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歷博兩大展覽喜獲“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2018-05-19 20:02:0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李妍|責編:葛寧遠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5月18日,在第42個國際博物館日之際,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第十五屆(2017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獲獎名單揭曉。陜西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陜歷博”)原創特展“長安絲路東西風”獲得“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精品獎”。至此,陜歷博已五次獲得這一中國文博界的“奧斯卡”獎項。與此同時,陜歷博(陜西省文物局交流中心)舉辦的“綿亙萬里──世界遺産絲綢之路”展覽也首次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國際及港澳臺合作獎”殊榮。

  “長安絲路東西風”是由陜西省文物局主辦,陜歷博承辦,甘肅省博物館、寧夏博物館、青海省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等12家博物館參展的原創特展,選題切近“一帶一路”倡議,旨在通過歐亞大陸的宏觀視野,反映以漢唐長安——絲路起點為代表的中華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動歷程,闡釋其開放性、融合性、先進性。展覽精選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五省(區)反映漢唐時期東西文化交流的代表性文物珍品140件(組),將文物與文化遺産圖片相結合,以東西文化交流為線索,聚焦長安,全方位呈現漢唐長安作為世界東方文明之都,不僅是漢代絲綢之路起點,而且是唐代絲綢之路中心,是對歐亞大陸産生深刻影響的世界級核心城市,是人們寄託夢想的國際性大都會。展覽摒棄了以往按時間順序“亮寶”的展陳模式,而是以“風”為核心,用文物展現絲綢之路的歷史變遷,呈現中西方的文化風、貿易風和交流風,講述絲路故事與絲路文明。展覽形式立足“中國風,國際范”,綜合運用多種手法還原代表性的歷史空間,設計生動的互動體驗使觀眾穿越歷史,感受活起來的長安絲路文化,被稱為一次“創新的、活起來的絲路展”。展覽全程貫徹全方位多領域的傳播理念,針對不同受眾進行定向引導,綜合運用展品、互聯網、專家講座和微信自媒體平臺開發“絲路尋寶’系列教育活動,並首創文物文創“雙IP”模式,把文創展示區打造成博物館最後一個展廳,讓觀眾把美好長安絲路記憶帶回家。展覽自2017年10月17日開幕至2018年3月26日閉幕,展期達半年之久,獲得了強烈反響和普遍讚譽,參觀量超百萬人次。據不完全統計,針對展覽的報道多達116次。

  “綿亙萬里──世界遺産絲綢之路”是國家文物局在香港歷史博物館主辦的2017年度大型跨境文化交流展。展覽由陜西省文物局、甘肅省文物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河南省洛陽市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香港歷史博物館共同承辦,陜歷博(陜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和香港歷史博物館聯合執行,在慶祝香港回歸20週年之際,配合第十屆“亞洲文化合作論壇”的舉行而向香港市民開放。展覽以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以下簡稱“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世界遺産“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為主題,通過對該段絲綢之路路網沿線歷史、文化風貌的展示,闡述其重要性。展覽匯聚了三國37家文博單位的精美展品220件(組),其中中國參展品167件(組),包括壁畫、青銅器、玉器、陶瓷器、金銀器、絲錦帛製品、木質品、紙質文物、玻璃器、石刻、泥塑等,其中一級品多達97件(組),佔國內展品總數的58%,許多文物是第一次與公眾見面,陜歷博館藏精品鎏金銅蠶、金怪獸等更成為其中的“網紅”明星展品。這些自早期鐵器時代至唐朝跨越數千年的歷史見證物,充分展現了絲綢之路路網沿線民族交流、文化融合、文明互鑒的壯闊歷史。舉辦方希望展覽在講好絲路故事的同時,為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推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一份力量。展覽自2017年11月29日開幕至2018年3月5日閉幕,歷時3個多月,在香港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對促進內地與香港之間文化交流,加深香港市民對祖國歷史和“一帶一路”倡議了解具有深遠意義。此次展覽還創立了多個第一,即第一次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所舉辦的展覽;第一次在中、哈、吉三國聯合申遺成功後,以“路”為主線舉辦的展覽,是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做的一次彙報展覽;第一次在“世界文化遺産”語境下舉辦的絲路展覽;第一次由中、哈、吉三國聯合舉辦的絲路展覽;同時也是首個由內地承擔全部策展及籌備工作的國家文物局2017年重點展覽項目。

  2014年6月,由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項目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其中陜西7處遺産點以其獨特性、唯一性充分展現了絲綢之路從開通、發展到繁榮、鼎盛等多個時期的歷史風貌而入選名錄。

  此次,陜歷博兩大獲獎展覽以絲綢之路為背景,秉承了“讓文化遺産活起來”精神和“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探索絲路主題的創新表達,尋求跨國(境)展陳合作的創新實踐,在中國文博文化界取得了歷史性的驕人成果;也以陜西文博人獨有的絲路話語模式,為彰顯和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了一筆新的精神財富。(供稿 陜西歷史博物館  編輯 宋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