李妍|責編:董健雄

  

  65年曆史

  200多部劇目

  1萬餘場演出

  西安話劇院用一個個數字

  講述著自己的往事

  她

  是西安人民心中

  響噹噹的“文藝先鋒隊”

  她

  陪伴了一代代人成長

  

  西安話劇院建院一週年合影

  西安話劇院成立於1953年,當時全國院校調整,西北藝術學院戲劇系的一部分同志和當時的黨校文工團合併起來,成立了“西北人民話劇團”。

  “西北人民話劇團”顧名思義,就是西北五省話劇團,是由當時的中共中央西北局一手組建的。那時候,凡是分配或錄取到劇團的同志,都是“參加革命”,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參加工作,更不是所謂的“加盟戲劇班”。

  

  上世紀演職人員下鄉演出

  西北大區撤銷以後,改名為“西安市人民話劇團”,到1963年改為“西安話劇院”。

  

  日本話劇人社來院參觀

  第一任團長是西北局文化部文化局副局長魚訊同志,副團長是鄭中和、萬一同志,藝術處長是陳楚橋同志。

  

  西安話劇院第一任團長——魚訊

  建院之初,還沒有現在的院址,大家都住在西北藝術學院的宿舍裏,儘管住地偏遠(現長安區韋曲),可還算有個穩定的住所。後來由於在城裏演出往返不便,全體搬遷,三五一夥、七八成群地分散居住在西大街的“竹笆市”、“華北公寓”和南院門一家鞋帽店,後來又集中搬到了位於東關雞市拐一座破舊的天主教堂裏。

  

  70年代鐘樓附近

  住所問題初步解決了,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排練沒有場地,沒有辦法大家在住所的院子裏擺上破舊的桌椅,或把房子裏通鋪的床板拆掉,騰出一塊兒地方排戲。那個時候,大家工作熱情高漲,條件雖然十分艱苦,卻極少有人埋怨發牢騷,排戲演出緊張有序,大家也是樂呵呵的。

  1955年,國家為劇院建立的團址落成,也就是現在的和平門外李家村。當時這片地區十分荒涼,周圍沒有幾家單位,只有一大片麥田和戰時留下的戰壕,演員們每天早起練形體練發聲都是到遠處的麥地裏面,距離估計大概就是現在的太乙路十字了。

  

  大片麥地

  1953年的那個時期,西部地區話劇基礎比較差,看過話劇的人不多。話劇這種外來藝術形式,能否被觀眾接受,劇院能否在人民群眾中紮根還是個未知數。因此,劇院排的第一部戲尤為重要。劇院領導經過認真的考慮,選擇了當時在國內上演很紅的蘇聯話劇《曙光照耀莫斯科》作為劇院的奠基戲。

  

  

  

  《曙光照耀莫斯科》當時演出的劇場在群眾堂(現已拆除,地址在現在的人民大廈附近)。這部外國戲,開始是不售票的,觀眾是有組織的來的,所以場場客滿,反響熱烈。然而到正式售票演出時,情況就不同了,上座率不佳。

  

  演出時,爆滿的觀眾

  於是擺在劇院面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在西安為話劇爭得一席之地?怎樣把觀眾請進劇場?為此,全院掀起了組織觀眾的熱潮!

  

  跑票時候的大街

  那個時候還不興現在的媒體炒作和變著法兒地做廣告宣傳,加上西安的老百姓還不知道有個西安話劇院,不太了解話劇,所以剛一開始到劇場來看戲的觀眾並不多,大家心情都很焦急。

  於是我們許多演員自告奮勇,有的拿著一沓戲票去大街上叫賣,做口頭宣傳廣告,有的靠著兩條腿,東到紡織城、西到電工城、南到大專院校、北到廠礦企業為劇院推銷戲票。這一招兒還挺管用,來劇院看戲的觀眾有了明顯的增加,大家也叫賣得更起勁兒了。要知道,當時可真沒有什麼加班費、勞務費、提成之類的好處,憑的就是“覺悟”和高漲的工作熱情。這種工作熱情被大家叫做“跑票”,跟現在的“逃票”可是兩碼事。

  

  去農村演出

  

  去山區演出

  

  在街頭演出

  

  在煤礦演出

  上世紀,劇院大約演出大小劇目有200百多臺,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古今中外題材廣泛。其中大部分是貼近時代、貼近群眾、反應現實生活的劇目。那個時候,劇院每年要演幾百場戲,每個演員一年少則能演三四個角色,多則可演到五六個角色。而且,每天經常要演兩三場戲,個別劇目還演過四場戲。不論是嚴寒酷暑、颳風下雨,演職人員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排練場和劇場中度過。這為演員們提供了很多機遇和條件,只要演員能把握住每一個機會,刻苦努力就能不斷地提高自身。

  

  《膽劍篇》劇照

  為了提高藝術品質,滿足廣大觀眾的要求,西安話劇院先後選擇了一大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很高的中外名著,如: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膽劍篇》,老捨得《駱駝祥子》,郭沫若的《蔡文姬》、《虎符》、《孔雀膽》,田漢的《麗人行》,吳祖光的《風雪夜歸人》等經典劇目。並介紹了一批蘇聯、阿根廷、阿爾巴尼亞、美國、英國等優秀劇目排練演出。它不僅滿足了廣大觀眾不同層次的欣賞需求,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劇院演職人員的水準,對劇院的藝術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日出》劇照

  

  《北京人》劇照

  

  

  《雷雨》劇照

  幾十年來,西安話劇院不斷的調整、充實劇院的業務人員,從無到有逐漸建立了一支自己的編劇隊伍。自己創作、改編、翻譯劇目有40多部。其中有《山花爛漫》、《車站新風》、《巴山紅浪》、《臥虎鎮》、《延水長》、《小長安》、《三十六任隊長》、《秀才遇見兵》等等。這些劇目的排演均獲得廣泛好評。為劇院豐富了上演劇目。

  

  《山花爛漫》劇照

  

  《車站新風》劇照

  70年代後期以來,先後創作了一批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劇目,塑造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兒無産階級革命家的光輝形象。如《西安事變》、《延水謠》、《彭德懷》、《毛澤東的故事》等,還排演了《巍巍崑崙》、《艱難時事》,這些劇目在全國大江南北演出,特別是在老區演出都引起了強烈反響。為戲劇舞臺上塑造領袖人物,做出了新的探索和貢獻。

  

  

  《西安事變》劇照

  

  《延水謠》劇照

  

  《巍巍崑崙》劇照

  

  《毛澤東的故事》劇照

  21世紀以來,西安話劇院創作排演出的一大批優秀劇目,獲得界內一致讚譽。《郭雙印連他鄉黨》被中宣部選取作為全國優秀劇目,並榮獲中宣部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麻醉師》更是西安話劇院藝術水準向高峰攀登的代表力作,榮膺“第十五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大獎”,並在2017年的三輪全國巡演火熱征途中,再摘“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的桂冠,同時也是近三年來國內同時榮膺“文華大獎”和“五個一工程”獎的唯一一部話劇。

  

  《穿越》劇照

  

  《郭雙印連他鄉黨》海報

  

  《麻醉師》劇照

  西安話劇院不僅為觀眾奉獻了優秀的精神食糧,也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有社會影響、有造詣的藝術家,包括編劇、導演、演員和舞美人員。

  編劇有黃悌、楊克忍、曹天富、張寶林;導演有萬一、韓又新、葛瑞五;舞美有尤寶誠、閻長宏、高非等;演員有劉法魯、張克瑤、曹景陽、趙克明、鄒文林、馬琨、李越、張癡、楊惠珍、朱道嫻、何曙霞、左瑜、溫熙雲、郝敏、馬驥、馬載鈞、李萬年、郭達、羅京民等。

  先後開辦了五期演員訓練班,培養出100多名演員,優秀者有:錢文榮、胡天相、溫謙、嚴彬、徐正運、張志民、楊新鳴、譚希和等。

  而這批藝術家又為話劇藝術的繁榮發展,貢獻了他們的畢生精力。

  

  時光流逝

  今年是西安話劇院建院65週年

  2012年5月16日

  西安演藝集團正式成立

  對原西安話劇院等五家

  市屬文藝院團進行管理

  自此西安話劇院迎來了生命中的新時刻

  在曲江新區的支持下

  西安演藝集團的帶領下

  西安話劇院未來將會

  為大家奉上了更多優秀劇目

  勇攀藝術高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