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等地百萬河長上崗 守護河流健康

2018-07-18 08:51:36|來源:人民網|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百萬河長上崗 守護河流健康(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

  “每條河流要有‘河長’了”——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新年賀詞中的鏗鏘話語言猶在耳。

  這是情係民心的莊嚴承諾,也是全面推進河長制的動員號令。一年多來,從中央到地方,行動緊鑼密鼓,一張張河長時間表、治水路線圖密集出爐,河長制工作取得重大進展。7月17日,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宣佈,截至6月底,31個省(區、市)全部建立河長制,比中央要求的時間提前了半年。機構到位,責任到位,見河長,見行動,見成效。從大江大河到家鄉的小河,百萬河長上崗,每條河流都有了“健康守護人”。

  身邊的河在變。“河長上崗,水質變樣,臭了十幾年的丁萬河去了‘病根’,入選全國最美家鄉河。”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居民劉芳感嘆。

  “母親河”在變。“經過綜合治理,過去清水盪漾的渭河又回來了,澤潤八百里秦川。”陜西渭河生態區管理局局長黨德才感慨。

  河長制促進“河長治”,河湖管護進入了新階段。一條條黑臭河清澈起來,一條條斷頭河歡快奔流,“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麗河湖正變成現實。

  一把手管河,河長不是“挂名”是責任

  江蘇省無錫市華莊街道辦主任俞啟宏生在太湖邊,從小喝著太湖水。回憶起10年前的藍藻事件,俞啟宏連連嘆息:“自來水變臭,礦泉水一夜間搶購一空。”

  水危機不斷敲響警鐘。伴隨經濟社會發展,水短缺、水污染、水災害等新老水問題相互交織,在河湖水域集中顯現。保障水安全、保護水生態,是民心所向,也是繞不過的發展難題。

  治水千頭萬緒,從哪兒下手?

  黨中央立足國情,頂層設計。2016年底,中辦、國辦出臺《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河長制上升為國家行動。這是解決我國複雜水問題的重大制度創新,也是保障國家水安全的重要舉措。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各部門快速行動。水利部與原環境保護部出臺河長制實施方案,十部委建立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明確職責,分工協調,形成全面治水合力。

  誰當河長?河長制的核心是責任制。許多地方黨政一把手管河,一竿子插到底,層層壓實河長責任。全國省、市、縣、鄉四級30多萬名河長中,省級河長有402人,其中59位省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總河長。29個省(區、市)將河長體系延伸至村,設立76萬多名村級河長,打通河長制“最後一公里”,實現“每條河流都有河長”的目標。

  “一把手督戰,既管水又管岸,破解了‘九龍治水’困局。”無錫市水利局局長張海泉坦言,無錫黨政領導出任64條河流河長,統籌發力,標本兼治,太湖氨氮濃度下降38.9%,15條主要入湖河流連續4年消除劣Ⅴ類水。

  誰管河長?“有問題,找河長。”各地河長制責任體系全面建立。安徽河長有了硬指標,考核內容細化到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等7個方面28項;上海分級考核河長,市考區、區考街鎮,全程追責;福建將河長考核納入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江西啟動省級河長約談機制,督促地方消滅劣Ⅴ類水。

  守水有責,守水盡責。“河長不是挂名,而是責任。”江西省靖安縣雙溪鎮鎮級河長鐘有國坦言壓力很大,簽承諾書,立軍令狀,亮黃色的監督電話尤為顯眼。

  一些地方先行先試,打造河長制“升級版”。江蘇河長職能延伸,由骨幹河道擴展到10萬多條村級河道;浙江5.7萬多名河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從河湖管到溝、渠、塘等小微水體;福建廈門河長制全域管護,不僅囊括9條入海溪流,還把筼筜湖和五緣灣內灣納入河長制“大名單”。

  全面建立河長制,一張張河湖責任網層層密織,許多河湖實現了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管不住”到“管得好”的重大轉變。

  一河一策,精準治水,系統共治開良方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治水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做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局部治理。堅持問題導向,一河一策,成為許多地方河長制的行動指南。

  ——治水思路在變。

  系統共治,措施更有力。“治水靠一個部門、一項措施,單打獨鬥不行。”江西省水利廳廳長、省河長辦主任羅小雲説,江西堅持治污水、護好水,保水質、降水耗,控源頭、管全程。整治南昌市烏沙河,市裏成立河長辦,清淤、截污、植綠,污水不再入河,岸邊的鷺鳥又出現了。

  水岸同治,成效更明顯。“河流污染表像在水裏,根子在岸上。”無錫市副市長劉霞説,治理梁溪河,岸上關停化工企業76家,建立核心保護區;水裏疏通河道,保潔員上崗,“整條河道像是清了腸,水不臭了,河裏有魚了。”河邊居民説。

  ——治水策略在變。

  把脈問診,治水更精準。浙江省大到幹流,小到百米河段,編制11720個“一河一策”方案,打響剿滅劣Ⅴ類水攻堅戰;廈門編制“一河一檔”,一個筼筜湖,調查報告達200多頁,大到匯水區地圖,小到每一個排污口,都精確記錄在冊,為開出治水良方打下基礎。

  問題導向,行動更堅決。針對河湖存在的突出問題,水利部重拳出擊,在全國開展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清理亂佔、亂採、亂堆、亂建,治採砂,嚴厲打擊涉河違法違規行為。貴州開展“百千萬”清河行動,對120條重要河流開展聯合執法檢查。上海市閔行區浦錦街道豐收村,10條河都是“問題河”,街道黨委書記孫培龍説:“大量違建擠佔河道,河水變成死水。”街道對症下藥,49座土壩變身橋梁,水鄉再現“小橋流水人家”風貌。

  ——治水方式在變。

  科學施策,手段更多元。在陜西灞河藍田縣河段,一攬子治河方案出臺,水務、環保、市政等部門聯合行動,建村級污水處理廠,種植草藤植物綠化河堤,讓灞河重現生機。

  “一張圖”管水,管河更智慧。在山東,河長制信息管理平臺接入1049條河湖基礎數據,誰在巡河、巡河軌跡、水質狀況等情況一目了然,各級河長只需打開APP,就能實時上報水情。“巡河記錄可在手機上完成,更重要的是,各平臺數據打通,使治水更科學。”桓臺縣起鳳鎮河管員鞏志峰説。

  各級河長掀起護河、治水熱潮,河長制初見成效。福建一年治理河流總長度達1126公里,12條主要河流水質全優,Ⅰ—Ⅲ類水佔95%以上;浙江省治理垃圾河6500公里、黑臭河5100公里,基本清除黑臭臟現象;陜西省干支河流和湖泊狀況明顯改善,水功能區達標率提升10個百分點。

  建長效機制,管好“盆”和“水”

  河流治理非一日之功,河長制要實現“河長治”,長效機制是關鍵。伴隨河長制深入推進,各地新實踐、新機制應運而生。

  制度跟進。一些地方對河長制立法,變集中式治理為常態化治理。江西率先實行全境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對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地區,扣除補償金。江蘇建立河長聯席會議制度,省級財政每年安排4億元資金,專項治河。上海梳理河長問題清單、責任清單、項目清單,河長制任務實行全過程目標管理。

  全民治河。全社會關愛河湖、珍惜河湖、保護河湖的局面基本形成,各地涌現出一批“企業河長”“鄉賢河長”“河小二”等民間河長。福建“政府河長+企業河長+群眾河長”,共整治小流域60條;江蘇推廣政府購買服務,97.7%的骨幹河道落實保潔管護人員,48%的河段實行社會化管護。

  更大的影響在岸上。河長制倒逼産業轉型,量水而行、以水定産,成為許多地方的自覺行動。江西靖安縣傳統養豬業排污大,現在發展生態養殖,大多數散養戶退了出來,水質好了,縣裏的旅遊業因水而興。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的東小江,兩岸印染業集聚,一度成為黑臭河,後來關停64家印染企業,剛性整治100多家企業。

  轉變生活方式。在重慶市南川區峰岩鄉,每位村民家中都有一個藍色垃圾桶,垃圾撿滿一桶後就可換取獎品。“一項小小的措施,卻改變了居民多年沿河洗滌、亂扔垃圾的習慣。”峰岩鄉正陽村支書安峰説。

  河長制帶給河流健康承諾。安徽提出,到2020年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80%以上;江蘇明確,3年內恢復水域面積100平方公里。在全國,力爭到2020年地表水品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的比例超過7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80%以上,初步建立河湖休養生息保障制度。

  鄂竟平説,全面推行河長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要看到,河湖存在的突出問題是長期積累形成的,徹底解決這些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全面深入推進河長制,要聚焦管好“盆”(即對河道湖泊空間及其水域岸線的管理保護)和“水”(即對河湖水資源的管理保護),向河湖管理頑疾宣戰,持續加力,久久為功,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河湖新格局,還河湖健康美麗。(記者 趙永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