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女孩用面捏出“鎏金銅蠶”

2018-06-11 10:40:43|來源:三秦都市報|編輯:李妍|責編:趙瀅溪

  

  劉莉娟和她做的“鎏金銅蠶”

  一隻用糯米麵團做成的“鎏金銅蠶”,讓這件陳列在博物館的文物,變得立體風韻起來。

  這件作品的作者,是“80後”女孩劉莉娟。除了是一名小學美術老師,36歲的劉莉娟還是一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從2002年患病至今,她忍著病痛,自學面塑技藝,“用藝術來對抗疾病帶來的疼痛。”

  2000年,劉莉娟大學畢業後進入安康市果園小學,當起了美術老師。工作一年後,她被檢查出得了強直性脊柱炎。這是一種慢性關節病變,致殘率極高,有“不死的癌症”之稱,目前尚沒有根治的辦法。

  打針,只能在某種程度上控制病情惡化的速度,她需要面對的是眼睜睜看著病情一天天發展,而束手無策。也正是這种經歷,讓她變得更加堅強起來,她不滿足於當個美術老師,而是參與組建學校的泥塑社團,從小培養學生更多的興趣愛好。

  劉莉娟將學習的方向瞄準了新派面塑。由於沒有受過系統的泥塑學習,她需要從頭開始,“面塑與畫畫不同,不僅要‘捏’,還要‘塑’,我完全是零基礎,全靠利用下班時間自學。”

  2017年暑假,劉莉娟來西安學藝,師從面塑大師鄭更民。

  “早上8點上課,晚上11點下課,不誇張的講,我是咬著牙,熬過了兩個月。”6月10日,劉莉娟告訴記者,這段學藝經歷對她的影響和啟發非常大,也更加堅定了她將面塑這門技藝傳承下去的決心。

  如今,她已經成為石泉縣面塑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她的泥塑社團,有將近40名學生,倍受歡迎。

  2018年5月,劉莉娟萌發了用面塑製作“鎏金銅蠶”的想法。“我是安康石泉縣人,這裡正是鎏金銅蠶的故鄉。”劉莉娟希望以鎏金銅蠶為原型,做一件文創藝術品,“讓面塑這門藝術有一些新時代的特徵,讓傳統文化能更好地落地。”

  鎏金銅蠶是國家一級文物,1984年出土於安康石泉縣,也是迄今為止國內首次發現的,僅此一件。它的出土,將陜西石泉縣養蠶的歷史推前到漢代。從畫圖設計,到藝術構思,劉莉娟沒有任何可參考借鑒的作品,全部來自原創,期間數次修改,耗時一個月。(文/圖 記者 宋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